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動物世界(2 / 3)

蛋以後,總是咯咯地叫;不過也有例外的情況,特別是高產的母雞。母雞下蛋以後咯咯地叫,就是興奮的表現。母雞下一隻蛋並非很簡單的事情。尤其是母性十分強的雞,在產蛋窩裏生蛋的時間都很長,通常最短需要10~20分鍾,時間長的會孵上4~5個小時才生出一隻蛋來。剛剛進入產蛋窩的母雞,假如你去捉它,它就會迅速地逃出來,不過等到孵了一定的時間以後,就算你去捉它,它隻會將毛豎起,用嘴去啄你的手,也不願意起立。這時,雞蛋已經滑到了肛門口,母雞正準備將它生下呢。因為母雞生一個蛋往往消耗很多體力,因此等到生了蛋以後,往往需要一定時間的休息以後,它才會離開窩。這時,母雞十分興奮,所以咯咯地叫個不停。貓從高處跳下為什麼毫發無傷貓喜歡爬上很高的牆頭或屋頂,當遇到特殊情況或有人追趕時,它能立即從很高處跳到地上逃走,既不會摔傷更不會摔死,這是什麼原因呢?有人曾經對貓從高處往下跳的動作、姿勢作了一番研究,結果發現:貓剛往下跳時,頭部和前肢朝下。當距離地麵還有一定高度時,它立即將脖子向上昂。隨即,身體就與地麵平行了,讓四隻腳同時落地。這樣既不會摔傷更不會摔死。另外,貓體內各種器官還能起到平衡器的作用。貓從高處往下跳時,一旦身體失去平衡,體內的器官就能感覺到,並立即反映到大腦裏,然後大腦很快作出“糾正”動作的指令,首先調整四肢骨骼肌,由骨骼肌通過肌肉運動,一直將不平衡的身體調整到平衡為止。除此以外,貓的四隻腳掌部長有厚厚的肉墊,肉墊富有彈性,大大地減輕了落地時的震動,因此貓從很高的地方跳下來不會摔死。貓為何愛吃魚和老鼠談到貓,人們太熟悉了,早在遠古時期,貓就成了人類生活中的一員了。現在,貓不但是家庭的寵物,而且還是捕鼠的能手,特別喜愛在夜間捕食老鼠。貓的胡須就像“雷達”的天線一般,是貓的身體上最為靈敏的器官,尤其在夜間,貓可以憑借胡須來打探洞穴的大小,接著來確定自己的身體能不能通過。貓的耳朵可以前後轉動,能夠收集不同方向傳來的聲音。當貓躺在一個地方打盹的時候,總喜歡將耳朵貼到前肢的下方靠近地麵。隻要有了震動,貓馬上就會驚醒,地麵傳聲比空氣傳聲要快許多。貓的眼睛可以明察秋毫,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貓仍然能捉到老鼠。貓的爪子十分銳利,當貓捕捉老鼠的時候,爪子緊緊收縮起來,比鐵鉗還要牢靠。貓的爪子中間有非常厚的肉墊,行走起來悄然無聲,有利於對老鼠進行突然襲擊。養貓的人通常會有這樣的經驗,必須將魚類等有腥味的東西放好,反之貓就會不客氣地解饞啦。貓能在夜裏捕捉老鼠,全靠它那雙目光銳利的眼睛。貓眼的結構比較特殊,它的視網膜上覆蓋了一層由特殊物質組成的膜,在夜間光線十分暗弱的情況下,它的瞳孔能放大變圓,由此而充分接受光線,然後將收集到的光線反射出去,因此貓的眼睛在黑暗中顯得特別明亮。但由於貓的眼睛容易疲勞,視網膜上的特殊物質常常會有損耗,需要一種叫牛黃酸的物質來補充,而老鼠體內則含有大量的牛黃酸,因此,貓為了能夠獲取其中的牛黃酸來補充自己的營養,所以見到老鼠就會毫不猶豫地撲過去。貓吃老鼠還有個客觀原因,就是貓屬於小型的貓科動物,是夜視能力十分強的食肉性小獸,而老鼠也喜歡在夜間活動,老鼠的個頭最適合貓來捕捉,如此一來老鼠自然變成了貓的美食。貓的眼睛是怎樣變化的人為何可以看到景物,主要是因為有明亮的眼睛。可是人的眼睛在看太陽的時候會感到十分刺眼,一瞬間就會閉上眼睛。在昏暗的地方看東西的時候,哪怕把眼睛睜大了也很難看清楚景物。