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輯世事總在缺憾中完美(2 / 3)

艾森豪威爾是美國曆史上的第34任總統。在他年輕的時候,有一次,全家人一起玩紙牌。艾森豪威爾連續好幾次都拿到了很差的牌,於是他變得很沮喪,開始不停地抱怨,甚至想要扔下手裏的牌退出遊戲。這時候,他媽媽停下遊戲,嚴肅地說:“如果你要玩,就必須用你手裏的牌玩下去,不要再抱怨,不然,你就退出。”艾森豪威爾愣住了。他看著媽媽嚴肅的表情,終於停止了抱怨,玩了下去。

紙牌遊戲結束後,媽媽很認真地和艾森豪威爾談了一次話。她語重心長地說:“剛才的紙牌遊戲是這樣,我們的人生也同樣如此,發牌的是上帝。你沒有辦法選擇拿到手的牌,但是要想繼續遊戲,你就必須用你的牌盡力去玩,而不是抱怨不止。隻有盡全力,你才能得到最好的結果。”

這些話成為艾森豪威爾的座右銘,他一直牢記這次教訓,在後來的生活和工作中,從來不抱怨,而是認真對待每一件小事,這樣的態度,讓他獲得了成功。

對於一個人來說,一開始的低地位就像是拿到手裏的紙牌,好與壞是不能隨心所欲地選擇的,任何一項工作都必須完成。隻有盡心盡力去做,才能夠獲得鍛煉機會。如果因為心態浮躁,眼高手低,放棄了職位,也就等於放棄了隱藏在其中的好機會。

心靈安慰

美國哈佛大學有這樣一條著名的校訓:時刻準備著,當機會來臨時你就成功了。隻有在平凡職位上的不斷努力,才能夠為將來的成長製造機會。

347.人生如吃飯

馬克去向一位智者請教一些關於人生的問題。

智者告訴馬克:“人生其實很簡單,就跟吃飯一樣,把吃飯的問題搞明白了,也就把所有的問題都搞明白了。”

馬克一時沒有轉過彎兒:“人生像吃飯這麼簡單?”

智者不緊不慢地說:“就這麼簡單,隻不過用嘴吃飯人人都無師自通,用心吃飯則有一定難度,即使名師指點也未必有幾個能學得會。”

“聰明者為自己吃飯,愚昧者為別人吃飯;聰明者把吃飯當吃飯,愚昧者把吃飯當表演:聰明者在外麵吃飯時喜歡從製,愚昧者卻喜歡呼朋喚友搶著付賬;聰明者吃飯既不點得太多,也不點得太少,他知道適可而止,能吃多少,就點多少,他能估計自己的肚子;愚昧者則貪多求全、拚命點菜,什麼菜貴點什麼,什麼菜怪點什麼,等菜端上來時又忙著給人夾菜,自己卻剛動幾筷子就放下了。”

“他們要麼就是高估了自己的胃口,要麼就是為了給別人做個‘吃相文雅’

的姿態:聰明者付賬時心安理得,隻掏自己的一份;愚昧者結賬時心驚肉跳,明明賬單上的數字讓他心裏割肉般疼痛,卻還裝出麵不改色心不跳的英雄氣概,宛然他是大家的衣食父母似的;聰明者隻為吃飯而來,沒有別的動機,他既不想討好誰,也不會得罪誰;愚昧者卻思慮重重,又想拚酒量,又想交朋友,又想拉業務……把自己弄得像個演員似的,實在是出力不討好的事情。”

馬克明白了,人生本來是一係列美好無比的享受,可是真正享受到這種樂趣者又能有幾個呢?

心靈安慰

人生其實很簡單,就跟吃飯一樣,把吃飯的問題搞明白了,也就把所有的問題都搞明白了。

348.永遠感謝父親

朋友風塵仆仆地從山野歸來,收獲了頗為厚重的美術作品。在那間狹窄的畫室裏,她興奮地請理查德來鑒賞。理查德的腦海中沒有任何專業的鑒賞概念,隻是對畫中的各色人物產生了興趣,似乎早已忘記了主人讓他看畫是為了證明她畫技的高超。

理查德的安靜與專注令朋友感到安慰,她把一杯香茶遞給他,說:“我正在為一個重要畫展準備作品,你以一個參觀者的身份,從中為我挑出一張好嗎?”

