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活用厚黑學 第十七章厚黑學行世智慧——胸襟寬闊,舞台人生
感激輕視你的人
中國人自古講一個情字,也讓我們在與人的交往中常懷一顆感恩的心,要知恩圖報,這也正是為人處世應當注意的一點。某些人看似沒有幫你什麼,更甚者還幫了你的倒忙,其實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則是幫了你,那麼你不妨換一個角度去想去思考,心胸大度一點去感謝他們。感謝那些不願意幫你忙、甚至輕視你的人。
巧借輕視成大業
對於輕視自己的人,一般情況下,許多人是再也不願意與之交朋友,有的還一直懷恨在心。其實,這是一種心胸狹隘的表現。也許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曆,遇到困難便去向別人求助,沒有得到幫助你會感到非常尷尬,心裏特別難受。但難受過後你應當反省,你沒有任何理由可以記恨不願幫你忙的人。即使對那些不樂意幫你的人,我們也應該采取適當的方式向他們表示感謝。
三國時期,也就是赤壁大戰還沒有開始時,由於曹操對周瑜的能力過於輕視,而周瑜巧用反間計殺了精通水戰的叛將蔡瑁、張允。也許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曹操才會被蜀吳聯軍打得大敗而歸。
當時曹操正率得勝之師東來,號稱八十三萬的曹操大軍氣勢非常,準備渡過長江,占據南方。當時,孫劉聯軍合力抗曹,但兵力少得可憐,孫劉在當時看來,危矣。可是,曹操的大軍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因為士兵都是從北方來的,不習慣南方的氣溫和南方的水戰。他們對於騎馬是不陌生的,可是對於行船卻不行了。可曹操沒顯得著急的原因是他的手下正好有兩個對水戰非常精通的將領,一個叫蔡瑁、另一個叫張允,他們完全可以按照最好的要求為曹操訓練水軍。一代梟雄曹操當然把這兩個人當作了寶貝,優待有加。
對此,孫劉聯軍還不清楚,他們也想知道曹操的大軍是什麼樣子的。這時,周瑜正好出現在了江的一邊,他看到了曹操的大軍——是水軍。他大吃了一驚,對岸曹軍在水中排陣,井井有條,十分在行,完全不像陸戰的將士,為此,他大感頭疼,因為這是孫劉聯軍唯一的優勢,如果這個優勢不在,他必敗無疑。當探知是蔡瑁、張允為曹操訓練水師時,周瑜暗想一定要除掉這兩個人。
機會正好來了,曹操一貫愛才,他知道周瑜年輕有為,是個軍事奇才,很想拉攏他。曹營謀士蔣幹自稱與周瑜曾是同窗好友,願意過江勸降。曹操當即讓蔣幹過江說服周瑜。周瑜見蔣幹過江來看他,就明白了是怎麼一回事了,他的腦海中不知不覺形成了一個反間計。他熱情款待蔣幹,酒席筵上,周瑜讓眾將作陪,炫耀武力,並規定隻敘友情,不談軍事,堵住了蔣幹的嘴巴。
周瑜假裝大醉,約蔣幹同床共眠,而蔣幹見周瑜不讓他提及勸降之事,心中不安,哪裏能夠入睡。他偷偷下床,見周瑜案上有一封信。他偷看了信,原來是蔡瑁、張允寫來,約定與周瑜裏應外合,擊敗曹操。這時,周瑜說著夢話,翻了翻身子,嚇得蔣幹連忙上床。過了一會兒,忽然有人要見周瑜,周瑜起身和來人談話,還裝作故意看看蔣幹是否睡熟。蔣幹裝作沉睡的樣子,隻聽周瑜他們小聲談話,聽不清楚,隻聽見提到蔡、張二人。
蔣幹對蔡、張二人同周瑜的周密計劃毫無疑問後,就連夜趕回曹營,把周瑜偽造的信件交給了曹操,曹操頓時火起,殺了蔡瑁、張允二人。待曹操冷靜下來,才知中了周瑜反間之計,但已後悔莫及。周瑜不禁拍手感謝曹操對自己的輕視,才讓自己在此戰中大獲全勝。
感激汙蔑你的人
其實,中國曆史上的一些人也是因為別人的輕視,才成就了自己的事業。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能屈”不是懦弱,是一種長遠的策略,是為了“伸”得更遠。拳頭收回來,是為了更有力地再次出擊。
韓信少年時代就很貧窮,但他卻是一個很有誌向的人。一次上街,一個屠夫欺負他說:“你不怕,就拿刀殺我;如果不能,就從我胯下爬過去。”沒想到韓信俯身就從屠夫的胯下爬了過去,街上的人都說韓信膽小懦弱,所以都看不起他。後來韓信被劉邦拜為大將,使自己的領兵打仗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輔佐劉邦滅秦興漢,建立了卓越的功勳。當初他為什麼會忍受一個屠夫的胯下之辱呢?在胸懷大誌的韓信看來,當時,在那種情況下,與一個屠夫爭強好勝既不光彩,也不值得,無論誰勝誰負,對他現實的誌向來說,都沒有任何意義,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所以他不屑與這樣的市井無賴計較。正如韓信後來所說:“我當時並不是怕他,而是沒有道理殺他,如果殺了他,我今天恐怕也就不會這樣了。”
別人可以輕視你,但你不可以看不起你自己。別人看不起你,你就從他看不起你的地方奮起努力,那些輕視你的人實際上激發了你的進取之心,成功之後你就不能忘了對他們表達謝意。