可是貓就不一樣了,貓白天可以抓到老鼠,晚上在黑暗的地方也可以抓到老鼠。貓在任何時候都能看到東西,並且貓的眼睛早中晚瞳孔不一般大,這到底是為何呢?人眼、貓眼能看到東西全都是通過眼睛各部位的功能配合來完成的,利用眼球括約肌的活動,來改變瞳孔的大小,以適應強弱光線進入眼球的內部,從而來反映外麵的東西。人的眼球括約肌收縮能力較小、控製瞳孔的範圍也很小,因此對光的適應性比較差,過強過弱全不容易適應。可是貓眼就不一樣了,貓眼球的瞳孔非常大,括約肌的收縮能力十分強。因此貓的瞳孔具有很大的伸縮性,對光線強弱的反應比人容易適應,如此一來形成貓的眼睛瞳孔早中晚不一般大。早上的時候光線較暗,為了適應這種光線,貓眼的瞳孔縮小,就像梭子一般。中午有十分強的光,貓的瞳孔小得就像一根線。晚上的時候,貓的瞳孔就會睜得像龍眼核一般。這即為貓眼瞳孔一天三變的原因。老鼠為什麼啃木頭人們常常發現,老鼠將家具、衣服,甚至房屋的柱、梁等堅硬的東西咬壞,但它並不吃這些東西,這是為什麼呢?原來,老鼠的上、下頜的門牙與其它動物的不一樣,它們不停地生長著,一個星期竟能長幾毫米。這樣不停地生長下去,如不采取措施,豈不是越長越長嗎?因此,老鼠找不到其它的辦法,隻能靠經常啃硬東西來磨損門牙,抑製它的生長。老鼠的這種行為,給人類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和不可估量的損失。老鼠的牙齒為什麼會不停地生長呢?原來,年幼動物的牙齒在齒質中間有一個空腔,我們稱之為齒髓腔,它的下端是開放的,與血管和神經相通,供應營養,促進牙齒生長。當牙齒長成之後,齒髓腔的下端就封閉起來,牙齒也就停止生長了。而老鼠的齒髓腔永遠不會封閉,因此它的牙齒就不停地生長。據統計,世界上約有近500個種類的老鼠有啃硬東西的習慣,動物學上稱這類動物為“齧齒類”。它們分布在村莊、農舍、農田、森林等地,成為人類的一大禍害。蛇爬行的奧秘蛇沒有腳,但在地上爬行時,速度卻十分快,它是如何行走的呢?隻要我們仔細觀察,就可發現,蛇全身緊緊包裹著一層鱗甲,上麵布滿了堅韌的鱗片。蛇在爬行時,總是將身體彎曲成“S”形,此時,外緣的鱗片便蹺起外凸,以攀推地麵、草莖等物,使身體向前推進。顯然,蛇身上的鱗片除了可以保護身體不受傷外,腹下的每個鱗片都有腳的功能,蛇的行走秘密就在這裏。你知道哪種動物是世界跳高冠軍嗎跳蚤是人人討厭的害蟲,它吸人的血,弄得人奇癢難耐,還可傳染疾病。可要想捉住它,卻不容易,它三兩下就蹦得不見影了。跳蚤的跳高本領之高,可算得上是“世界冠軍”!跳蚤隻有幾毫米長,可跳出的高度卻將近30厘米,是它身高的50多倍,按這一比例計算,地球上哪個動物能跟它比呀!為什麼它有這個本領呢?仔細觀察它的身體,我們可以發現,跳蚤後腿的長度超過它身體的長度,而且特別粗壯有力。輕巧的身體被這雙腿猛力一彈,自然就一蹦老高了。蜘蛛是如何吃食物的蜘蛛是個興旺的大家族,有3萬多個不同種類呢,比所有哺乳動物種類的總數要多得多。我們常見的是織網蜘蛛。織網蜘蛛在陰暗的角落裏織好蛛網後,便躲在網中央或網的一隅,一動不動,等小蟲自投羅網。蚊子、蒼蠅等小飛蟲如果不小心飛進網內。會立即被帶粘性的蛛網粘住,雖百般掙紮,也無法逃脫。通過網上蟲子掙紮的振動,蜘蛛馬上知道獵物入網,於是就快速地滑過來。它把獵物用蛛絲緊緊地纏繞,使獵物動彈不得,同時伺機用腳鉗將毒液注射到獵物體內,獵物便失去了知覺。然後,它向獵物注入消化液,這種厲害的汁液可將這些小蟲子的五髒和肉體化成營養液,蜘蛛便慢慢吸食享用了。所以,我們在蛛網上看到的蟲子往往已是蜘蛛吃剩的空殼。