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數據時代的隱形者(2 / 2)

然而三十年後的我們,誰也沒辦法用一把鎖鎖住自己所有的秘密。我們都為手機和電腦設置了許多密碼,然而我們並不清楚,我們的秘密到底都藏在哪裏。天上的衛星、頭頂的攝像頭、附近的信號基站,還有許許多多的Wi-Fi、藍牙、不知屬於誰的服務器……秘密就像是藏在肺裏的空氣,不知不覺逃出軀體,赤裸裸地飄蕩在空中了。祖母的紅木箱子是不會自動把藏在裏麵的東西運輸到別人家的。你的手機和電腦可就說不準了。它們不僅出賣你的行蹤,你的對話,你的各種密碼,說不定還會出賣你的習慣,你的喜好,和你深藏的思想呢。就像這部的主人公——一位曾經的IT編程高手,每天謹小慎微,對互聯網加倍提防,可還是暴露了行蹤,而且不知不覺成為別人手中的棋子了。

記得二十年前,我就曾經和同實驗室的好幾位膚色不同信仰不同但同樣不知天高地厚的研究生們喋喋不休地爭論過一個問題:科技在給人類提供便利的同時,終將把我們帶向何方?

來自俄羅斯的同學認為科技將使人類更加強大,最終戰勝自然,主宰宇宙。一位美國女生則認為,人類對科技的癡迷不僅會毀掉人類,還將毀掉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甚至毀掉地球本身。而曾經為了高考認真學習過社會發展史的我則認為,科技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原動力,是冥冥中存在的巨大力量。並非是人掌握了科技,而是科技掌握了人。不管科技將把人類引向何方,人類總歸是躲不開的。

那場辯論曠日持久,從厄爾尼諾肆虐的1997年冬天,一直持續到互聯網大爆發的1999年夏天,我們誰也不能說服誰,直到我畢業,開啟自動化工程師的職業生涯。

然而隻過了四五年,我就厭倦了一行行的程序代碼,各種力學和聲光傳感器,還有那些被電機和齒輪拉扯著的機器軀體。胡亂消磨了幾年,我改行做起了商業調查和投資風險管理。我關注的不再是機器人和人工智能,而是活生生的、形形色色的、陷在事業名利人情圈子裏的人們。我終於意識到自己當年的幼稚,人類的智慧和情感,哪是任何人工智能所能企及的?

人的欲望、嫉妒、快樂、滿足、憤怒、恐懼、思念,還有愛情……

科技掌握不了人類,也並不想要掌握人類。永遠掌握著人類命運的,是那些好的壞的永不磨滅的人性。這部寫的正是這樣一些活生生的人,在矽穀的創業熱潮裏,在當下中國的大數據之網裏,更是在人類本能和命運編織而成的巨網裏,掙紮著,浮沉著,悲喜著,愛恨著。

2019年3月10日,於舊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