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陶的皇帝想了又想,左右權衡了利弊之後,還是提起了自己的朱砂筆,打開了一卷空白的聖旨卷軸,寫下了那麼一道遺詔,若是大陶秦王陶昕承戰死沙場的話,大陶的江山,就交由五皇子華安陶繼承了。
更是當著魏國公的麵,大陶的皇帝就把這道遺詔,放在了太和宮的一個暗格裏,這個暗格隻有大陶的皇帝和魏國公兩個人知道,尋常人是看也看不出來的,這就是大陶的皇帝和魏國公之間的互相信任了。
說起大陶的皇貴妃華安然,怕是在整個大陶國內,沒有幾個人知道,這個從不踏出自己寢殿半步的皇貴妃的來曆,皇上之所以寵愛這個皇貴妃,其實也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華安然壓根就不是個古代的人,之所以不踏出自己的寢殿半步,也是因為一個現代女子,實在是適應不了古代的規矩,這是無論過多少年,都沒有辦法改變的事情,宮中的後宮佳麗三千,也隻說這個皇貴妃性子古怪,更加是因為階品的原因,從來沒有人和這個皇貴妃走動。
華安然可始終不覺得自己是大陶的皇貴妃,不過是因為有一次去博物館,多看了裏麵的一個瓷枕幾眼,就倒黴兮兮的,從五千年後穿越到五千年前來了,好巧不巧,還成了大陶後宮裏麵的皇貴妃,憑著自己對現代知識的掌握,華安然自從發現自己懷孕的那天開始,就很害怕肚子裏的孩子,將來會成為皇權的犧牲品。
所以寧肯讓大陶的皇帝懷疑,也偏偏是一口咬定了,就是不讓自己肚子裏的孩子,入了大陶的皇族宗譜,直到生這個孩子的時候難產,生命危在旦夕的時刻,大陶的皇帝才指天發誓,隻要華安然能夠平安,不管生下來的是個皇子,還是個公主,都一概富養在民間,不入大陶的皇族宗籍,更是永生永世,也不再去見孩子一麵。
說來也是巧了,華安然聽到了,大陶皇帝的這個指天發誓之後,一個兒子就呱呱墜地了,既然是不入大陶的皇族宗籍,按照華安然現代人的想法,雖然這個兒子是不能姓陶的,想來想去,想到了現代人說的入贅,於是這個可憐的孩子,在古代的大陶國,也算是開了一個先例了,竟然是隨母姓,姓華的!
皇帝畢竟也是喜歡這個兒子的,雖然當時隻能匆匆看一眼,在大朝的皇帝也為這個孩子賜了個名字,把皇貴妃華安然的名字和大陶的國姓連在一起,起名叫做華安陶,倒的確也是個好名字。
華安然倒是從來不想念自己的這個孩子,多年來,不讓他處的皇帝見自己,更不走出自己的寢殿半步,在別人眼裏是性子古怪,可是華安然每天都在研究的,卻是自己用的那個瓷枕。
這個瓷枕和華安然在博物館裏,看到的那個瓷枕一模一樣,估計會穿越到這裏來,也就是因為這個瓷枕的緣故,隻可惜華安然足足研究了十七年整,一張漂亮的臉,倒是研究就老了,可穿越回到五千年後的辦法,卻是半個也沒有研究出來!
偏偏對大陶的皇帝避而不見之後,大陶的皇帝好像是越發寵愛自己了,就算是不能見麵,也總是找一些事情交給自己來做,秦王夫婦倆的一兒一女,就是個最好的例子,宮裏嬪妃眾多,誰不能養?大陶的皇帝偏偏就送到了自己的寢殿裏來,鬧的華安然每天這個頭疼,小孩子又哭又鬧的,別說是研究穿越回去的辦法了,就算是想睡個安穩的好覺,都幾乎成了華安然的奢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