兔子的長耳朵是幹什麼用的兔子有對很長的耳朵,可以上下左右活動,讓自己聽到周圍傳來的聲音。當聽見敵人的聲音傳來的時候,兔子就會快速逃跑。兔子為何會長著一對長長的耳朵呢?兔子屬於弱小動物,經常會因為受到其他食肉動物的攻擊而驚慌失措。為了能夠逃避敵人的捕獲,兔子必須警惕周圍的動靜。時間一久,兔子的耳朵就特別長了,而且十分靈敏,兔子的聽覺是人的2倍。兔子的耳朵用處大著呢!耳朵能夠調節體溫。當天氣酷熱的時候,兔子將兩隻耳朵全都豎起來,把身上的熱從這裏散出去;天氣寒冷的時候,兔子把耳朵貼到背脊上,可以保暖。老鼠吃過油後就能變成蝙蝠嗎人們常說,老鼠偷吃了油之後就變成蝙蝠了,這是真的嗎?其實,蝙蝠和老鼠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小動物。蝙蝠有一對寬闊的翅膀,它能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而老鼠卻沒有,更不會飛;蝙蝠的尾巴很短,而老鼠的尾巴很長;蝙蝠一般住在岩洞中或屋簷下,而老鼠卻住在房屋、糧堆或田野裏的地洞中;蝙蝠以捕食昆蟲為主,而老鼠卻以偷吃糧食為主。那麼,為什麼有人說蝙蝠是老鼠變的呢?這是因為,蝙蝠和老鼠有相同之處。首先,它們的外貌較相似,它們都有一對小小的眼睛和一對豎立的小耳朵。還有,蝙蝠與老鼠身上都長有短毛,都有長著細牙的一張尖嘴。另外,蝙蝠和老鼠一般都在夜間活動,它們的叫聲相似。特別是蝙蝠的身體表麵比老鼠光滑黑亮,這樣就有了“偷吃油”的不正確的說法。還有人說,蝙蝠是一種鳥類,這種說法僅僅是因為蝙蝠會飛是片麵的。其實,蝙蝠是一種會飛的小型獸類,它們捕食大量的蚊子、蛾子等昆蟲,是人類的朋友。駱駝為什麼被稱為“沙漠之舟”駱駝是一種哺乳動物,身體高大,背上有駝峰,蹄扁平,蹄底有肉質的墊,適於在沙漠中行走,被人們稱之為“沙漠之舟”。駱駝的外貌比較醜陋,特別是背部那兩個高高的肉疙瘩更難看。可是,它的作用可大著呢!駱駝背上的兩個肉疙瘩叫駝峰,駝峰裏儲藏著大量的脂肪。平時,它不動用這裏的脂肪,隻有在廣袤無邊的沙漠上行走,既找不到吃的,又找不到喝的,才消耗駝峰中的脂肪作為能量,來維持自己身體的需要。在幹燥的沙漠上,水是最寶貴的東西,而駱駝的體內長了好幾個囊,這種囊袋裏能儲存大量的水。每當出發之前,駱駝在囊袋裏儲滿水,遇到幹旱缺水時,囊袋裏的水被自動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同時,駱駝體溫一般升到40℃後才開始出汗,這樣能使體內水分不會輕易散失掉。另外,駱駝還有一種特殊的生理構造,在它的血液裏有一種蓄水能力很強的高濃縮蛋白,這種高濃縮蛋白,對防止血液中的水分散失起了很大作用。因此,駱駝幾天不吃不喝,也能在沙漠中行走。對於人類來說,它是沙漠中最好的向導,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沙漠之舟”。狼為什麼嚎叫狼是一種凶猛的野獸,它以食肉為主,專門捕食羊、雞等家畜和鹿類等動物,甚至吃一些動物的腐爛屍體。狼的食量非常大,它能毫不費勁地吃下一隻羊。然而,嚴寒的冬天,在找不到食物的情況下,它也能忍饑挨餓8~10天後,依然凶猛如常。狼一般在夜晚成群結隊地出來活動,傷害其它弱小的動物。它一邊走,一邊嚎叫。狼的嚎叫聲雖然不那麼高,卻讓人聽起來覺得毛骨悚然。但是,在白天你很少能聽到狼的嚎叫聲,這是為什麼呢?一般來說,動物的叫聲與繁殖習性有很大的關係。