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狼煙在望(下)(1 / 3)

九月十六的京郊,寅時(淩晨三點)剛過,天空雖有一絲白色,但還很是暗沉,急促的馬蹄聲從官道上傳來,揚起一股煙塵。

嘚隆!嘚隆!嘚隆!

驚得正在趕路去京城的行商走卒,趕忙讓到一旁,就怕被健馬所傷,回頭舉目看去,隱隱能看到薄霧中,一位驛卒在策馬狂奔。

“讓道!讓道!官差辦事!”隨即傳來騎士的大聲呼喝,隻片刻,便連人帶馬如陣風一般,從行人中間掠過。

“竟是六百裏加急!”

此時趕路的京城附近百姓,也是大多是慣於出門,內中有懂行的不由失聲;餘下眾人也是麵有驚色,卻未出聲反對,看騎士的模樣和驛馬的身形,很是矯健,此時各處城門均未開,想必是連夜換馬趕路,除了“六百裏加急”還能是什麼?

要知道大明的驛站,每隔二十裏一個,六百裏加急,則需每逢一個驛站即換馬換人,奔馳不停,方能達到;而在此時隻有戰事起,才能啟用六百裏加急,看驛卒的來的方向,應當是京師西南,良鄉固節驛處而來。

莫不是西南有事?

原本口中還罵罵咧咧的行人,麵麵相覷之下,此時都眼中有了一絲驚惶之色,看看隨行的貨物包裹,均是暗暗叫苦,這大明才安靜了幾日,難道又有戰事了?

......

寅時五刻(淩晨四點十五),京師的大門方才開啟,四川的六百裏加急塘報,便宛如一顆巨石,投入到這湖才平靜不久的水中,驚起巨大波瀾。

本想著能安安生生,準備收成的京師百姓也是議論紛紛,不知這大明究竟怎麼了,連年兵災天禍,不得安寧。

京中文武百姓的目光不由彙聚於城中央的紫禁城,寄望於隱隱有些英武氣象的天子,能好生應對才是;辰時(晌午七點)未到,內侍宮門四出,隨後便有略顯慌亂的內閣、六部中數位紅袍重臣,急匆匆往宮城內趕去。

確有大事!京城文武百姓心中愈發緊了。

......

辰時一刻的乾清宮南書房中,還有一絲昏暗,忽明忽暗的宮燈,映得房中諸人麵色晦暗不定。

端坐於禦案後的天子一言不發,隻有手指輕輕的敲擊著禦案,似乎在等著眾臣傳閱完四川來的塘報;他微眯著雙眼,神色有些疲憊,又似乎有些釋然,枕戈待旦多日,今日終究是大石落地。

古語雲多難興邦,國人自古以來,在麵對重大的天災人禍之時,都很是堅韌和富有凝聚力,尤其是在初期......但萬萬不能像“後世”一樣拖延數年不平,不僅將數省的錢糧、兵力消耗殆盡,同時也會將“民望”損失一空.....一定要快!

“成都可能守住?”半晌,朱由校緩緩睜眼,出聲問道;至於川中其餘州縣,他未抱希望,不說播州之亂不過二十來年,川中必然沒有恢複元氣,就當下衛所廢弛的模樣,精銳又抽調一空,實在是指望不上。

兵部尚書王在晉聞言,看了一眼身旁的首輔、禮部尚書、戶部侍郎幾位同僚,起身行禮道:“陛下,成都城池高深,此時秋收之際,糧草必是足夠,其素為川中最最緊要之地,此時當不致有失!”

雖然語氣鎮定如常,但隻有他自己知道,心中的震驚程度到底有多少。

天子的擔心竟然成了現實,而那些提前做的準備,看來也即將排上用場,親政不到兩年的青年,竟然能洞察千裏之外?作為子不語怪力亂神的儒門中人,此時他也不禁懷疑,這世上,莫非真有生而知之的聖人嘛?

聞言點了點頭,朱由校也認為應當局麵,應當不至於比“後世”糟糕才是,畢竟那奢崇明,既無可以聚兵而動的朝廷旨意,有沒有趁機殺害四川巡撫的機會.....“後世”成都被圍數月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