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已存外幣快到期遇利率上升時,這時便可放心地稍等期滿支取後再續存,既拿到原到期利息,又趕上了高利率起存機會;另外,存期內遇利率下調,並超過了預先設定的心理止損價位,而且其彙率也出現了震蕩趨降的走勢時,便不能心疼因提前支取所造成的利息損失,而應果斷提前支取“殺跌”,並將其兌換成其他硬貨幣存儲,以避免造成更大的利息損失。
第二,幣種兌換應“少兌少換”。一是由於目前人民幣在資本賬戶還不能自由兌換,當換存人民幣的收益小於直接存外幣時,不要輕易兌換,因為一旦將外幣換成人民幣以後,若再想換回外幣是比較困難的,即所謂的“外幣換本幣容易,本幣換外幣很難”。建議還是將有限的外彙存入銀行為好;二是銀行對外幣與本幣之間、外幣與外幣之間的兌換要收取一定的兌換費用,並且銀行在兌換時是按“現鈔買入價”收進,而不是按“外彙賣出價”兌換,前價要低於後價許多,儲戶將有一定的損失。有時候彙兌的損失甚至會超過利息的差額收入,所以應盡量減少兌換次數,一定要仔細算賬,三思而行。
第三,慎用外幣保值。將人民幣通過黑市兌換成外幣存入銀行以保值的做法,實是一種得不償失的行為,尤其是許多的外幣根本就沒有人民幣的利率、彙率堅挺,不如存人民幣合算;而且黑市上的外彙價格不但高,還有很大的假幣風險。一些人並不了解國家的外彙政策,用高出外彙牌價很多的價格購買外彙,往往付出了很高的代價,而且這種私下交易過程一旦出現糾紛,是得不到國家法律保護的。
儲蓄理財的不當行為
在理財產品泛濫的今天,很多人還是傾向於把手中的閑錢存起來。但是在儲蓄的過程中,由於他們的有些行為不當,不僅有時會使自己的利息受損,甚至有時還會令自己的存款“消失”。為了防患於未然,有關理財專家提示,儲蓄理財,應注意六大“破財”行為。
“破財”行為一:種類期限不注意
在銀行參加儲蓄存款,不同的儲種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存期會獲得不同的利息。活期儲蓄存款適用於生活待用款項,靈活方便,適應性強;定期儲蓄存款適用於生活節餘,存款越長,利率越高,計劃性較強;零存整取儲蓄存款適用於餘款存儲,積累性較強。因而如果在選擇儲蓄理財時不注意合理選擇儲種,就會使利息受損,很多人認為,現在儲蓄存款利率雖增長了一些,但畢竟還很低,在存款時存定期儲蓄存款和存活期儲蓄存款一樣,都得不到幾個利息,其實這種認識是很片麵的。雖說現在儲蓄存款利率不算太高,但如果有10000元,在半年以後用,很明顯的定期儲蓄存款半年的到期利息要高於活期儲蓄存款半年的利息。因此,在選擇存款種類、期限時不能根據自己的意誌確定,應根據自己消費水平,以及用款情況確定。能夠存定期儲蓄存款三個月的絕不存活期儲蓄存款,能夠存定期儲蓄存款半年的絕不存定期儲蓄存款三個月的。還值的提醒的是現在銀行儲蓄存款利率變動比較頻繁,每個人在選擇定期儲蓄存款時盡量選擇短期的。
“破財”行為二:密碼選擇“特殊”數
現在,為存款加注密碼已成為普通人防範儲蓄存款被他人冒領的一種手段,但有個很大的問題是:很多人在為存款加密碼時卻不能很好的選擇密碼。有的喜歡選用自己記憶最深的生日作為密碼,但這樣一來就不會有很高的保密性,生日通過身份證、戶口簿、履曆表等就可以被他人知曉;有的儲戶喜歡選擇一些吉祥數字,如:666、888、999等,如果選擇這些數字也不能讓密碼帶來較強的保密性。所以,在選擇密碼時一定要注重科學性。在選擇密碼時最好選擇與自己有著密切相連,但不容易被他人知曉的數字,愛好寫作的可把自己某篇大作的發表日期作為密碼,集郵愛好者可以把某種具有重大意義的紀念郵票發行日期作為密碼,但是要切記自己家中的電話號碼或身份證號碼、工作證號碼等不要作為預留的密碼。總之,選擇密碼一定要慎重。