理查德隨口應著,眼睛卻盯住了一幅命名為“父親”的畫,那是一位麵目蒼涼的老人,孤寂地坐在老樹下,雙哞黯然,似乎透出了一種沉重與無奈。“這是……朋友掃了一眼,說:“那是我的爸爸03年前老人來看我時隨便畫的,不第十二輯世事總在缺憾中完美好意思。唉,你還是多看看我的新作吧。”話音剛落,她便順手抽走了,父親”,扔進了被她否定的一堆畫紙中。

理查德的心中悸動一下,為了那位畫中的父親。因為朋友曾向他講述過自己的身世,她幼年喪母,父親含辛茹苦地供她讀書上大學,決心幫她實現蘭一名畫家的人生夢想。可如今小有成就的她,就這樣把《父親》隨意地遺忘了。

在理查德告辭之際,朋友執意要他拿點意見,她說她相信他的感覺。理查德從那堆畫中挑出了“父親”,真誠坦白地告訴她:“我選這張,因為他是父親,你是以一個女兒最淳樸的心來作畫的,而不是以一個畫家的身份。”

3個月後,理查德接到了朋友的贈票。在那個寬敞而靜穆的展廳中,他看到了“父親”。不遠處,朋友攙扶著她的父親向他走來。她說:“我把我爸從老家接來一起住了,趁機再多給老人畫幾幅像。”她的父親慈愛地望著有出息的女兒,眼中閃現出了希望的亮色。

理查德一直記著朋友走出展廳後說的一番話。她說自己這些年太投入事業,變得過於急功近利了,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竟然淡忘了許多美好的東西。“我的靈魂一度隱藏在了冬季,是你幫我找回了靈魂的春天,謝謝你。”

理查德說:“不要感謝我,我們都應感謝《父親》。”

心靈安慰

任何時候都不能脫離生活,忘記自己的父母,即使在搞藝術創作的時候。

349.莫讓後悔絞心靈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做了錯事,事後醒悟過來時,常常自我埋怨,自我譴責,以至自我懲罰,心情十分痛苦、內疚和懊惱。這種情緒活動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悔恨,其實,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人們都會因這樣或那樣的過失,帶來某種悔恨的心情。對大多數人來說這種不良情緒很快就會消失,不至於影響身心健康,但也有些人陷入悔恨的泥潭中不能自拔,甚至失去了走向未來生活信心。

這種不良情緒必然會使人體免疫功能減退,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因此,要學會控製這種情緒,不能讓它妨礙我們的身心健康及對美好明天的追求。

美國一位教師曾用一很形象的事例來教育學生擺脫徒然無益的悔恨,在課堂上她將一隻裝滿牛奶的瓶子朝地上猛摔下去,瓶子破碎了,牛奶流了滿地。她告訴學生:“你們可能對這瓶牛奶感到惋惜,可是這種惋惜已經無法使這瓶牛奶恢複原樣了。因此,在你們今後的生活中發生了無可挽回的事時,請記住這摔破了的牛奶瓶。”這位教師道出了一個生活哲理:如果明知錯誤已經形成,而且無可挽回,卻偏要去挽回,這樣做是徒勞無益的。

當我們因失誤而後悔時,重要的是要在悔中求悟,要弄清楚自己辦錯事的原因何在,今後應如何避免,這樣的後悔才有意義,也不會陷入悔恨的泥潭。因為這種深思反省不總是糾纏於過去,而是放眼今後怎樣少做後悔事。

不要因生活中的一些細小過失而後悔,如果事事追悔,恐怕一個人一輩子都會生活在數不清的悔恨之中。如果錯已造成,且又無法彌補,要當機立斷,汲取教訓,以後不要再犯。這種很幹脆的自我警告,比放在心裏悔恨更有用。

