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是帶引號的。其實老陳並沒真的在咖啡館裏上班,他隻不過是去閑坐著,看看書,順便聽別人聊天。每天總得有個去處,一個中年男人,總是不出門,就會顯得很可疑。不用上班也可疑,老陳不能讓房東和鄰居們覺得他可疑。所以,他按著常人上下班的規律,一周五天,每天朝九晚五,輪流到兩三公裏以外的幾家咖啡館坐著。兩三公裏剛剛好。太近了不保險,太遠了又辛苦。老陳本就貪圖安逸,若非如此,或許不至於有今天。
然而老陳今天並沒等到五點。三點剛過,他就心神不寧地離開咖啡館。因為他受了驚嚇:他原本正在讀書,上了一趟洗手間,再回到座位時,書還在桌子上,看上去卻似乎有點兒不對勁兒。老陳拿不準,以為又是直覺。老陳的直覺並不怎麼靈,常常喊著“狼來了”。
老陳怔怔地看了那書一陣子,又抬眼看一圈咖啡廳。半下午的,咖啡廳裏人不少,大桌小桌熱火朝天地聊著。最近的一桌有三個人,聊的是投資一部電影。咖啡館裏常有人宣布要投資些什麼,或者要融資搞些什麼,動輒三五個億。就像當年的矽穀,人人都在談論著創業,A輪B輪上市發財,年紀輕輕就可以退休了。老陳苦苦一笑,想起自己的當年,悻悻地拿起書,翻到書簽的那一頁。這本《大數據時代的網紅文化》原本並不是他想買的,而是買別的書時附送的。可既然到手了,不讀也是可惜。然而讀起來確實無聊,強忍著讀了兩三天,也隻讀了小半本。
然而,老陳眼前出現了陌生的一頁。在第七章。他清楚地記得,書簽原是夾在第六章的。老陳猶如被驚雷轟頂:有人動過他的書!直覺竟然是對的?老陳慌忙打開背包,把裏麵的東西一樣一樣拿出來。錢包和手機是隨身帶著的,背包裏隻有護照、電腦、一個筆記本,和一遝紙巾。電腦關著機。這電腦過於古老因此非常緩慢,幾分鍾不夠啟動再關機的。筆記本看不出有沒有被翻過。既然翻了他的書,沒道理不翻筆記本的。裏麵的確記著很重要的東西——密碼。老陳根本信不過一切需要密碼的機製,尤其是網絡上的。可在這個時代,密碼是躲不開的。老陳已經把和自己有關的密碼減到了最少,但手機銀行、網絡銀行、電子郵箱這三樣是少不了的。還有那些他自己發明的APP。他還不到四十歲,按說記三五個密碼也並不困難。但密碼是需要常常變換的。這就得用本子記錄了。他當然不會把密碼寫全,隻一兩個字母或數字足矣。但他並沒有十足的把握,沒寫全的字符串會不會也被破解。如今的技術有多強大?能不能隻通過那幾個字符就猜出整條密碼?不是說大數據無所不能嗎?老陳不太了解密碼破譯技術,但他曾經很了解互聯網,一直關注技術的發展,能找到的書他都看,可還是保不齊又有什麼他並不知道的。他心裏很清楚,能讓普通大眾知道的技術,早就不算新了。
想到此處,老陳不寒而栗,隻覺心髒突突直跳。年輕的胖服務員笑盈盈地走過來,像是要問些什麼,也許已經開口問了,但老陳並沒聽見,也顧不上聽見。他朝她倉皇一笑,卻並沒把目光聚焦在她臉上,急匆匆站起身,把電腦、筆記本一股腦塞進書包,胡亂穿起羽絨服,一陣風似的走出咖啡店去,留下那圓頭圓臉的女孩站著發怔,額角金黃的發絲被那陣風撩得亂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