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觀念篇——觀念決定貧富,理財首要任務是理觀念 第2課讓錢動起來,安穩守財的時代已經過去了(3 / 3)

財富不是天上掉下的餡餅,投資理財要切記貪婪。不要總以為運氣總在自己這邊。投資的時候,一定要保持理智的頭腦,不要覺得一個產品穩賺不賠就全部投入,這樣會讓你承擔的風險變得很大,已經超出了你能承擔的能力,不要被一時的利益衝昏了頭腦。為了再多一點的利益,往往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學會適宜的投資方法

賺錢不是目的,目的是要把手中的錢用活,戰勝通貨膨脹。所以我們既要保證資金的安全,又要防止財富縮水,這就要求選擇流動性高、風險低且具有一定收益性的金融產品進行投資。人們很明白這一點,但又怕辛辛苦苦賺來的錢,萬一因為投資不當而受到虧損,覺得存到銀行才覺得有保障。但是有的人通過使用恰當的投資工具和方法,在財富的積累上取得成功。

在美國,有一位富有的理發師曾建議他的朋友,要做投資人,不做存款人。他還向他的朋友講述了自己致富的秘密。他這樣說道,他和他的兄弟共有一個好習慣,就是每年都要從收入中省出10%。與其不同的是,他的兄弟將這10%存入銀行,他則將節省下來的5000元投入到平均年收益8%的共同基金中。5年後,他的投資額已累計達到29335元;雖然,銀行零存整取的年利率也有8%,但他兄弟5年後的存款本息和隻有26600元,比他足足少了2735元。

大概大多數的人都不懂,收益率都是8%,為何5年後兄弟倆到手的錢卻相差如此多呢?

事實上這就是百萬富翁和普通人頭腦所存在的差異。因為理發師深知投資的精髓是享受複利的好處,因此他就很富有。複利就是複合利息,它是指每年的收益還可以產生收益,就是俗稱的利滾利。

金融危機以前股票市場大漲,參與股票的人都發了財。但是,股票並不能讓所有買它的人都能賺錢,投資要講究方法和時機。在個人、家庭或企業的理財規劃中,購買股票往往是其中的一項,但是,鑒於股票的風險因素,在理財時要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宜的理財方法。

1.量身理財

麵對一個家庭的財產,建立一個良好的投資結構就像造一座金字塔,首先要有寬厚的底部,安全性高的投資,比如零風險的儲蓄,才能依次建構高聳的塔尖,比如低風險的國債、中度風險的基金、高風險的不動產投資。成功的投資組合必須依靠不同風險層次的金融商品,你可能是儲蓄型,可能是投資型,也可能是投機型,或者三型合一。

2.儲蓄型理財

存住每分錢,避開所有風險是你的首要目標。如果你及你的家人將在近期內動用手中現金,就必須做個儲蓄型的安排。比如,你計劃近期買房,就不該將房款投資在任何有風險的商品上,抱著再賺一點的幻想。你家的理財區域宜隻限於國庫券和儲蓄等品種。

3.投資型理財

家庭財富的增長在於,維持一段長時間的固定持有,投資目標的價值隨時間增加而成長。一般而言,投資時間越長,就越能獲得較高利潤。你應該以中度風險的金融商品為主,如股票和債券。

4.投機型理財

你很可能讓你的家冒較大的風險,以求短期內獲得巨額利潤。如果是這樣,你應當盡快熟悉期貨、黃金等高風險的商品,積極參與進去。投資時需要注意的是,表現不如你所預期時,迅速將它脫手。

當金錢流動起來,才能夠創造出比原來更多的財富。

在投資之前,投資者要充分考慮到自己的承受能力,了解到需要承受的風險和投資產品的特性,避免盲目。

有錢人都有一個共同的觀念:用錢去投資,而不是抱著錢睡大覺。

財富不是天上掉下的餡餅,投資理財要切記貪婪。

理財時要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宜的理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