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趙鞋匠媳婦又一次的加價,實在是讓這些真心實意拿著銀子來買鋪子的人很生氣。但看著趙鞋匠媳婦一副可憐兮的樣子就強行忍耐了下來,再一次的答應了對方無理的要求。
可讓這些買家沒想到的事,人心不足蛇吞象,說的就是趙鞋匠媳婦也就是趙寡婦這樣的人。於是再一次嚐到了甜頭的趙寡婦,到了最後忍不住又加了一次價格,依然還是用的是安家費的這麼個借口。這次又要了三兩銀子。
趙寡婦她的這種做法,不僅讓之前,想要買他鋪子的那些買家惡心。共讓,之前幫她引薦買家的那些中人們厭惡。
這都馬上要到最後一步了,而且本身這鋪子賣的就比這條街上別的鋪子要貴,現在竟然還要加錢。於是,被趙鞋匠媳婦,也就是趙寡婦臨時漲錢的做法弄的不高興的那些買家們就都表示這鎮子上賣鋪子的這麼多。他們買誰家的鋪子不是買,何必就為了這麼一口小小的井和這麼個貪婪的女人打交道呢。再說了,這個鋪子確實是還不錯。但這是建立在這個鋪子,有一口小小的甜水井方便人隨時取應上的。本來這幾個買家想要買這個鋪子,為的就是這麼一口甜水井。不僅平常裏日用自家方便,便是遇到了荒年也是不怕的。
但趙寡婦這麼一次兩次三次的加價,主要是惹惱了想要買這個鋪子的買家和中人。
不說她這鋪子本身的要價,就是她這接連三次的加價要的所謂的安家費,就是十八兩銀子了。整整十八兩銀子啊,這些錢放在鄉下裏都可以買上三畝良田,就是擱在鎮子上也能買上一個小小的房子了。拿著這些錢去兩個人來幫著幹活看店了。還有這鋪子本身才多少錢,不過是四十兩銀子罷了。這鋪子本身就要的比這街上別的鋪子更貴一些,現在又接二連三的要安家費,實在也太貪心了些。於是,想通了,這其中的關竅之後,不僅買家拂袖離去,中人也是懶得管的。
“既然這樣,那這位趙寡婦可想把鋪子給賣了嗎?”知道了這其中的前因後果之後,李英英的眉頭就皺了起來。雖然還沒見過這個趙寡婦,但聽程老爺子這麼樣的描述。就知道這絕對不是一個多麼聰明的人。而越是這樣的人,就越是不強。什麼誠信和體麵了。雖然李英英對這個鋪子很喜歡,但比這個鋪子更好的地方也不是沒有。這個鋪子的好處隻是裏麵有一口可以方便吃水用的甜水井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