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小凱是有些智殘的兒童,大家都看不起他。小夥伴們要麼敬而遠之,要麼群起攻擊,總之沒有人肯真心真意和他一起玩兒。
有一天,一個小女孩發現了男孩小凱,就驚訝他安靜得不發出一絲聲響。夥伴們告訴小女孩他是個傻瓜。小女孩動了惻隱之心,撇下小夥伴們一個人去找小男孩小凱。起初小凱對她的介入不聞不問,小女孩也不灰心,繼續細聲細語地和他說話。一天、兩天過去了,男孩小凱終於抬起頭來,含混不清地說出三個字:
“好姐姐!”
此後,好姐姐就成了小女孩在小男孩心中的名字。他和小女孩在一起開心地大笑,並願意為好姐姐做她要求的任何一件事。
漸漸地,小夥伴們都長大了,都知道了當年對待男孩小凱的方式是一種歧視與錯誤。小凱也已長大成人,幼年時的反應遲鈍已蕩然無存。
一次,當年的小夥伴們不經意間聚到了一起,大家都對小凱說著同樣抱歉的話,大家希望小凱能原諒由於他們的年少無知而給他帶來的傷害。小凱用微笑寬容了每一個人,並告訴眾人他一生都在感謝好姐姐,是她在他幼小的心靈中灌注了要平等地與大家站在一起的思想。
眾人這才想起當年那個漂亮的小女孩,不知她如今身在何方。小凱解答了眾人的疑問:“好姐姐在滿園花開的天堂!她當時就患上了白血病,生命不會超過半年。但她用一個月的時間就教會了我關於生命的一切,今天我才知道她肯和我在一起而沒有歧視我的原因。和你們在一起,我得到的是居高臨下的憐憫;而和她在一起,因為她無法治愈的疾病與我的智殘,我得到是平等的關愛與交流。而對於當時的我來講,最需要的是平等而不是憐憫。”
眾人不語。大家似乎開始明白,生命中的不平等是多麼的平常,而真正的平等又是多麼的來之不易。
心靈安慰
太多時候我們誇大了自己的優點,刻意認為自己比別人優秀,並且總會固執地去尋找別人的缺點給自己以安慰,這也許真是一種無法回避的真實的悲哀。
357.謙虛謹慎是人生的第一美德
謙虛謹慎是成功人士必備的品格,具有這種品格的人,在待人接物時能溫和有禮、平易近人、尊重他人,善於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能虛心求教,取長補短。對待自己有自知之明,在成績麵前不居功自傲;在缺點和錯誤麵前不文過飾非,能主動采取措施進行改正。謙虛謹慎永遠是一個人建功立業的前提和基礎。
不論你從事何種職業,擔任什麼職務,隻有謙虛謹慎,才能保持不斷進取的精神,才能增長更多的知識和才幹。因為謙虛謹慎的品格能夠幫助你看到自己的差距。永不自滿,不斷前進可以使人能冷靜地傾聽他人的意見和批評,謹慎從事。否則,驕傲自大,滿足現狀,停步不前,主觀武斷,輕者使工作受到損失,重者會使事業半途而廢。
具有謙虛謹慎品格的人不喜歡裝模作樣,擺架子,盛氣淩人,能夠虛心向群眾學習,了解群眾的情況。美國第三屆總統托馬斯·傑斐遜提出:“每個人都是你的老師。”傑斐遜出身貴族,他的父親曾經是軍中的上將,母親是名門之後。
當時的貴族除了發號施令以外,很少與平民百姓交往,他們看不起平民百姓。然而,傑斐遜沒有秉承貴族階層的惡習,主動與各階層人士交往。他的朋友中當然不乏社會名流,但更多的是普通的園丁、仆人、農民或者是貧窮的工人。他善於向各種人學習,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有一次,他和法國偉人拉法葉特說:你必須像我一樣到民眾家去走一走,看一看他們的萊碗,嚐一嚐他們吃的麵包,隻要你這樣做了的話,你就會了解到民眾不滿的原因,並會懂得正在醞釀的法國革命的意義了。由於他作風紮實,深入實際,雖高居總統寶座,卻很清楚民眾究竟在想什麼,到底需要什麼。這樣,在密切群眾關係的基礎上,進而造就他成為一代偉人。
心靈安慰
為了取得傑出的成就,一定都把謙虛謹慎當作人生的第一美德來刻苦培養。
