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圈子對了,世界也就對了
一個圈子,圈子裏的一些人,可以從無到有,也可以從有到無。是偶然,也是必然。從古到今,依然如此。
清朝就是一個大圈子;清史,就是那個大圈子裏的人和事兒。如果細分,就是清朝大圈子裏還有很多不同的小圈子。那些飛黃騰達和失意悲慘的曆史人物,都站在不同的圈子裏。他們所在的圈子,注定他們有著不同的人生和命運。
世人本無好壞,隻有需要不同。一個人有什麼樣的需要,就會選擇什麼樣的圈子。一個圈子裏,有一個圈主,若幹個成員。圈主的抱負和能力,決定圈子的強大或弱小,發展或萎縮;圈子成員的素質和品質,決定圈主的成敗。
在清史的開始,有兩個大圈子——明朝圈子和後金圈子。崇禎是明朝圈子的圈主,皇太極是後金圈子的圈主。
崇禎誌大才疏,剛愎自用,乾綱獨斷,專權暴虐,偏聽偏信,親小人遠君子,導致明朝圈子政治腐朽,國是日非,邊事日壞。
崇禎當明朝圈主17年,換了50個大學士,14個兵部尚書。殺死或逼死的督師、總督11人,包括淩遲袁崇煥;殺死巡撫11人,逼死1人。14個兵部尚書中,王洽死於獄中,梁廷棟服毒,楊嗣昌上吊,陳新甲被斬,傅宗龍、張國維革職下獄,王在晉、熊明遇革職查辦。
這些人,不是沒本事,也不是不忠誠。他們之所以會有如此悲慘的下場,就是因為他們選擇了以崇禎為核心的明朝圈子。在腐朽的圈子裏,不辨是非的圈主手下,做好人,幹正事,是不允許的。
皇太極經營他的小圈子16年,最終靠小圈子的力量,在不占天時、地利的情況下,接管後金圈子。那時的後金圈子,就是一個爛攤子,內有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三大貝勒胡鬧,外有朝鮮、蒙古、明朝三大圈子的威脅。
皇太極雄才偉略,知人善任,是內鬥老手,外戰高手,經營能手。
對內,他從即位時的名譽大汗起步,利用手段和手腕、小圈子成員的力量和能量,加強集權,打擊異己,修明政務,更定製度,最終成為後金圈子裏名副其實、呼風喚雨的一把手。
對外,征服朝鮮,統一蒙古,三入關內,在短時內,就把後金圈子發展成軍事、政治、經濟無比強大的大清帝國,為後人侵吞明朝圈子,進軍中原,一統天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從此可以看出,明朝圈子和後金圈子,就當時的臣子而言,是兩個不同性質的平台。同一個人,在兩個平台上,會有不同的前途,不同的命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3人。
孔有德在明朝圈子裏,最高職位為登州都元帥;耿仲明最高職位為登州總兵官;尚可喜最高職位為廣鹿島副將。在明朝圈子裏,3人時時、處處受閹黨圈子的壓製、盤剝、打擊。他們想為明朝圈子做貢獻,圈主崇禎都不給提供機會,而且時刻麵臨自以為一貫正確的崇禎收拾、整治的危險。
3人加入後金圈子之後,備受重用。孔有德位及恭順王,耿仲明位及懷順王,尚可喜位及智順王,與他們在明朝圈子裏的地位和前途,有著天壤之別。
每個人的命運,都是選擇不同圈子的結果。入錯圈子,比一無是處、百無一用還可怕。
從此可以看出,不同的圈子,具有不同的力量。我們在不同的圈子裏,就會有不同的社會地位和前途。因為,圈子決定著我們的前途,主導著我們的命運。我們選擇的圈子對了,我們的世界也就對了。
上麵的例子,證明了同一個人在不同圈子裏的命運。那麼,在同一個圈子裏,不同人的選擇與追求,也會有不同的前途和命運。這是圈子的另一個屬性。
在後金圈子裏,嶽托和多爾袞的人生,就是最鮮明的例證。
嶽托,是努爾哈赤之孫、代善長子。他軍政全才,能力突出,而且為人正直,大公無私。在後金政府向清政府過渡期間,他在一係列的政治、軍事上的見解,都具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可以說,他為女真人一統天下,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努爾哈赤去世後,嶽托的父親代善,是最有資格繼承漢位的人選。為了女真人的整體利益,嶽托卻堅持推舉能力更強的皇太極稱汗;作為兵部負責人,嶽托不顧大多數人的眼前利益,痛陳後金統治者的民族壓迫政策的弊端;在皇太極大權獨攬、朝綱獨斷之後,很多人為了自己的前途和利益,多行趨炎附勢、阿諛獻媚之事,嶽托卻堅持自己做人的底線,做事的原則,做清政府和天下百姓需要的事。在遇到不合理的事情時,他不惜代價,與皇太極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