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1 / 1)

北京國貿一期的大廈是1990年竣工的。那年我讀高一,和北京上千名中學生一起參加了北京亞運會開幕式的背景操。我們占據了近三分之一的觀眾席,每人舉一張巨大的彩色板子,組成一麵巨型的“大屏幕”。那年頭還沒有液晶屏幕,電視還用顯像管,不少還是黑白的。全國隻有一條地鐵線,也並不到國貿。那附近原本隻有工廠和田地,幾乎都算不上北京城的一部分。

90年代的國貿是當年唯一的高級涉外寫字樓,如今依然算得上北京乃至全國租金最貴的。不隻是全國,按照2016年某跨國商業地產公司發布的調查報告,北京國貿在全球十大最貴寫字樓中排名第四。如此“首富之地”,自然隻配給全球最頂尖的公司棲身。從惠普、豐田、福特、三菱、殼牌,到美銀、瑞銀、美林、高盛……簡直就是國際商業巨頭的聚會。入住國貿的是公司裏的貴族,在國貿上班的也自然是打工族裏的貴族。當年清華教授月薪才不過幾百元,中國惠普的普通員工就已經月薪過萬了。十六年後,我也有幸到國貿上班,為一家跨國商務谘詢公司工作。雖然已到美國“洋插隊”了多年,還在矽穀研發過好幾年機器人,但第一次西服革履地走進國貿大廈,內心難免感到幾分神聖。看看四周那些精致冷傲的精英麵孔,不禁自慚形穢,深感矽穀其實就是個大農村。十年前辛辛苦苦地往美國跑,原來是去做“田舍郎”,十年後回到北京,這才算登上工薪族的“天子堂”。

之後在國貿上班的日子,讓我漸漸熟悉了這“天子堂”,也著實發現了一些藏在國際大公司和職場精英們背後的秘密。當然這“發現”不隻是因為每天出入高級寫字樓,更需歸功於雇用我的公司——一家跨國商業調查和投資風險管理公司。原來,看上去高大上的國際巨賈,背地裏也藏著不少蠅營狗苟。我雖然寫過不少有關商業犯罪和調查的,但有時候未必就比現實更精彩。

記得曾有這樣一樁公司內部調查項目:某巨型跨國公司在東亞的某分公司,業務合同雖然不少,卻依然連年虧損嚴重。該跨國公司總部遂秘密雇用了調查公司,調查分公司出了什麼問題。調查公司進行了半年的外圍調查,毫無所獲。後來不得不派一名美女調查師進入該分公司做“臥底”。職位並不高,隻是初級行政助理,工作內容無非端茶倒水、收發快遞、訂訂機票。為了避免分公司的懷疑,“臥底”不能由總公司委派,隻能自己去分公司應聘,所以得不到更像樣的職位。

然而就是這位在全公司“墊底”的行政助理,卻挖掘出了重大的秘密——該分公司的總經理、財務總監、人事總監、IT總監共同勾結,製造假客戶、假合同、假報表,暗度陳倉地把公司的資產轉進自己腰包。她是怎麼做到的呢?

這位新來的“小助理”性格乖巧,工作認真細致,對職責以外的工作也毫不計較,頗得公司領導的賞識,因此常有機會接近大領導們。“小助理”善於察言觀色,漸漸察覺有妻室的總經理和獨身的女財務總監關係微妙。“小助理”於是有意無意地接近財務總監,漸漸成了“地下閨蜜”——不讓其他同事知道的那種。兩人下班常常一起廝混,吃個宵夜再喝點兒小酒,一來二去地,財務總監就把苦水都倒出來——給總經理做了多年情人,名不正言不順。財務總監自然不會提及那些營私舞弊的勾當。但“小助理”為大領導鞍前馬後地跑腿,收發快遞、轉接電話、訂餐訂機票,漸漸又發現,總經理在外麵竟然還有情人。“小助理”掌握了證據,巧妙地把證據“泄露”給財務總監。財務總監由愛生恨,憤然向總公司揭發了分公司總經理見不得人的勾當。其過程自然不如我這幾句這麼簡單,還有諸多輾轉戲碼,都被“小助理”一一應付了。若是如實地寫出來,跟一樣精彩。

當然,上述的事件並沒發生在北京國貿,但確實發生在東亞某個CBD的某座摩天寫字樓裏。而且我相信,在中華乃至全世界的許許多多高大上的辦公樓裏,也上演過許許多多類似的精彩故事,隻是沒多少人知道罷了。

於是就有了這部《國貿三十八層》。國貿A座本無三十八層,自然也沒有書中那幾家公司,以及公司裏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但國貿是有的,在中華第一街【作者注:指長安街】的延長線上屹立了三十年,也見證了中國天翻地覆的三十年。每當經過那座大廈,我都會想起1990年的秋天,坐在北京亞運會開幕式的會場,手裏舉著重重的牌子,透過牌子上開的一扇寸寬的小窗,看巨大的熊貓盼盼【作者注:1990年北京亞運會的吉祥物。】在工體中央站起來,和電視機前的全國人民一起,準備著迎接中華新時代的到來。

2017年11月6日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