358.不失去希望就會有作為
當瓊斯是農民時身體很健康,工作十分努力,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福特·亞特金迅附近經營一個小農場。但他好像不能使他的農場生產出比他的家庭所需要的多得多的產品。這樣的生活年複一年地過著,突然間發生了一件事。
瓊斯患了全身麻痹症,臥床不起,而他已是晚年,幾乎失去了生活能力。他的親戚們都確信,他將永遠成為一個失去希望、失去幸福的病人。他不可能再有什麼作為了。然而,瓊斯確實有了作為。他的作為給他帶來了幸福,這種幸福是隨他事業的成功而來的。
瓊斯用什麼方法創造了這種奇跡呢?是的,他的身體是麻痹了,但是他能思考,他確實在思考,在計劃。有一天,正當他致力於思考和計劃時,他做出了自己的決定。他要從自己所處的地方,把創造性的思考變為現實。他要成為有用的人,他要供養他的家庭,而不是成為家庭的負擔。
他把他的計劃講給家人聽。
“我再不能用我的手勞動了,”他說,“所以我決定用我的心理從事勞動。如果你們願意的話,你們每個人都可以代替我的手、足和身體。讓我們把我們農場每一畝耕地都種上玉米。然後我們就養豬,用所收的玉米喂豬。當我們的豬還幼小肉嫩時,我們就把它宰掉,做成香腸,然後把香腸包裝起來,用一種牌號出售。我們可以在全國各地的零售店出售這種香腸。”他低聲輕笑,接著說道:
“這種香腸將像熱糕點一樣出售。”
這種香腸確實像熱糕點一樣出售了!幾年後,牌名“瓊斯仔豬香腸”竟成了家庭的日常用語,成了最能引起人們胃口的一種食品。
心靈安慰
人們常用“心有餘而力不足”來為自己不願努力而開脫,其實,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積極的思想幾乎能夠戰勝世間的一切障礙。
359.你有對生命的主宰權
一個人的缺憾往往不是自己造成的。試想,人從出生那天開始,起點幾乎都是相同的,隻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有的人努力學習而有的人懶惰一些而已;有的人能堅持而有的人容易放棄而已;有的人積極樂觀而有的人消極悲觀而已。
卡爾·賽蒙頓醫生是一位專門治療晚期癌症病人的專科醫生,有一次為一位61歲的喉癌病人治療,當時這名病人因為病情的影響,體重大幅下降,瘦到隻有40多公斤,癌細胞的擴散使他無法進食。
賽蒙頓醫生告訴這位患者,自己將會全力為他診治,幫助他對抗惡疾。同時,每天將治療進度詳細地告訴他,並清楚講述醫療小組治療的情形,及他體內對治療的反應,使病人對病情得以充分了解,並緩解不安的情緒,努力與醫護人員合作。
結果治療情形好得出奇。賽蒙頓醫生認為這名患者實在是個理想的病人,因為他對醫生的囑咐完全配合,使得治療過程進行得十分順利。賽蒙頓醫生教這名病人運用想象力,想象他體內的白血球大軍如何與頑固的癌細胞對抗,並最後戰勝癌細胞的情景。結果兩個星期後,醫療小組果然抑製了癌細胞的破壞性,成功地戰勝了癌症。對這個傑出的治療成果,就連賽蒙頓醫生也感到十分驚訝。
其實賽蒙頓醫生是因為運用了心理療法來治療這名癌症病人,才獲得如此成功的療效。
賽蒙頓醫生說:“你對自己的生命擁有比你想象的更多的主宰權,即使是像癌症這麼難纏的惡疾,也能在你的掌握中。”他還說:“事實上,你可以運用這種心靈的力量,來決定要什麼樣的生命品質。”
心靈安慰
其實,自己的生命主宰權在自己的手裏,不要讓外界給你留下生命的缺憾。
360.“笨”孩子也能走向成功
從小到大,比特做什麼事都比別的孩子慢半拍,同學譏笑他笨,老師說他不努力,無論他怎麼試圖去做好、去改變自己,但是,他卻從來也做不對。直到比特上了九年級後,才被醫生診斷出患有動作障礙症。高中畢業時,比特申請了十所最最一般的學校,心想怎麼也會有一所學校錄取他。可直到最後,他連一份通知書也沒有收到。
