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未來篇——拓寬視野,理財世界是平的 第33課理財路上,世界是平的——理財要有國際化視野(3 / 3)

在中國這個市場,你不但要麵臨股票和市場自身的風險,還要麵臨很多政策和信用道德風險。投資者如果買了類似藍田股份的股票,血本無歸,根本就沒辦法。投資者的保障製度沒跟上。

在國外,投資者買了保險或股票,在法律上都有一整套的保護機製。比如說,美國任何一個公司,如安然,倒閉了,要看這個公司倒閉的原因。如果是人為的因素,如果是做假賬、舞弊的原因,政府可以去懲罰它,用罰金去彌補投資者的損失(中國是上繳國庫);如果這個公司倒閉沒錢了,還有承銷商、包銷商來承擔。所以說其投資者保障的係統和體係是非常完善和健全的。

境外投資的風險與防範

20世紀80年代以來,金融全球化的浪潮波及世界的各個角落。發展中國家也不能置身事外。一方麵,金融全球化給參與其中的國家帶來了利益,表現在它所導致的國際資本更大規模地在各國之間流動,從而有力地推動了國際貿易的發展,並使得社會資源在國與國之間得到了有效的配置;但另一方麵,金融風險也日益增大,危害性也日益嚴重。在境外投資中,要樹立起風險防範的意識。境外投資風險如下。

1.投資決策風險

投資決策風險控製是整個投資風險得以控製的核心與關鍵,因為投資項目的確定,有利於確定其籌資數額,便於籌資風險的降低,進而使經營風險得以控製。在境外投資活動中,決策的正確與否往往決定企業的目標能否實現。我國境外投資決策風險主要體現在:一是決策盲目,沒有建立必要的決策風險分析和控製程序。決策程序通常是根據確定的目標,製定多個備選方案,然後評估各個方案的風險和收益,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選定決策方案,否則很難保證決策的正確性與科學性。二是決策實施過程失控,缺乏監管和控製程序。並且投資失誤的原因則缺乏較深的認識,特別是對企業投資決策風險約束認識不夠。許多境外投資企業沒有建立相配套的監管和控製程序,不能保證決策按照預先的計劃和方案正確實施,在決策環境和企業具體情況發生變化時,沒有及時的補救措施,致使風險進一步惡化。

2.境外融資風險

隨著國內外經濟和金融環境的發展變化,我國企業境外融資的局限性逐漸顯露出來:國家和企業債務負擔不斷加重,彙率和利率風險明顯增大;利用境外融資的手段和渠道偏少,難以滿足企業境外投資和跨國經營的資金需要;融資手段缺乏靈活性,不能適應企業經營發展和提高投資效應的要求。

3.投資環境風險

投資所在國由於其國內政治、經濟的變化而帶來的投資風險,具體表現為:政治風險,如國家政局不穩定,政權更迭頻繁給境外企業帶來的風險;經濟風險,如彙率風險、經濟形勢的急劇變化風險等;法律風險,如知識產權保護及技術標準壁壘的風險,它是由於企業外部法律環境發生變化,或由於企業自身及有關各方未按照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有效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形成的風險。

4.境外投資保護風險

進行境外投資,由於可能存在當地政府的國有化、戰爭等政治風險,一旦出現這些風險,投資者難以保護自身利益,因而很多國家都建立了海外投資保險製度,以防範和化解國際投資風險。但是如果東道國缺乏境外投資保護製度,那麼境外投資企業除了要承擔商業性風險外,還要承擔政治風險。一方麵由於我國對境外投資缺乏整體戰略和行業指導,使我國企業在境外投資時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無序性;另一方麵由於沒有合理的投資保護協定,也使企業因東道國政治風險遭受的境外投資損失得不到補償,從而增加了企業境外投資的安全隱憂。

針對境外投資的風險,要樹立好防範意識。

1.建立科學的投資決策體係,防止盲目投資

投資者在積極走出國門進行投資時,不能頭腦發熱,盲目蠻幹。一定要建立科學的投資決策體係,進行科學的投資可行性分析,尤其是投資效益的分析。隻有對那些有投資效益的項目,才能進行投資。財務部門在進行項目可行性分析階段,應對項目的經濟效益進行科學的估算,在進行效益估算時,對使用的數據一定要通過多方調查論證,盡量使用準確的數據。在項目可行與否的結論上,要重點把握投資回收期、內含報酬率、淨現金流量等關鍵評價指標。隻有在項目可行性分析環節起到財務閘口作用,才能將境外投資的決策風險扼殺在搖籃裏。

2.充分利用當地信息資源,規避政策風險

各個國家的政策不同,引資政策的製定、管理也不同,在投資之前要事先進行了解和研究,有效地規避境外投資的政策風險。學會充分利用當地的信息資源,采用“借力”手段來實現投資的目的:首先,可以通過當地或國際上知名的會計師事務所、財務谘詢公司的谘詢服務來實現境外企業會計製度的建立、日常會計業務的核算、財務報告的提報、納稅的申報和各種投資優惠政策的享有等;其次,充分利用當地的財務管理人才進行境外公司的財務管理,實現財務管理本土化。財務管理本土化,是跨國公司進行跨國經營,規避政策風險的一種有效手段。

3.充分利用全球金融資源,分散投資

正如投資者一直以來尊崇的“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的投資準則,在境外投資過程中也應遵循這個最基本的黃金法則。目前中國投資者的投資渠道依然非常少,主要就集中在股票和房地產兩塊,這無疑加大了投資的風險。要防範與規避海外投資的風險,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一是根據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明確自己的投資風格和特點,選擇合適的產品和投資金額。同時通過評估結果來審視自己現有的產品選擇和投資組合是否合理,如果不符合,則要擇機對現有產品進行適當調整,但是也要考慮市場的實際情況分步調整,最好不要一蹴而就;二是在融資過程中,充分利用各種融資渠道,擇優選擇融資方式,進行多渠道多方式融資,如當地融資和國內融資相結合,進行當地抵押貸款融資、票據貼現融資、從關聯公司拆借融資、通過國內跨國銀行的全球授信額度進行融資;三是定期對自己的投資組合進行業績評估和調整。因為市場在變,投資者的理財目標和財務狀況也可能發生變化,因此需要投資者對投資組合的產品進行適當調整,同時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市場環境調整投資組合各類型產品的資金比例;四是準確進行資金缺口預算,提前準備融資方案。一般來說,公司在年初製定年度預算時,就應當製定年度現金流量預算,測算全年資金缺口,並提出可供選擇的融資方案,供經營決策者參考。

金融全球化在給人類帶來了無限發展機遇。

新興市場估值的進一步提升是有盈利能力做後盾的。

在投資理財中,不要忽略包括中國在內的這些新興國家與新興市場。

國際和國內的投資市場存在一定的差異。

境外投資,會遇到投資決策、環境等各方麵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