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細節篇——小細節大財富,把握理財的消費細節 第19課理財並不像你想象的那麼難:你必須掌握的5大理財技巧(1 / 3)

第3章細節篇——小細節大財富,把握理財的消費細節 第19課理財並不像你想象的那麼難:你必須掌握的5大理財技巧

要知道你打撲克牌時,總有一個人會倒黴。如果你看看四周看不出誰要倒黴了,那就是你自己了。

——沃倫·巴菲特

理解會計報表的基本組成是一種自衛的方式:當經理們想要向你解釋企業的實際情況時,可以通過會計報表的規定來進行。但不幸的是,當他們想要耍花招時(起碼在部分行業)同樣也能通過會計報表的規定來進行。如果你不能識別出其中的區別,你就不必在資產選擇行業做下去了。

——沃倫·巴菲特

把握投資理財的黃金分割線

黃金分割是一種古老的數學方法。黃金分割的創始人是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他在當時十分有限的科學條件下大膽斷言:一條線段的某一部分與另一部分之比,如果正好等於另一部分同整個線段的比即0.618,那麼,這樣比例會給人一種美感。後來,這一神奇的比例關係被古希臘著名哲學家、美學家柏拉圖譽為“黃金分割律”。

黃金分割線的神奇和魔力,在數學界上還沒有明確定論,但它屢屢在實際中發揮我們意想不到的作用。如攝影中的黃金分割線,股票中的黃金分割線……同樣,黃金分割線在個人或家庭的投資理財規劃中也有著神奇的效果,妙用黃金分割線也可使資產安全地保值增值。

孫民是廣州一家飲食集團下屬分公司的財務部長,妻子也在一家財務公司任職,孩子正在讀小學,還要供養2位老人。孫民每月的家庭總收入在11000元左右,這個收入在廣州市來說隻能算是個小康之家,日常節餘也不多。但是,多年來孫民一家的資產一直穩步增長,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原來,專業出身的孫民非常關注自己家庭的財務規劃,對家庭的每一筆投資都非常慎重。他在日常的工作中還創造性地總結出“黃金分割線”的家庭理財辦法。即資產和負債無論怎樣變動,投資與淨資產的比率(投資資產/淨資產)和償付比率(淨資產/總資產)總是約等於0.618。這正是他所謂的理財黃金分割點。多年來,孫民民一直在這個理財黃金分割點的指引下不斷調整投資與負債的比例,因而,家庭財務狀況相當穩健。

2008年時,孫民的父母相繼去世,孫民每月的負擔減輕了2500多元,還分得了7萬多元遺產。1年後,隨著孫民在銀行的存款快速增加,黃金分割點有失衡的可能,於是孫民決定做點投資。

一般來說,個人的負債收入比率數值應在0.4以下,高於此數值則在進行借貸融資時會出現一定困難。要保持財務的流動性,負債收入在0.36最為合適。如果一個人的該項比例大於1,則意味他已經資不抵債了。從理論上講,這個人已經破產。

1.投資額度要設上限

當時孫民的家庭總資產:包括銀行存款、一套109平方米的三居室、貨幣市場基金和少量股票,總價值為105.5萬元,其中房產尚有28萬元沒有還清,淨資產(總資產減去負債)為77.5萬元,投資資產(儲蓄之外的其他金融資產)有39萬元,孫民的投資與淨資產的比率為39÷77.5=0.503,0.503遠低於黃金分割線,投資與淨資產的比率低於0.618時,意味著家庭有效資產就得不到合理的投資,沒有達到“錢生錢”的目的。這說明加大投資力度是很有必要的。

要讓資金最快增長,毫無疑問,第一要件是多投入資金。但是因為存在著虧損的可能性,所以孫民給投入的資金量設定了上限。加大投資額的同時也要考慮家庭的償付能力,在償付比率合理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理財投資。這就是孫民家庭財務一直很穩健的原因。而大部分人進行理財投資時,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償付能力。

2.借款可優化財務結構

在經濟風險膨脹的今天,如果償付能力過低,則容易陷入破產的危機。償付比率衡量的是財務償債能力的高低,是判斷家庭破產可能性的參考指標。孫民的家庭總資產為105.5萬元,其中淨資產為77.5萬元,而他的房貸款還有近28萬元未還。按照償付比率的計算公式,孫民的償付比率為77.5÷105.5≈0.735。

從孫民多年的財務經驗看,變化範圍在0~1之間的償付比率,一般也是以黃金分割比率0.618為適宜狀態。如果償付比率太低,則表示生活主要依靠借債維持,這樣的家庭財務狀況,無論債務到期還是經濟不景氣,都可能陷入資不抵債的局麵。而如果償付比例很高,接近1,則表示自己的信用額度沒有充分利用,需要通過借款來進一步優化其財務結構。

0.735是個比較理想的數字,即便在經濟不景氣的年代,這樣的資產狀況也有足夠的債務償付能力,但0.735遠高於黃金分割比率,可見孫民資產還沒有得到最大合理的運用,信用額度也沒有充分利用。當然,0.735的償付比率增加了孫民投資住宅房的信心。

孫民開始尋找符合自己財務的投資住宅房,一方麵他要使有效資產得到合理的運用,另一方麵又要保證家庭財務的償付比率在黃金分割線左右。

由孫民的事例可以看出,黃金分割線可以作為投資理財的一個度量。

別把雞蛋全部放在一個籃子裏

“別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這雖然是老生常談,但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來看,分散投資卻是一種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策略。

有些保守的人,把錢都放在銀行裏生利息,認為這種做法最安全,最有保障。也有人買黃金、珠寶寄存在保險櫃裏以防不測。這兩種人都是以絕對安全、有保障為第一標準,走極端保守的理財路線,或者可以說是完全沒有理睬觀念;或是也有一些人對某種單一的投資工具有偏好,如房地產或者股票,遂將所有資金投入,孤注一擲,急於求成,這種人若能如願獲利也就罷了,但從市麵有好有壞波動無常來說,憑靠一種投資工具的風險未免太大。

有部分投資人是走投機路線的,也就是專門做熱門短期投資。今年或這段時期流行什麼,就一窩蜂地把資金投入。這種人有投資觀念,但因“賭性”作祟,寧願冒高風險,也不願紮實從事較低風險的投資。這類投機客往往希望“一夕致富”,若時機好也許能賺大錢,但時機不好也難免血本無歸,甚至傾家蕩產。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很多。

不管選擇哪種投資方式,上述幾種人都犯了理財上的大忌:急於求成,“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缺乏分散風險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