後來,比特看了一份廣告,上麵寫著:“隻要交來250美元,保證可以被一所大學錄取。”結果他付了250美元,有一所大學真的給他寄來了錄取通知書。看到這所大學的名字,比特即刻想起了幾年前,一份報紙上寫著有關這個大學的文章:“這是一所沒有不及格的學校,隻要學生的爸爸有錢,沒有不被錄取的。”當時比特隻有一個信念:“我要用未來去證實這個錯誤的說法。”在這個大學上了一年後,比特就轉到另一所大學,大學畢業後,他進入了房地產行業。
22歲時,他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房地產公司。從此,在美國的四個州,他建造了近一萬座公寓,擁有900家連鎖店,資產數億美元。後來,比特又進入到銀行業,做起了大總裁。
一個“笨”孩子,他是怎麼走向成功的呢?下麵三點就是比特自己講述的。
第一,每個人都有自己最強的一項,有人會寫,有人會算,對有些人難的,對另一些人簡直容易得如“小菜一碟”。一定要做最適合自己的事情,不要迎合別人的口味而去做一件不屬於自我的“難事”。
第二,我從不跟自己的同班同學競爭,如果我的同學又高又大,跑得很快,而我又小又矮,為什麼一定要跟他們比呢?第三,當知道自己的病症以後,得到了專業人士的關愛和理解。理解自己和理解周圍,非常重要。
心靈安慰
一個人,隻要始終堅持內心的信念,不拋棄,不放棄,成功就一定會屬於他——不論他是多麼的“笨”。
361.把自己的夢想化為動力
在一些著名人物的傳記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他們往往要等上很多年,才能夠獲得成功。英國作家托爾金把自己半輩子的心血都花在他的三部曲史詩《行會首領》上。法國的薩特幾乎用了10年的時間來寫他的第一本書。在10年的時間當中,薩特隻專心撰寫這唯一的一本書,三易其稿,可是最後卻遭到了所有出版商的拒絕。試想一下:如果沒有一個遠大的願望和夢想支撐著他們,他們能有這麼大的動力嗎?如果他們沒有自己的夢想作為動力,他們又怎麼會犧牲自己生命中這麼多寶貴的時間呢?
很多藝術家們長達幾年地專攻一幅畫作、一本小說或一部戲劇,他們過著完全沒有保障的生活,常常陷入貧困、經濟拮據,但是所有這一切他們都可以置之不顧,隻為了能夠使自己的夢想成真。演員、歌唱家和舞蹈家也是如此,雖經幾年的奮鬥仍然不成功,但是他們卻從不輕易放棄自己的理想,他們當中有許多人是過了很久才成名的。如果問他們:“付出這麼多艱辛值得嗎?”他們會回答說:
“必要的話,還將一直這麼做下去。”一個人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夢想在他人的眼裏也許會顯得“很古怪”,但是這恰恰是一個人真正擁有的財富。
凡是努力工作、具有創造力的人,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實現自己的願望。如果一個人沒有了自己的願望,那他就根本不可能有什麼動力。
心靈安慰
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事業充滿熱愛,並選定了自己的工作願望,就會自發地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工作。如果一個人一生當中沒有任何目標,那他最終就會迷失自己。
362.愛能創造一切人間奇跡
在環境優美的校園內,有一群可愛的年輕學生在做遊戲,他們的歡聲笑語在整個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幾乎都能聽到,這時,在教室的窗外站著一個學生,他清瘦的麵龐,顯得有些憂鬱,瘦弱的身子靠在教室的牆上,他看起來身心都很疲憊。
輔導老師走過來問他:“你去和他們一起玩吧!”
