聽了程老爺子說的那個價格之後,李英英秀氣的眉頭也皺了起來。

“程老,這家主人,是真心實意的想要把鋪子給賣了嗎?”說實話,李英英在看到這家鋪子裏有井的時候,就預計到這家鋪子的價格會比別的鋪子要高上一些。但讓李英英沒想到的是,這間鋪子主人的要價不僅價格比別的鋪子要貴上三成不說,竟然還有臉要格外的安家費!一開口就是十兩銀子。

不是李英英她舍不得錢,別看李英英現穿的簡單樸素,但李英英可是有著,將近百兩銀子傍身的小富婆呢。讓李英英不高興的,是這家人的作態。不論是在上輩子還是在現代,這都是她頭一回聽說,買人家的鋪子,還要給人家安家費的。怎麼著,把別人當成什麼了?冤大頭嗎?

聽了李英英的話,程老爺子尷尬地苦笑了一下。慢慢的開口解釋道,“這一家人倒也是真心想要賣鋪子的,李姑娘您先別著急,聽小老兒慢慢的跟你說。”

原來這家鋪子的主人姓趙,原先是,這家的男主人是個鞋匠。隻不過,年前的時候這個趙鞋匠生了重病,一命嗚呼去世了。家裏隻留下了一個半大不大的兒子和趙鞋匠的媳婦。鞋匠的媳婦之前都是在家裏縫縫補補,做做家務的。對於鋪子裏的營生,是一概都不粘手的。而兒子又還小,趙鞋匠隻來得及交了些最簡單的東西。

城裏雖然住的舒坦,但城裏買菜燒柴都是要用錢的。看著手裏為數不多的幾兩銀子,趙鞋匠的妻子就發起了愁。不為別的,就為了以後。以後的日子還那麼長,自己還有個兒子要養。就算不供應兒子去學堂裏讀書識字,那,娶妻生子總是一定要的。這一樁一件件的,可都是需要錢來辦的。

自然而然的,趙鞋匠的妻子就把主意打到了,丈夫留下的那個鋪子上麵。心裏是盤算著,這麼個鋪子,賣出去的錢怎麼也夠她後半生的吃穿了。再加上她們家的鋪子裏有口井,所以說不大但卻是口甜水井。將來買鋪子的人,過來開店的話。用這口井裏的水吃飯洗衣都是可以的。不用像這條街上,其他鋪子裏的人那樣,還得雇人上街挑水吃用。所以趙鞋匠的妻子就把鋪子的價格往上提了一提,鋪子也就比別家的鋪子賣的貴了三成。

本來這鋪子比別家的鋪子貴了三成也就罷了,這鋪子地方好,且院子裏有個小小的水井也方便。來問的人自然也是多的,所以熱鬧的時候有三家人共同在問。要是那個時候這位未亡人能夠知足,順勢把鋪子賣出去也就罷了。誰知這竟是個不知足的,看著,即使她把鋪子的價格拉高了三成,但依然還有這麼多人想要買他們家的鋪子。於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她就又覥著臉加錢,美其名曰安家費。

而且,她也不是一開始就敢要那麼多的。一開始的時候,也隻是試探性的往上加了五兩銀子。麵對趙鞋匠媳婦的這種臨時加價的做法,中人和買家都是不高興的。但因為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了,買家又是個不缺錢的,想了想還是答應了趙鞋匠媳婦加價的要求。可讓這些人沒想到的是,因為他們太過輕易的同意反而讓對方心裏起了更多的貪婪。於是,在第一次臨時要求加價之後。這位年輕的未亡人又一次要求加價,這次要的錢可比上次要多的多,這次又要了十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