心靈安慰

我們總不能等把未來的一切前景都看清楚了,有了足夠的把握才開始行動,隻要盡力而為,即使某些努力沒有達到目標,這種努力依然是值得的,無須後悔。

350.珍惜時間才能延長生命

時間的腳步是無聲的。冬去春來,天回地轉,稍不留意,歲月就會從你身邊悄悄溜走。它不會給延誤時間的人以任何寬恕,也不因任何人的苦苦哀求而偶一回顧。它能使紅花萎謝,綠葉凋零,會讓紅顏變為白發,讓童顏變為老朽。時間是無情的,又是有情的。對於珍惜時間的人,它會饋贈以無窮的智慧和財富。

許廣平在回憶魯迅時說:“他常常一點一滴地積累時間學習,成天東家玩玩,西家坐坐是他所最怕的。”如果有朋友在他工作的時候談天了,就是最要好的朋友,他也會毫不客氣地說:“唉,你又來了,沒有別的事可做嗎?”

魯迅把時間當作生命。他說:“美國人說,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

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於謀財害命。”魯迅在逝世前不久,還在病床上寫文章,寫日記。他有一句名言:“要趕快做!”趕快做,就是不讓時間白白地流走。

德國詩人、劇作家、思想家歌德,一生孜孜不倦地努力寫作,非常地珍惜時間,他在一首詩中寫到:“我們的產業是多麼美,多麼廣,多麼寬!時間是我的財產,我的田地是時間。”

有一次,歌德的孩子在紀念冊裏摘了別人的一句話:“人生在這裏有兩分半的時間,一分鍾微笑,一分鍾歎息,半分鍾愛。因為在愛的這半分鍾裏,他死去了。”

歌德見了這種對人生不嚴肅的態度,非常不滿意,捉筆在這句話下麵寫道:

“一個鍾頭有六十分鍾,一天就超過了一千。要知道這個道理,人能夠有多少貢獻!”

歌德的話是很有見地的。因為時間就是生命,就是事業,隻有珍惜時間,才能延長生命,才能取得事業的成功。

心靈安慰

珍惜時間,從眼前開始,從今天開始。今天是未來的地基,未來是今天的延續。走向美好的未來,必須更加熱愛、珍惜寶貴的時間。

351.學會等待

有個年輕的小夥子,缺乏耐心,做什麼事情都很急躁。有一次他與情人約會。去得太早了,姑娘還沒來,他站在大樹下麵長籲短歎:“為什麼連約會都要等待呢?做什麼都讓人不開心!”

正在這個時候,一個神仙出現在他的麵前,給了他一個鍾表,說:”當你想要時間變快的時候,隻要撥動鍾表,就可以事如所願。“小夥子高興極了,他把鍾表向前撥動了一小格,情人馬上出現在他麵前。他想如果能早點結婚就更好了。於是他又轉動了鍾表。婚禮上,他和情人並肩而坐,悠揚的音樂和醉人的美酒都出現了。

他又想:現在如果就是洞房花燭夜多好啊!於是他又轉動了鍾表。屋子裏就隻剩下他們兩個人。

他心中的願望層出不窮,於是不停地撥動鍾表,得到了房子,吵鬧的孩子,還有樹上豐碩的果實……時間就這樣飛快地過去了,生命很快就要走到盡頭了。臨死之時,他開始後悔自己以前做任何事情都那麼急切,還沒有認真享受生活,生命已經走到了盡頭。如果可以重新來過,他一定可以等待的,但是後悔已經晚了,因為那個神仙告訴過他,那個鍾表隻能向前轉不能向後轉。他躺在床上後悔莫及痛哭流涕。

就在這時,可愛的情人突然出現在自己眼前,她還是那麼年輕美麗,周圍鳥語花香,藍天白雲,小雞悠閑的在草地上吃蟲子,好可愛的一天呀!原來剛才的情形隻是一場夢。

他高興地跳起來,拉著情人的手說:“親愛的,等你真是一種幸福!”

