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更懂得利用他人的錢替自己賺錢。例如,富人需要買一套住房,現在他手中有70萬元,他會從銀行借70萬~80萬元,並且再買一套房,這是一種投資,於是銀行的錢也在替他賺錢。而我們的一般習慣全部付清房款,不喜歡借貸。
以下是幾條關於財富的法則,這是從富人的財富經驗中總結出來的智慧。
1.不要忽視小錢的威力
投資理財需要很多錢嗎?很多人都認為投資是有錢人的事,如果手頭上的錢暫不寬裕的話,就沒必要進行投資。事實上,每個人的錢也是從一塊錢攢起來的,關鍵是你怎樣對待這一塊錢。撿破爛這一行業曾經產生過很多富翁,各種廢舊物品,看上去值不了幾個錢,但經過對錢的善於利用,就能累積到超過千萬元的資產。所有的積蓄都是從不起眼的小錢投資開始的。所以從小錢開始到累積百萬元,並不是不可能完成的目標。
2.做好儲蓄
人們都知道,擁有的錢越多,其發揮的效益就會越大。要重視儲蓄的威力。如果你當前有收入來源,那麼你就從今天開始積累財富,可能一次隻有5元、10元,但每一次微不足道的積累都將成為你實現財務自由之路的基石。
3.立足現在,放眼長遠
很多人會說:不願意投資股票,因為不想等10年才成為富翁。每個人都想享受眼前的生活,不想為多少年後的財富付出目前的代價。於是,在多年後我們仍然是現在的生活狀態,肯定不會比現在過得好。你當前的生活條件是由你過去所做的投資而決定的,所以,不妨在此刻為你的將來做好準備!
4.選擇有回報的產品
為什麼總存不下錢?人們總是覺得花錢是天經地義的事。其實人和人用錢的地方並不相同。美國對有錢人(年收入22.5萬美元或持有300萬美元資產)做的一項調查表明,富人會把他們全部收入的30%左右拿去投資或儲蓄。這並不一定是可以致富,但卻是他們成為富人的原因。如果希望花出去的錢能夠有所回報,就必須改變消費習慣,選擇有回報的產品進行投資。
5.錢多並不是關鍵
錢多並不能解決你的問題,錢還是一個放大鏡,它可以折射出你的一些很現實的習慣。想成為一個百萬富翁,如果你的工作隻付給你每年18萬元的薪水,最糟糕的打算就是你需要同時找6份工作,掙了100萬元的同時你也會垮掉的。但是仍有很多每年賺100萬元的人,他們隻有一份薪水,但卻不斷地有支票入賬。兩者的區別就是,智者並不看存折的薄厚,而是看怎樣才能讓裏麵的錢高效地運轉起來。
6.養成良好的習慣
為實現你財務上的自由,你需要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第一,嚴格控製你的負債,在你做任何一項投資之前,是否應該用這筆錢先還清債務;第二,把投資和財務儲蓄永遠放在人生中的重要位置,這個就要看你的持之以恒的魄力了。
靠攢錢成不了富翁。讓錢生錢,這才是賺錢之道。
理財的最高境界莫過於“會理、敢理、巧理”。
金錢隻願意為懂得運用它的人工作,真正獲取財富的唯一途徑就是讓你的金錢為你工作。
實現“錢找錢”強於“人找錢”。
虛心地向富人學習怎樣讓錢生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