他不說話隻是搖了搖頭。
輔導老師看他很可憐,於是,從其他學生那了解他的情況,原來他自幼失去了父親,母親拖著有病的身子和他過著困苦的日子,他上學的錢都是母親做雜工賺來的,在這麼一個環境下,他變得性格內向、孤僻。輔導老師知道了這一切後,又走到了他的身邊說:“明天,我們一起去采集植物標本?”
他看了看老師,覺得老師很善良,就點了點頭。
第二天,老9幣帶著他去野外采集植物標本,他們看到了許多漂亮的植物,輔導老師問他:“孩子,這顆小樹漂亮嗎?”他走過一棵長滿紅色葉子的小樹,看了看說:“漂亮。”
“那你就把最紅的一片采下來,我們當作標本吧。”
於是他把樹上一片最紅的葉子拿下來,舉起向老師示意。
老師笑了,他也露出了一種甜蜜的笑容。“孩子,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你的笑容。”
從此,他和老師的距離逐漸近了,他把老9幣當作自己的父母一樣,有什麼話都和老師講,因為他願意和老師在一起,正因為得到了老師越來越多的關愛,並且他十分喜歡自己的這位老師。
這個學生18歲時就已經是一個知識淵博的人了,並且寫出了許多優美動人的詩歌,他就是世界聞名的拉丁詩人——但丁。
心靈安慰
但丁雖然遇到了不幸,但老師給了他極大也是極重要的關愛,也正因為這樣,他才成為了一位偉大的詩人。當世界都明亮的時候,你也不會生活在黑暗之中了。
363.每個人都有天賦
小時候的米開朗基羅被寄養在一個石匠家裏,所以經常看他在石上刻字刻花,有時候也拿著石刀在廢石上亂刻,在石匠的指導下,沒多久,他便對這件事情著了迷,米開朗基羅的父親認為這樣的孩子不會有多大出息,於是把兒子送到一所拉丁語學校去學習,可在學校裏他仍然不忘雕刻,總是在石頭上刻上自己畫的畫。
有一次,他在雕刻石頭時被父親看到了,父親非常生氣,狠狠地教訓了他一頓,可還是不能改變米開朗基羅的興趣愛好,於是父親想辦法阻撓他學習雕刻,不讓他接觸石頭。有一次他趁父親不注意就偷偷地找了一把石刀,然後在自己的房間雕刻石頭,這一次他刻的是他父親生氣的樣子,他整整花了3個月的時間雕刻這個石像。
當他雕刻完以後,自己有一種莫名的成就感,正當他在房間裏為自己的傑作興奮不已時,父親突然走進房間,問:“孩子,你在幹什麼?”他趕緊用布蓋住石像,可已經晚了,這一舉動早被父親看在眼裏。父親走過去,想要掀開蓋住石像的布。可米開朗基羅反對這麼做,可他的反對對於他的父親是無效的,父親還是掀開了布。父親看到石像,剛要生氣,卻立刻驚呆了,石像雕刻的是那麼的好,於是又收回了憤怒,他聚精會神地看著,似乎忘了米開朗基羅還在他身邊。
這時米開朗基羅問:“怎麼樣?父親大人?”
“不錯,你看他的神態,那種由於生氣而從內心爆發出來的表情全都被你刻在臉上了。”
米開朗基羅膽怯地問:“那您不生氣吧?”
