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京師還有一層薄霧,略微有些涼意,此時城門開啟不久,除了幾處城門和菜市口等處的早市,其餘地界行人稀疏;但在宮城南側,挨著長安東街的兵部衙門,卻已是人影憧憧,瞧著還頗有些摩肩接踵的意思。
其中隻有一半是兵部的吏員和前來辦差的武將,其餘的一半看打扮,竟像提塘官、各個府中的家人和茶館酒肆的小二,如此閑雜人等居然在堂堂兵部衙署門前聚眾,簡直有失體麵,惹得來往的文武吏員蹙眉不已。
辰時四刻,隻見一吏員模樣的中年,步出衙署,身後跟著數位雜役侍衛,雜役手捧著一摞摞的紙張,看上麵倒是密密麻麻寫滿了字;原本分散的眾人見狀,趕緊圍了上來,爭先恐後,一時間愈發嘈雜。
“靜一靜!靜一靜!”吏員也是皺眉,擺擺手,肅聲道,見效果不彰,又揮手讓侍衛拿著棍棒上前,威壓之下,方才安靜下來,他滿意地點點頭,隨即揚聲道:“蒙天子聖恩,今日為皇明時報首次刊行......”
看眾人無甚反應,也沒有幾個頌讚的,他暗自撇了撇嘴,暗罵不上道,不過想著這會沒有上官、同僚,也是覺得索然無味,便直接道:“先由兩京十三路提塘官上前領取。”
“是!”
隻見十三位吏員模樣的人拱手上前,核實腰牌後,按照每縣三份,各自領取百十份“時報”不止。
“爾等須確保縣中必有時報,部中將核實考察!”
“是!”
吏員點點頭,又揚聲道:“其餘人等,憑腰牌,每份兩錢銀子,先到先得。”
餘下的眾人麵麵相覷,卻是不由又往前走了幾步,此時一斤豬肉也不過就這個價了,好在他們不是茶館酒肆的小二,便是各個高門大院的家人,這每半個月的二錢銀子倒也出的起。
何況此時京中已經不允許隨意手工抄邸報,均為那活字印刷,限定了內容和版式,店中的客人和家中主人都是需要了解時事,眾人也隻得老老實實來這兵部出錢了。
隻一小會,各個雜役手中的近兩千份“時報”,便消耗一空,還有來的晚的沒有買到的,口中難免罵罵咧咧,抱怨不止。
......
斜對角幾十步外,宗人府衙署門廊下。
朱由校戴方巾,著交領道袍,一身尋常士子的打扮,看著眼前熱鬧的景象微微點頭,身旁是一身常服的魏忠賢陪著,再往後便是躬身侍立,微微低著頭,卻難掩激動的新晉兵部主事阮大铖,他原本麵白,此時卻是一抹潮紅。
朱由校確是比較滿意,原先的邸報由提塘官抄寫六科詔書,發往州府,中樞卻無明確集中部門,隻是提塘官以武官充任,由兵部統一管轄,而邸報的內容也以皇帝詔喻、官員變動、軍情通報、文化科舉、天災人禍等為主。
但也是因為無定製,導致邸報刊發的時點、內容均是駁雜不一,雖說是以朝廷的文書基礎,但難免其中有提塘官自己的想法摻雜其中,至於“宣傳”上的效力更加難以控製了。
現今明確了以兵部為負責部門,又統一活字印刷刊印,再加上頭一遭的社論,先前的弊病種種算是改良不少;對於更好地啟動大明的國家機械,實現他的想法助力不少。
“此次時報操持的不錯,”讚許的點點頭,朱由校又輕聲問道:“這刊行過程之中可有何難處?”此時自然是輪不到阮大铖說話的,他依舊低著頭,隻是麵色愈發潮紅,身體也微微發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