心靈安慰

欲人生有所追求,就要學會等待。等待是生活的一種需要,也是為了把握最好的機會必要的付出。懂得等待,才能品嚐到最美的人生。

352.過程比結果更有意義

從起點到終點,其間的距離就是途中。

感覺生命總是在途中。就像候鳥,總是從南飛到北,又從北飛到南;就像泉水,總是從溪水流入海;就像花草,總是從春長到夏,又從夏長到秋。

自從離開起點以後,生命就總是在途中,在時間與空間的途中。而且不管情願與不情願,總是在日漸靠近某個可知的或未知的終點。有花開就有花謝,有日出總有日落,有起點當有終點,這很自然。每一個具體的生命也都難逃此劫。

過程對於任何一個生命體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不可代替的作用,我們甚至可以說,過程就是生命。從某種意義上說,生命確實就是一個個過程的完整體現,或者說是無數生活細節的集結。而終點不過是生命的界限,主要用於預示生命體的完結,它有可能構成生命的升華,卻絕不會是生命的目的。但是生活,我們往往是在度過,而將最美好的願望寄予終極。仿佛最美好的風景隻在彼岸,而此岸隻是一種過渡,是一段抵達某處的旅途,因此我們對此處的風景常常忽視,並習慣於生活總是在別處。

生命不是一次簡單的奔赴死亡之約,每一個高品質的生命,或者有高品質願望的生命,都必須首先做到安於途中。因為生活並不是總是在別處,生命也隻有在生命的途中才成其為生命。就像候鳥,隻有不停地從南飛到北,又從北飛到南,才構成其一生的遷徙;就像花草,並不是非要到達哪個季節才算實現價值。

生命中絕大部分的風景總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為了經曆。就像候烏,不停地遷徙就是為經曆風雨;就像泉水,不息地流動就是為了經曆交彙和起伏。

心靈安慰

盡管具體的經曆總是顯得那樣瑣碎、那樣平凡、那樣漫長又是那樣不勝其煩,但是,恰恰是它們構成了一個個真實的精彩的人生。

353.繞道而行也能到達羅馬

當生活的道路走到盡頭,無路可走的時候,不如放棄。然後運用智慧,回過頭來繞道而行便可以找到一條新路。

著名的美國矽穀專業公司開始的時候,隻是一家僅有幾百人的小公司,資金十分有限,而且麵對一些競爭能力強大的半導體器材公司,在同一經營項目上和人家競爭有如以卵擊石。

矽穀專業公司的高層深諳其中的利害,在經過一番研究後,一致決定放棄競爭對手的強項,抓住當時美國能源供應危機中節油的這一信息,很快設計出了“燃料控製的專用芯片”,供汽車製造業使用。

在以後的短短的5年裏,矽穀專業公司的銷售額節節攀升,由最初的200萬美元增加到2000萬美元,每件成本也由25美元降低到4美元。

每個人、每個團體都渴望能以極快的速度獲得最大的成功,然而在激烈的競爭中每前進一步都會遇到困難,很少有人、團體能直線發展,因此,繞道發展是大多數成功者走過的製勝之道。

或許你曾經奮鬥過、追求過,但當你認定的道路上紅燈頻頻亮起的時候,莫焦急,莫無奈,冷靜下來,用心思考,繞道而行。其實人人都希望人生的道路是直的,人們都希望一步到位、五“子”登科——妻子、房子、票子、車子、孩子全有了。一般來說,沒有人會主動走彎路。人們總是認為路越直越好,然而事實是:人生之路彎的多,直的少。繞道行走,並不意味著你麵對人生的紅燈而退卻,也並不是意味著你真的“放棄”,而是在審時度勢。這不僅是一種生活的方式,還是一種豁達和樂觀的生活態度。

心靈安慰

世上沒有絕對的直路,也沒有絕對的彎路。關鍵的還是你自己,看你怎麼走,怎麼把彎路變成直路。如果你有了“繞道”

