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實戰篇——玩轉理財工具,笑傲財富江湖 第28課債券其實是塊香餑餑:取之於我,用之於我(3 / 3)

債券投資的風險與回避

2005年4月1日,王先生通過石家莊橋東區國債服務部購買了10000元某種金融債券,債券承諾的年利率是12%,3年期限。可到2008年4月1日到期時,得到的卻是一場空歡喜。由於該債券的兌付資金沒有到位,本金和利息都沒有拿到手。王先生和其他投資者不停地往橋東國債服務部跑,希望能拿回屬於自己的錢,直到2008年7月,橋東國債服務部通知他可以拿回本金,但是,每位投資者在拿到本金時都要簽一份借款合同。

合同上寫明:“‘由於××金融債券’到期兌付資金遲遲未到,考慮到乙方(投資者)的實際困難,經雙方協商,同意乙方向甲方(石家莊市橋東區國債服務部)借本金款……兌付資金到位後,扣除借本金部分。”從這份“借款合同”上看,實際是王先生等投資者們拿回的本金是由橋東國債服務部墊付的。

不但沒有拿到應得到的利息,連本金都成了“借”的……王先生的債券投資夢成了泡沫:“相關情況,我該去找哪個部門谘詢?我投資的債券還能不能收回本息?”

投資者都知道,債券投資是一個較穩健及安全的投資工具,債券可以分散投資風險,因此成了穩健型投資人的投資選擇之一。但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債券風險不僅存在於價格變化之中,也可能存在於信用之中。因此正確評估債券投資風險,明確未來可能遭受的損失,是投資者在投資決策之前必須做的工作。

1.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指發行債券的借款人不能按時支付債券利息或償還本金,而給債券投資者帶來損失的風險。在所有債券之中,財政部發行的國債,由於有政府作擔保,往往被市場認為是金邊債券,所以沒有信用風險。但除中央政府以外的地方政府和公司發行的債券則或多或少地有信用風險。因此,信用評級機構要對債券進行評價,以反映其違約風險。一般來說,如果市場認為一種債券的信用風險相對較高,那麼就會要求債券的收益率要較高,從而彌補可能承受的損失。

2.利率風險

利率是影響債券價格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利率提高時,債券的價格就降低,此時便存在風險。債券剩餘期限越長,利率風險越大。

3.變現能力風險

變現能力風險,是指投資者在短期內無法以合理的價格賣掉債券的風險。如果投資者遇到一個更好的投資機會,他想出售現有債券,但短期內找不到願意出合理價格的買主,要把價格降到很低或者很長時間才能找到買主,那麼,他不是遭受降低損失,就是喪失新的投資機會。

4.公司的經營風險

在持券期內,若發債企業由於經營管理不善和債務狀況等原因造成企業的聲譽和資信程度下降也會影響二級市場債券的價格,從而給投資者造成損失。

5.通貨膨脹風險

通貨膨脹風險,是指由於通貨膨脹而使貨幣購買力下降的風險。通貨膨脹期間,投資者實際利率應該是票麵利率扣除通貨膨脹率。若債券利率為10%,通貨膨脹率為8%,則實際的收益率隻有2%,購買力風險是債券投資中最常出現的一種風險。

債券作為債權關係的憑證,它與債權人和債務人同時相關,作為債務人的企業或公司與作為債權人的債券投資者就債權與債務關係是否穩定來說,起著相同的作用。任何一方都無法獨立防範風險。企業或公司作為債券的發行者所采用的確保債券安全、維持企業或公司信譽的措施堪稱預防措施,是防範風險的第一道防線。而對於投資者來說,正確選擇債券、掌握好買賣時機將是風險防範的主要步驟。

(1)在選擇債券時,一定要仔細了解公司的情況,包括公司的經營狀況和公司的以往債券支付情況,盡量避免投資經營狀況不佳或信譽不好的公司債券。在持有債券期間,應盡可能對公司經營狀況進行了解,以便及時作出賣出債券的抉擇。同時,由於國債的投資風險較低,保守的投資者應盡量選擇投資風險低的國債。

(2)分散債券的期限,長短期配合。如果利率上升,短期投資可以迅速地找到高收益投資機會;若利率下降,長期債券卻能保持高收益。

(3)投資者應盡量選擇交易活躍的債券,如國債等,以便於得到其他人的認同,冷門債券最好不要購買。在投資債券之前也應考慮清楚,應準備一定的現金以備不時之需,畢竟債券的中途轉讓不會給持有債券人帶來好的回報。

(4)注意順勢投資。對於小額投資者來說,談不上操縱市場,隻能跟隨市場價格走勢做買賣交易,即當價格上漲人們紛紛購買時買入;而當價格下跌時人們紛紛拋出時拋出,這樣可以獲得大多數人所能夠獲得的平均市場收益。這種防範措施雖然簡單,也能收到一定效益。

(5)必須掌握跟隨時間原則,這就是通常說的“趕前不趕後”,如果預計價格不會再漲了,而且可能回落,那麼盡管此時人們還在紛紛購買,也不要順勢投資,否則價格一旦回頭,必將遭受損失。

債券的交易分為場內、場外兩大類,這兩類交易的流程各有各的做法。

了解債券主要有四種交易方式。

投資債券要講究策略,可以讓投資者獲得良好收益。

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債券也不例外。

正確選擇債券、掌握好買賣時機將是風險防範的重要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