如鹿在發情期,為求得配偶而發出一種怪叫聲;貓也是這樣,它在發情期,一旦遇上異性,馬上就發出怪叫聲。狼在夜晚嚎叫,主要是為了召集同類成群結隊地去尋找食物。如雌狼常常發出聲音來召集幼狼,雄狼發出聲音來呼喚雌狼。另外,幼狼在饑餓時為了獲得食物,也發出關細的叫聲;狼在求偶時也要嚎叫;雌狼在哺乳期也會嚎叫。不過,它們發出的嚎叫聲有所不同,同伴是很容易區別和理解的。蛇能吞大象嗎傳說中,蛇能吞大象,這自然過於誇張。但蛇確實能吞下比自己大得多的動物,如兔子、小鹿等。蛇為什麼有這個本事呢?原來,蛇有一張能張成近130°的大嘴,可以一口含住動物的身體,然後慢慢往下吞咽。另外,蛇的胸部沒有胸骨,肋骨可以分開,整個身體內腔富有彈性,並不停地分泌既可起消化作用又可起潤滑作用的唾液,這使得吞進口的食物能順利地被擠入體內。恐龍滅絕的原因是什麼人人都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陸上動物是古代的某些恐龍,可是,如今恐龍絕跡了,我們隻能在電影裏看到恐龍的身影,或在博物館裏看到它的化石。恐龍為什麼會從地球上消失呢?科學家們研究了很多年,做了很多推測。其中一個比較令人信服的說法是:大約在6000萬年前;恐龍生活的年代裏,突然發生了小行星碰撞地球的意外事件,由於小行星較大,這一碰撞產生了大爆炸,爆炸後的塵埃遮天蔽日,使地球的氣候發生了巨變。一大批植物大規模滅絕,使恐龍失去了食物來源。恐龍軀體龐大,行為緩慢,腦子遲鈍,不能適應這種變化,最終遭到了滅絕的災難。大熊貓為什麼被稱為“國寶”大熊貓學名叫貓熊,可它既不是熊,也不是貓,隻是在外形上與熊、貓相似罷了。大熊貓生活在我國四川、甘肅等省的崇山峻嶺裏,它的主要食物是箭竹。大熊貓的胃口特別大,每天要吃十幾千克箭竹,偶爾,它也會吃一些葷食,這些葷食主要是生活在竹林中的竹鼠。大熊貓性情溫和,又有些孤僻,尤喜獨居。它們晝伏夜出,活動範圍不大,走路時低著頭,似乎對周圍的一切都漫不經心,隻有在受到侵犯時才會迅速奔跑。每年四五月間春暖花開的時候,是大熊貓交配的時節,也隻有在這個時候,雌雄兩種熊貓才會相會。當雌熊貓受精以後,懷孕4~5個月,就會產下小寶寶。小熊貓在媽媽的精心照料下,兩年後才能離開母親獨立生活。大熊貓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動物之一,也是我國特有的一種動物,素有“國寶”之稱,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現在,我國政府已將大熊貓作為一種國禮,贈送給其他國家,讓外國人也能看到這一珍稀動物。可是,大熊貓的家族很古老,現有數量也很少,加之繁殖能力和存活率較低,以及生態環境對大熊貓的生存越來越不利,我國現存的野生大熊貓僅有近千隻,已瀕臨滅絕。因此,保護大熊貓已是越來越重要的事情了。大象用鼻子吸水為什麼不會被嗆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感覺,如果不小心鼻子裏吸進了水,就會嗆得難受。但是,我們常常看到,動物園裏的大象用鼻子吸水時卻神態自若,一點都沒有異樣的感覺,這是為什麼呢?大象喝水是用鼻子把水送進嘴裏的,它也用鼻子吸水然後噴到自己的身上,用於降溫或是洗澡。大象之所以不會被嗆著是因為它的氣管和食道是相通的,在鼻腔後麵的食道上方有一塊軟骨,當水吸進鼻孔時,大腦便下意識地支配喉管部位的肌肉,使之收縮,這樣就會促使食道上方的那塊軟骨暫時將氣管口蓋住。這樣,水由鼻腔進入食道時,由於軟骨的阻隔,就不會再進入氣管裏,因此大象就不會嗆水啦。