而行的心理智慧,彎路也會變成直路了。

354.適應不可避免的事實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要樂於接受必然發生的情況,接受所發生的事實,是克服隨之而來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對於我們生存的環境來說,各有各的嚴峻程度,當不得不麵對惡劣情況的時候,與其逃避,不如快樂地去麵對。隻有我們善於發揮利用,肯於克服一切困難,才能夠幫助我們克服一切的困難,調節好自己的情緒,而不會一味地傷心負氣。

當然,“適應不可避免的事實”,也不是說我們要低聲下氣,喪失鬥誌,隻要事情還有一線轉機,我們就不能接受命運的擺布,我們不管處於何種地步,都要努力奮鬥,實在不能“力挽狂瀾”的話,我們也要保持“理智”,麵對現實,因為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以我們自己的意誌為轉移的。知道了這一點,就不會讓它們影響我們的心情,打亂我們的生活。我國有一句古話:“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你可能沒有足夠的精力和情感,來適應這不可避免的事實,但也要試著去承受,就好像感冒,在經曆了短暫的苦痛之後,我們一定會振作起來,並會獲得相應的免疫力。而不要被一連串的憂慮、急躁和緊張導致煩惱的沉湎。

在我們漫長的人生歲月中,對一些必然發生的事情,我們應該就像大樹承受狂風暴雨一樣。風雨過後,是彩虹的出現。

偉大的詩人在他的詩作《草葉集》裏說道:“啊!我們要像樹和動物一樣,去麵對黑暗、暴風雨、饑餓、愚弄、意外和挫折。”如果你不相信我的敘述,你自己可以親自嚐試一下,對於自己不可改變的事實,你去反抗它試試,肯定會讓你苦惱不堪,有的人甚至會以幾夜的失眠作為代價。這無異於自我虐待,不嚐試也罷。

心靈安慰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盡力了,無論結果如何都該欣然接受。

355.人生沒有絕境

很多時候,看似是走投無路,但隻要學會思考,有時你就會茅塞頓開,麵臨的難題也會迎刃而解。

1930年年末,英國的“高斯號”輪船來到南極探險。“高斯號”輪船來到南極時,剛好遇上了特大的暴風雪,氣溫下降到攝氏零下五六十度,船被凍結在一望無際的冰海裏,無法挪動一步。船員們先是用鋸子、鐵錘把輪船周圍的冰塊鋸開敲碎,這樣船身雖然能動,但仍然開不出去。接著又用炸藥把冰塊炸開,但帶去的炸藥不多,沒辦法炸開一條通道。

大家為此愁眉苦臉,一籌莫展,隻好講故事來打發時間,等待救援。這天,有個船員為大家講了一個故事。

某地有個瞎子在太陽底下賣布,他賣的是一種白布,一種黑布。白的價錢便宜,黑的價錢貴。有個顧客想戲弄那個瞎子,便要了幾尺白布,卻要拿走黑布。

那瞎子摸了摸那人想要拿走的布,生氣地說:“你為什麼要欺騙一個雙目失明的人?你拿的明明是黑布呀!”

旁觀者很奇怪地問:“你既是雙目失明,怎麼能分辨得出顏色呢?”

瞎子說:“你們用手分別去摸摸白布和黑布,就能明白了。”

大家一摸才知道,黑布比白布熱。原來,白布能反射陽光,而黑布能吸收陽光,所以在陽光下黑布比白布熱。

講完故事後,船長忽然心頭一亮,說:“如果我們把船上的黑灰、煤屑和垃圾撤到船周圍的冰上,根據它們能吸收陽光的道理,或許可以使冰融化吧。因為在南極,從九月到明年三月一直是白天,而現在才是歲末,太陽還要懸掛在天上三四個月呢。”

船員們也覺得有理,就把船上所有的黑灰、煤屑和垃圾都運到冰上去,足足鋪了兩公裏長,一直延伸到隻結了一些薄冰的海麵上去。結果奇跡發生了:撤了黑灰的冰麵開始慢慢地融化、鬆動,就這樣,“高斯號”終於脫險了。

心靈安慰

我們麵臨迷惘和困境時,領悟和思考有時會使你茅塞頓開,麵臨的難題也會迎刃而解,因為人生沒有絕境。

356.生命中的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