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不斷進取,對事業永不滿足 91.不要滿足於眼前的小成就
奧裏森·馬登說過:“如果一個青年人的境遇不逼迫他工作,讓他感到生活上的不滿足,那麼他就不會再努力奮鬥。”大凡成功人士成功的過程,都是不滿現狀,孜孜不倦探索的過程;就是一個攀登又一個的高峰,實現一個又一個一級比一級高的目標的過程。他們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們能夠專心致誌於自己所努力成就的目標上,所以,他們最終達到了目標,取得了成功。
任何人對於自己所想要做的事情,在達成之前都會花很多的時間做各種的努力,但往往在取得初步成就後,就滿足於現狀,再也不肯進一步了。像這種人就會阻礙自己前進的道路,甚至壓抑其他人的成長。因此,眼前的小小成就隻可以讓你小小地高興一下,切不可因此忘記了你的最終目標是什麼,甚至忘記了你自己。要知道,對小成就知足,意味著你沒有發展,對大成就知足,意味著你停止進步。
格魯夫·克利夫蘭剛開始時隻不過是一名商店的售貨員,如果當時他滿足於現狀,理想隻是當一名站櫃台的好售貨員,養家糊口,那麼他就不可能兩度出任美國總統;世界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剛進入企業界時隻不過是一名鍋爐工,如果他僅僅滿足於燒好鍋爐,當好鍋爐工,那他至多不過是一名稱職的鍋爐工,也不可能成為世界鋼鐵大王;福特是一名農莊主的兒子,如果他按照他父親的願望成為一名農民,而不是身無分文地跑到了城市裏闖世界,那他也不可能創立他的福特王國。
人們不可能指望一個放任自己隨波逐流的人有什麼大作為,因為他們往往是安於現狀的。即使他們知道自己體內還有許多潛力可挖掘,也還是以各式各樣的方式白白浪費耗損,麵對停滯不前的現狀他們還能不為所動、安之若素。也許他們總會稍有收獲或成就,但他們永遠隻能被眼前的小小成就蒙蔽了眼睛,看不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些小成就成了他們可炫耀的資本,卻不知人生還有更多偉大的目標等著去實現。
在實現或達到一個目標以後,隻有永不知足,給自己製定下一個更高的追求目標,才能擁有不畏艱難敢於拚搏的不竭動力,使成功成為可能。隻有永不知足的人,他的意誌、品格、力量和決心在不斷的拚搏和奮鬥中,才能得到不斷的鍛煉和升華。比爾·蓋茨之所以會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就是因為他不滿足於所取得的成績,不斷進取,始終激勵自己向前發展,最後終於實現了自己的理想,達成所願。比爾·蓋茨如此,諾思克利夫、鬆下幸之助亦是如此。華人首富李嘉誠,之所以能夠成為一方富豪的秘訣也是永不知足。
亞洲首富李嘉誠是家中長子,13歲時父親病逝,為了全家的生計,他在香港隻念了兩年書就毅然挑起當家的重擔,輟學就業。後來李嘉誠在一間玩具製造公司當推銷員,表現突出,不到20歲便升任塑料玩具廠的總經理。但他並沒滿足,兩年後,他用省吃儉用的積蓄和從親戚處籌來的7000美元租了一間舊廠房,創辦起“長江塑膠廠”,一個屬於自己的塑膠廠。這個廠發展得很好,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塑膠花製造基地,給李嘉誠帶來了數以千萬港元的利潤,而李嘉誠則被譽為“塑膠花大王”。
不久李嘉誠又開始大舉涉足房地產市場,1979年又斥資6.2億元,從彙豐集團購入22.4%的股權,使“長江”成為第一個控股英資大行的華資財團。1986年,李嘉誠進軍加拿大,購入赫斯基石油超過半數的權益。
40年來,李嘉誠從經營塑膠業、地產業到掌握多元化的集團業,他的業務經營領域早已越過太平洋,向美國、向世界伸展,成為中國的驕傲。
想一想,如果李嘉誠僅滿足於成為玩具廠總經理,之後便裹足不前,就不會有“華人首富”這個稱號了。
任何成功者都不是天生的,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他們開發了人的無窮無盡的潛能。在你的潛意識中沉睡著無窮的智慧和力量,正等著你去開發和利用。如果你隻滿足現狀,為眼前的小小成就沾沾自喜、小富即安、不思進取,放棄拚搏與努力,那麼你也就失去了繼續攀登高峰的動力。
一個國家永不知足,才可能成為世界強國;一個民族永不知足,才能夠成為世界優秀的民族;一個人永不知足,才有可能成就輝煌人生。不要隻滿足於眼前的小成就,甩下它,你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