當水需要噴出來時,軟骨周圍的肌肉放鬆,軟骨離開原先的位置,大象通過呼氣將水噴出。現在,你該弄明白大象用鼻子吸水為什麼不會被嗆了吧?不過得提醒你,人可沒有那塊軟骨,因此千萬不能用鼻子吸水!你知道獸類中的短跑冠軍嗎獵豹可以說是世界上的“短跑冠軍”了。在捕捉它最愛吃的羚羊的時候,時速可達113千米,這是其它任何動物都比不上的。獵豹比豹要小一些,它目光敏銳,四肢強健,動作迅速。頭部有點像貓,小而圓,耳短,它的叫聲像美洲虎。獵豹生活在叢林、樹林和草原地帶,喜獨居或小群體生活。一般在清晨5點或黃昏的時候外出覓食,以捕食小型羚羊、野兔為主。每到繁殖期,雌雄獵豹會生活在一起,它們將窩建在林深草密處或沼澤地內,十分隱蔽,這是為了保護幼仔。等到雌雄獵豹交配後,雄獵豹一走了之,生兒育女的任務全由雌獵豹承擔。雌獵豹在小獵豹斷奶後,每天得給它們供應一份充足的獵物。小獵豹長大後,母親還得教它們捕獵的技巧。獵豹雖然已經夠強大了,但強中還有強中手,它們也常遇到獅子和豹的襲擊,甚至獵狗也會欺負小獵豹。獵豹是一種非常珍貴的動物,由於人們的肆意捕殺,現已瀕臨滅絕。世界上個子最高的動物是什麼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動物非長頸鹿莫屬。它的頸椎骨和前腿特別長,當長頸鹿站立的時候,足有5米多高,長頸鹿屬於哺乳動物,生活在非洲的大草原上。很早以前,並不是每隻長頸鹿的個子都有這麼高。由於環境的變化,較低的樹葉被吃光了,想填飽肚子,隻有吃高處的樹葉,這樣,較高的長頸鹿就比較容易得到食物,能夠生存下來。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遺傳、變異,長頸鹿中的矮個兒被淘汰了,長頸鹿就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長頸鹿有一雙棕色的眼睛,眼珠突出,視野寬廣,再加上個子高,能夠很輕鬆地看到遠處的動靜,這有利於它們防禦偷襲的敵人。長頸鹿的腿長,奔跑起來也很快,它的長腿還可以當做進攻敵人的武器,甚至能把它的天敵獅子踢倒,因此獅子隻敢從背後偷襲它。長頸鹿性情溫和,平均壽命在十四五年左右。雌鹿的懷胎期很長,一般經曆14個月,每隔兩年才生產一胎。鯨為什麼會製造“噴泉”人們在大海上航行時,常常會看到鯨向上噴水,噴出的水柱高達幾十米,猶如噴泉一樣。鯨為什麼會不時地噴水呢?這個問題還得從頭說起。我們所說的鯨魚其實並不是魚,而是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種哺乳動物。大約在7000萬年前,鯨的祖先還生活在陸地上,是用肺來呼吸的。後來,陸地上的生態環境發生了變化,鯨被迫離開了陸地,到海洋中生活去了。因此,現在的鯨仍然是用肺來呼吸的。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一頭最大的藍鯨體重可達150噸,光肺的重量就有1500千克左右,得用一輛卡車來裝載這個肺。因為鯨是一個龐然大物,又是用肺來呼吸的,所以,海水中的空氣遠遠不能滿足它的需要。它必須每隔10分鍾左右就浮出水麵來呼吸空氣。鯨在換吸空氣時,得先把肺內的大量空氣排出去。當氣流通過鼻孔時,會產生一種強大的壓力,這種壓力使海水向上衝,就形成一根噴泉似的水柱來。由此我們就知道鯨為什麼會不時地噴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