“破財”行為三:大額現金一張單
有人在調查中發現,很多人喜歡把到期日相差時間很近的幾張定期儲蓄存單等到一起到期後,拿到銀行進行轉存,讓自己擁有一張“大”存單,或是拿著大筆的現金,到銀行存款時喜歡隻開一張存單。雖說這樣一來便於保管,但從人們儲蓄理財的角度來看,這樣做不妥,有時也會讓自己無形中損失“利息”。我國新的《儲蓄管理條例》除規定定期儲蓄存款逾期支取逾期部分按當日掛牌公告的活期儲蓄利率計算利息外,還同時規定定期儲蓄存款提前支取,不管時間存了多長也全部按當日掛牌公告的活期儲蓄存款利率計算利息,如此就會形成定期儲蓄存單未到期。一旦有小量現金使用也得動用“大”存單,那就會有很大的損失。雖說目前銀行部門可以辦理部分提前支取,其餘不動的存款還可以按原利率計算利息,但也隻允許辦理一次。正確的方法是假如有10000元進行存儲,可分開四張存單,分別按金額大小排開,如:4000元、3000元、2000元、1000元各一張,隻有這樣一旦遇到有錢急用,利息損失才會減小到最低。
“破財”行為四:存單存折隨便放
存單(折)是儲戶在銀行存款時,由銀行開具的,交儲戶自己保管,用於支取存款,明確雙方債權債務關係的唯一合法憑證。但現在很多人在存單(折)保管上,不注意方式,在銀行儲蓄後,不是把存單專夾保管,而是有的放到抽屜裏,有的夾在書本裏。這樣一來,時間長了就不免會忘記丟失。正確的保管方式是在保管存單(折)時,最好把存單放在一個比較隱蔽的、不易被鼠蟲所咬,且幹燥的地方;同時,不要將存單,特別是活期、定活兩便存單存放在被小孩子或他人很容易就取到的地方。同時活期存折須把所存機構地址、戶名、賬號、存款日期、金額、密碼等記在記事簿上,定期存單除登記這些外,還需把存款期限登記起來,以備萬一發生意外,根據資料進行查找和辦理掛失。存款人還應注意,存單一定要與身份證、戶口簿等能證明自己身份的證件和印鑒、密碼登記簿分開保管,以避免存單與這些證件、印鑒、密碼登記簿被他人一起盜走後,把存款冒領。
“破財”行為五:不該取時提前取
有很多人在需要有錢急用時,由於手頭沒錢備用,又不好意思向別人開口,往往喜歡一概而論的把剛存了不久或已經存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定期儲蓄存款作提前支取,使定期儲蓄存款全部按活期儲蓄利率計算了利息。這些人如果在定期儲蓄存款提前支取時這麼做,在無形中也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利息”損失。現在銀行部門都開展了定期存單小額抵押貸款業務,在定期儲蓄存款提前支取時就需要多想想,多算算,根據尺度,拿手中的定期存單與貸款巧妙結合,看究竟是該支取,還是該用該存單抵押進行貸款,算好賬才會把定期儲蓄存款提前支取的利息損失降到最低點。
“破財”行為六:逾期已久不支取
我國新的《儲蓄管理條例》規定,定期儲蓄存款到期不支取,逾期部分全部按當日掛牌公告的活期儲蓄利率計算利息。但是現在有很多人卻不注意定期儲蓄存單的到期日,往往存單已經到期很久了才會去銀行辦理取款手續,殊不知這樣一來已經損失了利息。因此提醒每一個人存單要常翻翻,常看看,一旦發現定期存單到期就要趕快到銀行進行支取,當心損失了利息。
善用儲蓄,就是將儲蓄作為一種投資手段。
別做“零儲蓄”一族。
儲蓄的基本形式有活期儲蓄、定期儲蓄、教育儲蓄三種。
把握儲蓄理財中注意事項,降低收益風險。
密碼選擇“特殊”數,是“破財”行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