“不生氣,我知道你雕刻的是我,既然這麼好那就算了。”
從此父親發現他有這方麵的天賦,於是重點培養他,把他送到了名畫家格蘭達那裏去學習了。以至於後來他的成績甚至超過了老師的水平,更是贏得了全世界人們的喜愛。
心靈安慰
天賦是我們每個人都具備的,但人的天賦就不一定都能得淋漓盡致表現出來,如果我們從小事加以培養,說不定就可以改變自己一生的命運。
364.最不後悔的活法
漢德·泰萊是紐約曼哈頓區的一位神父,那天,教區醫院裏一位病人生命垂危,請他過去主持臨終前的懺悔。他到醫院後聽到了這樣一段話:“仁慈的上帝!我喜歡唱歌,音樂是我的生命,我的願望是唱遍美國。作為一名黑人,我實現了這個願望,我沒有什麼要懺悔的。現在我隻想說,感謝您,您讓我愉快地度過了一生,並讓我用歌聲養活了我的六個孩子。現在我的生命就要結束了,但死而無憾。仁慈的神父,現在我隻想請您轉告我的孩子,讓他們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吧,他們的父親是會為他們驕傲的。”
一個流浪歌手,臨終時能說出這樣的話,讓泰萊神父感到非常吃驚,因為這名黑人歌手的所有家當,就是一把吉他。他的工作是每到一處,把頭上的帽子放在地上,開始唱歌。40年來,他如癡如醉,用他蒼涼的西部歌曲,感染他的聽眾,從而換取那份他應得的報酬。
黑人的話讓他想起5年前曾主持過的一次臨終懺悔。那是位富翁,住在裏士本區,他的懺悔竟然和黑人的差不多。他對神父說,我喜歡賽車,我從小研究它們、改進它們、經營它們,一輩子都沒離開過它們,這種愛好與工作難分、閑暇與興趣結合的生活,讓我非常滿意,並且從中還賺了大筆的錢,我沒有什麼要懺悔的。
白天的經曆和對富翁的回憶,使泰萊神父當晚就給報社寄去了一封信,他寫道,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才不留下遺憾呢?我想也許做到兩條就夠了。第一條: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第二條:想辦法從中賺錢。後來這兩條就成了美國人公認的最不遺憾的活法。
心靈安慰
完美的人生也許能做到這兩條就夠了。第一條: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第二條:想辦從中法賺錢。這兩條就是成功人士公認的最不遺憾的活法。
365.領悟成就完美
有一天,兒子滿腹牢騷地向母親報怨起生活的艱難。
母親是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婦,她平靜地聽完兒子的抱怨後,微微一笑,然後把兒子帶到了廚房,母親在兩隻同樣大的鍋裏倒了一樣多的水,然後分別把一根長長的胡蘿卜放在第一隻鍋裏,另一隻鍋裏放進了一把咖啡豆,把兩隻鍋放到了火力一樣大的爐子上燒。
兒子站在一邊,疑惑地望著母親,弄不清這是怎麼回事,他隻是胡亂猜疑著,母親到底是何用意?30分鍾過去了,母親把兩隻鍋端了下來,讓兒子拿來1個盤子和一個杯子來,母親將煮好的胡蘿卜放進盤子,然後將咖啡倒滿了杯子,她指著盤子和杯子問兒子:“孩子,你能看出來什麼?”
兒子回答說:“這能有什麼!當然是胡蘿卜和咖啡了。”
母親又說:“你用叉子碰胡蘿卜,然後拿起杯子喝一口咖啡看看有什麼不同?”
兒子拿起一把叉子碰碰胡蘿卜,然後拿起杯子喝了一口咖啡,做完這些以後,兒子對母親說:“盤子裏的胡蘿卜已變很軟,杯子裏的咖啡口感很好,您為什麼問我這麼簡單的問題?”
母親告訴兒子:“這一點兒也不簡單,我來告訴你其中的奧秘,胡蘿卜在沒煮之前堅硬得很,煮過之後卻軟弱無力,咖啡豆沒煮之前也很硬,煮過之後雖然變軟了,但它的香卻溶進了水裏。那麼你像它們哪一個個”
兒子不知怎麼回答,母親繼續說:“麵對生活困苦的煎熬,你是像胡蘿卜那樣變得軟弱無力,還是像咖啡那樣身受其損而不動搖其誌呢?”
兒子瞪著眼睛說:“我要做像咖啡一樣的人。”母親看著他笑了。
這個小孩子長大後,便成了一個最偉大的科學家——牛頓。
心靈安慰
上帝賦予每個人的東西幾乎一樣的多。比如空氣、陽光和親人等,然而他帶給人的結局卻大相徑庭。這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否能對生活的真諦有一種很好的領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