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淮安府城南向,沿漕河順流而下,不足四百裏便到鎮江府城,而後逆大江朔流而上百五十裏,便是大明朝的留都,被稱作“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的南京城。
自戰國時,楚威王熊商於石頭城築金陵邑,便有了金陵城;三國東吳在此建都,金陵從此崛起......此後的近兩千餘年,此處都是中國腹地的核心,數朝古都,彙聚南方腹地精華;而在國朝初,洪武太祖在此建都,屢次修繕後,城垣規模更是壯麗。
此時已經天色暗沉,一臉風霜的梁慈居於馬上,待到核驗勘合之後便縱馬入城,穿過巍峨的城牆後繁華的街市,卻是無心感歎,隻凝神沉思著,嘚嘚的馬蹄在青石板路上響起,行人紛紛繞道。
隨行的除了自己的一百親兵,城中還有錦衣衛指揮使許顯純,想必已經去了南京的錦衣衛衙門,憑那個陰沉後生的手段和現今的職位,壓服城中的幾個千戶應該不在話下,但是能頂多大用,就不好說了。
而他自己,則是準備先去南京兵部衙門,必得讓南京兵部尚書出麵才成。
雖然前代永樂皇帝詔令“六部政悉移而北”,正式以京城為都,但仍然保留了南京的都城地位,並保留了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軍都督府、翰林院、國子監等衙門,官員的級別也和京城大致相同。
又因為南京所在的南直隸,轄十五個府又三個直隸州,不設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揮司三司,原先三司執行的職權便由南京六部負責,其中又以兵部的權力最重,南方六省兵馬都需請示調用。
南京六部在金陵正中,長安門外,在沿途百姓的敬畏神色中,百餘騎士,簇擁著居中的梁慈,也不到半個時辰便到,而在遞上告身之後,也是立即便被守候多時的屬吏引進了官廳。
“魏大人!”
“梁指揮!”
“魏大人,事急從權,請召南京營中領兵將校來兵部府衙議事。”官廳中,梁慈未多做寒暄,本是一鎮總兵,又有皇帝欽命,對著上首的紅袍文官沉聲催促道。
“梁將軍,稍安勿躁,”魏養蒙翻看著手中的聖旨,心中雖是震驚不已,皇帝居然要動南京大營,麵上不顯,隻眼中的一絲不滿閃過,蹙了蹙眉,這大明文貴武賤,何時三品的指揮使,也敢對著自己這等二品的文臣“大呼小叫”了?
但想到對方終究是奉了欽命,又是天子信臣,隨即溫聲道:“南京大營,轄營中十萬大軍;鎮大明東南腹心之地,茲事體大,本官不敢輕忽.....”
見方臉軍將皺眉又要說話,紅袍玉帶烏紗帽的文官擺擺手,接著說道:“本官自是不會懷疑這聖旨,隻是未經兵部、內閣、六科,怕是會引起軍中嘩變。”天啟皇帝自登基以來,可是還從未有過直接給重臣下旨的先例。
這旨意未經相關部堂,也未經內閣票擬,六科抄發的皇帝旨意,被稱作中旨;邊臣督撫是是可以無視的,更是士林中多有那以抗中旨為道義所在的傳統;又是事涉南京營,身為南京兵部尚書的魏養蒙,也不得不慎重。
自一進城,就直奔兵部府衙,這會已經快一個時辰過去了,梁慈心中暗暗發急,此事涉機密,又是軍中之事,哪裏容得如此拖遝,遂直視魏養蒙,沉聲道:“魏大人,魏國公怕是要隨駕陛下,南京營中一時是回不了;本將已在衙署中待了多時,怕是有心人已經知曉,若是再猶豫不決,難保會有亂子。”
說罷,拱手行禮,目光直直的看著魏養蒙,一時間,官廳中靜可聞針。
呼,半晌,想到那南京戶部尚書去職就在眼前,天子威權日重......魏養蒙歎了一口氣,方才沉聲吩咐道:“來人,召南京營中遊擊以上將校來府衙中聽令;再讓魏芳把標營中將士召來聽令。”
一直在門口等候差遣的屬吏,趕緊領命而去,都說衙門是個篩子,大半個時辰前,就已經有下吏悄悄走出兵部衙署,向著城中各處顯要府宅四散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