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看名人做人的成敗得失 1.楊永泰鋒芒畢露終遭人害(1 / 1)

第十二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看名人做人的成敗得失 1.楊永泰鋒芒畢露終遭人害

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曆史已經有五、六千年了,其間名人輩出,數不勝數。他們中有的成、有的敗,其實大都離不開“做人“二字。

下麵的人物有的或許名氣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典型,但他們的成敗得失對於我們如何做一個讓人喜歡的人卻都是大有裨益的。

楊永泰是民國初年、蔣介石時代一顆耀目的政治明星,被稱為是在陳布雷之前蔣介石的首席智囊。由於楊永泰才華出眾,鋒芒畢露,得罪了國民黨內其他各個重要派係,引起國民黨內部的傾軋,最終遭到中統、軍統的聯手暗殺。

在長期的國內政治風波中,楊永泰以其卓越的才華,縱橫捭闔,左右逢源,取得了相當大的政治成果,而且他個人也成為官場上的風雲人物。年輕氣盛,思想敏銳,識得大體,且與革命黨孫中山勢力、北洋軍閥勢力及國內各派都有廣泛的聯係,因此也在國內政壇站穩了腳跟。

1928年經黃郛介紹,蔣介石破格起用他。雖然楊永泰既非黃埔軍校畢業,又非浙江同鄉,而且對打下蔣家王朝幾乎沒有任何功勞。

然而,蔣介石自以為遇楊永泰,乃如當年劉玄德得孔明,便以三顧茅廬的勁頭,親加催促勸慰,終於使楊永泰就任幕僚長之職。蔣介石初以賓師之禮待之,事無巨細,必商之而後行,言聽計從,一時左右無人可比。兩人常徹夜長談,毫無倦意。

此後,在蔣家王朝中逐漸形成以楊永泰、張群、熊式輝等人為核心的政治派係,人稱新政學係。楊永泰從此也開始進入政治生涯權傾一時的巔峰期。

1930年4月,孕育已久的中國曆史上最大的一次軍閥混戰——中原大戰爆發。楊永泰作為蔣介石的重要謀臣,運籌帷幄,對蔣介石最終取勝起了很大的作用。

從1931年開始,國民黨先後發動三次大規模軍事“圍剿”,均被紅軍粉碎。蔣介石焦慮萬分,常夜不安眠,繞室徘徊,楊永泰睡於外室,聞蔣起身便進去陪伴,兩人絞盡腦汁,磋商策劃,共度愁夜。

楊永泰認真研究了根據地發展的曆史,向蔣介石提出了“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剿匪”方針,被蔣所采納。

由於中國共產黨內“左”傾冒險主義占了統治地位,實行錯誤的戰略方針,結果紅軍被迫撤出根據地,開始了戰略大轉移。

國民黨占領中央革命根據地後,大肆宣揚“剿匪”的勝利。楊永泰向蔣介石指出,紅軍雖已元氣大傷,但中國的外患已是日益嚴重。日本自“九一八”事變占領東北,已蠶食華北,並有滅亡中國的野心。一旦中日戰爭爆發,“天府之國”四川必為陪都和大後方,而四川一直是地方軍隊割據稱雄,表麵服從中央,實似獨立王國,所以應撤銷南昌行營,改設重慶行營,指揮“追剿軍”,借“追剿”紅軍以使國民黨中央軍進入四川。

蔣介石采納了這一建議。當紅軍進入川黔,川軍告急時,楊永泰與劉湘協議,組織督軍團,使國民黨中央軍勢力開始深入四川,並於1935年設立重慶行營,讓劉湘主持四川軍政事務。蔣介石在前方圍追堵截紅軍,楊永泰以秘書長身份坐鎮行營,協助劉湘整理地方事務,迅速控製了四川的局勢。

楊永泰任行營秘書長期間,權傾朝野,炫赫一時,高朋滿座,賓客盈門。所有國民黨重要軍政文電,都須經楊先行過目,然後呈蔣;軍政要人來南昌見蔣,也須經楊永泰批準安排。楊永泰既然紅得有些發紫,便不能不引起蔣家王朝其他要人顯貴,特別是以“家裏人”自居的CC派的極大妒嫉。

1932年夏,南昌飛機場發生大火,燒毀機場和飛機多架。行營調查科科長鄧文儀秉承CC派旨意,調查後宣布係因事故造成。楊永泰對這一結論十分懷疑,與戴笠聯合進行秘密偵破,查出係一場重大縱火案,主犯為航空署長徐培根。徐盜用公款,套購黃金,虧空無法彌補,遂放火燒機場以銷毀賬目。徐培根伏法,鄧文儀被撤銷所有職務,CC派怒不可遏,糾集不滿於楊永泰的所有勢力,群起而攻之。

1936年10月25日,楊永泰赴日本駐漢口領事館宴會,午後在漢口江漢關省政府專用輪渡碼頭準備返回武昌時,竄出一個刺客,向其連開數槍,隨後向附近花樓小巷狂逃。因擊中要害,楊永泰當場氣息奄奄,左右詢其遺囑,楊永泰說:“吾早知有今日,身已許國,為國而死,夫複何恨?所可惜者,有誌未逮,國禍方長耳。”言畢死去,時年51歲。

解放後,原國民黨兩湖監察使高一涵和軍統原雲南站站長沈醉,先後披露了楊永泰被刺真相。原來楊被刺,是陳立夫中統特務組織勾結軍統所為,這是楊永泰隨著位高權重,又不斷使自己處於孤立處境的必然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