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幕腐朽茶幾上的杯具 2、兩個圈子的兩種態度(2 / 2)

更讓老頭子鬱悶的是,作為兵部尚書,京師防務總指揮,居然進不了通州城。守城人不開門的理由是,非常時期,不得不采取非常手段。

經過周旋,孫承宗才得以進城,指揮通州防務。

袁崇煥比皇太極先一步進駐薊州。崇禎皇帝又給已經在薊州駐守的袁崇煥授權,叫他調度各路勤王援兵。於是,袁崇煥命令昌平總兵尤世威駐守密雲,大同總兵滿桂駐守順義,宣府總兵侯世祿駐守三河。

後金兵,包括皇太極和諸貝勒,都不願意和袁崇煥過招。別說碰上袁崇煥,一提到這個人,他們頭皮就發麻,心裏就犯怵。

皇太極本想取薊州,奔通州,因為要回避袁崇煥,便繞過薊州向西。袁崇煥在薊州,架著紅衣大炮恭候皇太極呢,哪曾想皇太極隻捏軟柿子。袁崇煥隻能尾隨其後,一路追下去。

皇太極一路也沒閑著,接連攻下香河、三河、順義等城。其實也不叫攻下,叫明朝官員拱送可能更確切,如有一城殊死抵抗,也不會導致袁崇煥追都追不上。這就導致袁崇煥把後金兵擋在薊州之外的計劃,全部落空。

這時,北京閹黨圈子裏的人,開始造謠生事,說後金兵是袁崇煥引到北京來的。看形勢,還真像,皇太極在前搶掠,袁崇煥在後“護送”,一直護送到北京城下。

皇太極攻下通州之後,袁崇煥也到達離通州15裏的河西務。

袁崇煥在河西務召開軍事會議,商討對敵之策。在會上,袁崇煥認為自己實在追不上皇太極,也不想追了,直接到皇太極的目的地——北京城下等他,免得皇太極再把北京城怎麼樣。

副總兵周文鬱不同意袁崇煥的意見。他認為,按照明朝將官管理條例,將官入京勤王,必須得接到皇帝的通知才可以。將官無令帶兵進京,不符合程序。皇太極在通州,明軍駐張家灣,相距15裏,他建議軍隊駐紮河西務,找機會進兵,能戰就戰,不能戰就偷襲,不能讓皇太極竄到北京城下。

現在的袁崇煥,心裏隻有北京城和皇帝的安危,已經把製度、個人安危、個人利益全部忽略。他一門心思想保衛北京,保衛皇帝。

如果為了遼軍、袁崇煥的利益,周文鬱的建議沒錯。但是,袁崇煥認為,所有勤王的軍隊,都不敢和後金兵交戰。他想與後金兵決戰,卻尋不著打不到。在這裏等皇帝的進京通知,就會讓皇太極先他達到北京城下,那樣,他就會更加被動。

散會之後,袁崇煥率領9000騎兵,日夜兼程,急行軍120裏,終於搶在皇太極的前麵,於19日抵達北京外城廣渠門外。同時,大同總兵滿桂、宣府總兵侯世祿也達到北京城外,駐紮在德勝門外。

20日,皇太極兵臨城下。在北京城下,180年未遇的血戰,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