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不斷進取,對事業永不滿足 93.打破常規,激發無限潛能
先來看一個問題:如果你是一名推銷員,老板要求你把木梳推銷給和尚,你怎麼辦呢?你會認為和尚沒有頭發,根本不需要木梳,直接放棄,還是會從別的角度思考,雖然和尚沒有頭發,但是他不一定拿木梳去梳頭發,也許可作贈品或者用於其他用途呢?
麵對當今趨於複雜的世界,如果你想使之成理,就必須擁有隨機性的智慧而不是教條式的智慧,打破常規,挑戰極限,激發自己的無限潛能,這樣才能使自己變得更富活力、更有創造性,這樣才能超越自己。如果一直墨守成規,堅守過去的經驗,結局就是死亡。
打破了常規思維,你會發現上麵的問題,其實並非不能解決,而是遠遠不止一種解題方法和答案。打破常規思維,你也能把木梳賣給和尚,甚至能把斧頭賣給總統!讓我們來看看這個故事:
有一家著名的大公司為擴大經營規模,決定高薪招聘營銷主管。為了能選拔出高素質的人才,他們出了一道實踐性的試題:想辦法把木梳盡量多地賣給和尚。
廣告打出後應聘者很多,但絕大多數應聘者對於這個試題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憤怒,感覺公司是在拿人開涮。於是紛紛拂袖而去,隻剩下甲、乙和丙三個應聘者。
負責人對他們說:“以10日為限,屆時向我彙報銷售成果。”
10天很快就到了,甲賣了一把。甲講述了曆盡的辛苦,遊說和尚應當買把梳子,無甚效果,還慘遭和尚的責罵,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個小和尚一邊曬太陽,一邊使勁撓著頭皮。甲靈機一動,遞上木梳,小和尚用後滿心歡喜,於是買下一把。
乙賣了10把,乙說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於山高風大,進香者的頭發都被吹亂了,他找到寺院的住持說:“蓬頭垢麵是對佛的不敬。應在每座廟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鬢發。”住持采納了他的建議。那山有十座廟,於是他賣出了10把木梳。
丙賣了1000把,負責人驚問:“怎麼賣的?”丙說他到一個頗具盛名、香火極旺的深山寶刹,朝聖者、施主絡繹不絕。丙對住持說:“凡來進香參觀者,多有一顆虔誠之心,寶刹應有所回贈,以做紀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勵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您的書法超群,可刻上‘積善梳’三個字,便可做贈品。”住持大喜,立即買下1000把木梳。得到“積善梳”的施主與香客也很是高興,一傳十、十傳百,朝聖者更多,香火更旺。
把木梳賣給和尚,聽起來真有些匪夷所思,因為和尚沒有頭發,用不到木梳。但是隻要我們善於打破常規思維,從新的角度去看問題,思考問題的話,那就能發現新大陸了。很多時候,我們的思維容易被習慣和經驗所限製,由此也限製了自己潛能的發揮。美國密執安大學教授卡爾·韋克做過一個絕妙的實驗。
他把6隻蜜蜂和6隻蒼蠅裝進一個玻璃瓶中,然後將瓶子平放,讓瓶底朝著窗戶。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尋找出口,一直到它們力竭倒斃或餓死;而蒼蠅則會在不到兩分鍾之內,穿過另一端的瓶口逃逸一空——事實上,正是由於蜜蜂對光亮的喜愛,由於它們的智力,蜜蜂才滅亡了。
蜜蜂以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線最明亮的地方;它們不停地重複著這種合乎邏輯的行動。對蜜蜂來說,玻璃是一種超自然的神秘之物,它們在自然界中從沒遇到過這種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氣層;而它們的智力越高,這種奇怪的障礙就越顯得無法接受和不可理解。
而那些愚蠢的蒼蠅則對事物的邏輯毫不留意,全然不顧亮光的吸引,四下亂飛,結果誤打誤撞地碰上了好運氣;這些頭腦簡單者總是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順利得救。因此,蒼蠅得以最終發現那個正中下懷的出口,並因此獲得自由和新生。
韋克總結到:“這件事說明,實驗、堅持不懈、試錯、冒險、即興發揮、最佳途徑、迂回前進、混亂、刻板和隨機應變,所有這些都有助於應付變化。”
平時我們之所以不能創新,或不敢創新,常常是因為我們從慣常思維出發,以至顧慮重重,畏首畏尾。而用一種創新思維來加以考慮,就會發現很多新的機會、新的成功。一味遵從經驗可能造成無效追逐,正如蜜蜂,往往憑借經驗而陷入死地。
所以,在我們遇到一個棘手的問題時,不妨打破定向思維,另辟蹊徑,激發自己的無限潛能,從而達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