有句話說:“愚蠢的人為了事業盲目地去死,聰明的人為了事業委屈地活著。”日常生活中,你的所作所為,別人能夠理解,能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得到適當的褒獎是件好事。但同時也要能經受委屈的考驗,坦然麵對別人的不理解和不信任。感謝那些讓自己遭遇挫折的人,在日常生活當中,多多向他人說一聲謝謝,尤其是向不願幫你的、看不起你的、讓你受委屈的、使你遭遇挫折的人表示謝意,感謝他們從另一個角度幫了你。遇到這種事情以後你才會更加成熟,正因此你的人生才會不斷完善。
助人等於助己
其實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我們需要感情的理解、安全的庇護、精神的安慰、生活的照顧、行為的支持。苦惱的時候,希望有人能接受自己的傾訴;成功的時候,希望有人能夠讚賞自己的成績;危難的時候,希望有人能伸出援助之手;困惑的時候,希望有人能給自己以指點……其實這些都要從我們平時的點滴做起。
幫人則幫己
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如果遇見給人幫忙的機會,那麼就要全力以赴,像一隻饑餓的鬆鼠撲向地球上的最後一粒鬆子。由於人情就是所謂的財富,人際關係一個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結人情、結好人緣。如果像喜歡錢一樣喜歡情義,方能左右逢源。求人幫忙確實是被動的,但是別人欠了你的人情,求別人辦事自然會很容易,有時甚至不用自己開口。及時施恩是人情關係學中最基本的策略,是開發利用人際關係資源最為穩妥的靈驗功夫。做人做得如此風光,當然與你平時善交人情,樂善好施有密切的關係。
生活中蘊含著很多深刻的哲理,需要用心去挖掘、需要細心去品味。這其中就包括:“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人在旅途之中,既需要別人幫助,又需要幫助別人。從這個意義上說,幫人即是積善。如果一個人的心裏隻能容得下自己,對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無從關心,那麼他最終將斷了自己所有可能的退路。
戰國時候,有個名叫中山的小國。一次,中山的國君設宴款待國內的名士。當時正巧羊肉羹不夠了,無法讓在場的人全都喝到。有一個沒有喝到羊肉羹的人叫司馬子期,此人懷恨在心,到楚國勸楚王攻打中山國。楚國是個強國,攻打中山是輕而易舉的事。中山被攻破,國王逃到國外。他逃走時發現有兩個人手拿武器跟隨他,便問:“你們來幹什麼?”兩個人回答:“從前有個人曾因您的一壺食物而幸免於餓死,我們就是他的兒子。父親臨死前囑咐,中山有任何事變,我們必須竭盡全力幫助,甚至不惜以死報效國王。”
中山國君聽後,感歎地說:“怨不期深淺,期於傷心。吾以一杯羊羹而失國矣。”給予不在乎數量多少,而在於別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乎深淺,而在於是否傷了別人的心。
或許,世界上再沒有比“幫助”這一善舉更能體現出一個人“寬容豁達”的胸懷和“慷慨”的氣度了。一定不要小看對一個失意的人說一句暖心的話,對一個將要倒下的人輕輕扶一把,對一個無望的人賦予一個真摯的信任。你自己什麼都沒失去,而對一個需要幫助的人來說,也許就是醒悟,就是支持,就是寬慰。
與此相反,不肯幫助人,總是太看重自己絲絲縷縷的得失,這樣的人目光中不免閃爍著麻木的神色,心中也會不時地泛起一些陰暗的沉渣。別人的困難,他可當作自己得意的資本;別人的失敗,他可化作安慰自己的笑料;別人伸出求援的手,他會冷冷地推開;別人在痛苦地呻吟著,而他卻無動於衷。至於路遇不平,更是不會拔刀相助,就是見死不救,也許他還會有很多很多的理由。自私,使這種人吝嗇到了連微弱的同情和絲毫的給予都拿不出來。
善待他人即是善待自己
有人說:“人生是一串由無數煩惱組成的鏈珠,樂觀的人總是笑著數完這串人生的鏈珠。”人的一生可能會遇到許許多多的煩惱,如失敗和挫折,有些人會因此而頹廢,那麼,我們需要寬以待人,善待他人。人生是一位老人,他不會可憐那些自私自利的人,抓住別人的錯誤不放的人,反而會賞識那些善待他人的人。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有些人非常令人厭惡,常把別人想得很壞,而把自己想得很好,從而令人厭惡。同樣,你不尊重別人,別人又怎麼會尊重你呢?你對別人不寬容,別人又怎麼會寬容你呢?你不善待他人,別人又怎會善待你呢?
善待他人就是善於發現自身的缺點。世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也有一些缺點。這就需要取長補短,耐心以別人的優點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在現實生活中,別人可能在你眼中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陶瓷時,他的生命在烈火中已變得亮麗。別人可能是山坡上的一塊岩石,但長久站立不倒,那是他的驕傲,所以“要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