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動物世界
你知道蜜蜂螫人後為何會死嗎?你知道蛇能吞大象嗎?鳥語如何不同?動物世界有著怎樣令人驚歎的智慧?了解動物,體驗動物世界的樂趣。你知道世界上最早馴化的野生動物嗎綿羊公元前8500年,伊拉克狗公元前8400年,美國山羊公元前7500年,伊朗豬公元前7000年,土耳其牛公元前9500年,土耳其、希臘豚鼠公元前6000年,秘魯蠶蛾公元前3500年,中國駱馬公元前3500年,秘魯驢公元前3000年,埃及雙峰駱駝公元前3000年,前蘇聯南部單峰駱駝公元前3000年,沙特阿拉伯馬公元前3000年,烏克蘭蜜蜂公元前3000年,埃及水牛公元前2500年,巴基斯坦鴨公元前2500年,中東地區犛牛公元前2500年,中國雞公元前2000年,巴基斯坦貓公元前1600年,埃及尼羅河流域地區鵝公元前1500年,秘魯羊駝公元前1500年,秘魯馴鹿公元前1000年,前蘇聯西伯利亞(注:以上地點均指現在地理位置)人類為什麼是萬物之靈人類是萬物之靈,這個論斷不但簡練而且準確生動地表明了人類在自然界的重要位置。一方麵是因為人類是一種高級動物,而決不是超脫自然界的東西;從另一方麵說,人類畢竟不同於普通的動物,它是一種社會化了的高級動物,人類可以製造和使用工具,從而進行生產活動。人類是一種高級動物,在動物界裏能夠找到自己適合的位置;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種。我們說人類是一種高級動物,主要原因是,從人體的構造以及各器官的物理功能和人的個體發育來說,人類與動物根本上都服從相同的規律。有些人身上會出現動物始祖的形態特征,這就叫返祖現象,例如有尾、多毛等。這些是人來自動物的自然發展史的一些痕跡。此外,人類胚胎和高等猿類胚胎相像時間最長。人類胚胎的整個發育過程都簡略地充分反映了全部動物界的發展過程。通常在胚胎發育的第三周到第四周裏,人的胚胎和魚,十分相似,在第五個月末,基本上有了十分明顯的人的形狀。處於這個發育階段上,胎兒類似於高等猿類。大量事實全部表明人類是通過長期不斷的自然發展由動物界產生出來的。科學事實還證明與人類最近的親屬就是類人猿。人類是一種高級動物,但是人類與其他普通動物又有重大區別。我們從形態構造來說,最主要的不同在於直立的姿態和可以用兩腳行走,並且手足分工。因為兩腳行走,並且手足分工了,手也從行走的功能中逐漸解放出來,從而成為勞動的器官。而且人的腦也會比其他動物都發達。從生活方式以及活動能力看,我們與其他一般動物更有原則性的區別。人類與其他動物的本質區別就在於人類可以製造和使用各種工具來進行具體生產勞動,從而有意識地發行自然,使自然更適合人類的需要。就是人類具有“自覺的能動性”。人類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中的,社會也是隨著人類的逐漸形成從而同時形成的。人類從一開始就是在固定的社會關係中開始生產活動的。所以,人類是所有動物中最社會化的一種動物,也是最高級、最複雜的動物。人類不但有語言,而且有思想,我們在這個基礎上,在生產勞動中無形中發展了文化、藝術和科學。要指出的是,我們所說的“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勞動創造了人本身”,但是我們提到的勞動並不等同於普通動物的活動,哪怕連人類的近親——現代類人猿的“勞動”也與人類的勞動有本質不同:它們既不會製造工具;而且使用天然“工具”也不像人那樣有意識,由於它們還沒有思想;而且使用天然“工具”並不是經常的、規律性的。所以,隻有人類才具有真正意義的勞動,也正是勞動,逐漸創造了人。總之,人類起源於動物,但是因為人類已經打上了社會的烙印,於是遠遠地超出普通動物。人類是萬物之靈,從地球的曆史可知,從出現人類的時候開始,我們就開始進入了嶄新的一章。為什麼羊吃草而狗吃肉據統計,世界上共有4000多種獸,它們是脊椎動物中最高等的一類。獸又叫哺乳動物,分為“食草獸”、“食肉獸”,如常見的馬、牛、羊、豬、兔等動物為“食草獸”;虎、豹、狼、熊、獅、狗、貓等動物為“食肉獸”。為什麼有的獸吃草,有的獸吃肉呢?原來,這是由於它們的牙齒和消化係統有所不同而形成的。比如,食草獸的犬齒一般沒有食肉獸的那樣發達,它們的下犬齒的大小、形狀跟門齒差不多,有的動物(如牛、鹿等)則根本沒有上門齒,它們隻能用下門齒和善於切割的犬齒,對著堅固的角質化齶板摘取植物。所以說,食草獸隻能食草的主要原因在於它們的牙齒不發達。食草獸都能利用特有的消化道來消化植物中堅硬的纖維素,它們主要靠胃或盲腸中的微生物分泌纖維素酶來分解纖維素,從而進行消化和吸收。食肉獸則不同,它們除了牙齒特別發達,能撕裂、戳穿、嚼碎堅韌的肉類食物外,大腦也比食草獸的發達得多。食肉獸的視覺聽覺特別靈敏,行動也十分敏捷,能迅速地把握和操縱食物,然後,憑著尖銳的牙齒將食物切割成碎片咽下。另外,一般食肉獸的前後趾呈鉤狀,這樣能很好地配合牙齒撕裂捕獲的獵物,獲取肉和內髒,痛痛快快地飽餐一頓。動物為何要冬眠動物為什麼可以冬眠呢?科學家們通過長年的試驗以及研究,終於揭開了這一奧秘。因為,誘發冬眠的物質屬於一種類似荷爾蒙的蛋白質,因此被稱為“冬眠激素”。在盛夏,假如把冬眠激素針劑注入黃鼠狼以及蝙蝠身上,這時這些動物都會有規律的長久沉睡。人們後來又在不冬眠的猴子身上做實驗,竟然發現猴子也出現了同樣的冬眠狀態,他們脈搏跳動減少到了50%,體溫也開始降低了。而當冬眠激素的作用減弱以後,猴子又開始恢複了正常。冬眠激素能夠用來治療人們的一些疾病。動物在冬眠期間,消耗的隻是它們體內積存的脂肪,卻絲毫不消耗肌肉組織。動物也有“合作”嗎非洲的找蜜鳥以及挖蜜獸之間的相互幫助友愛堪稱典範。非洲有大量蜜蜂,它們在地下營建蜂巢。而當褐色的找蜜鳥發現了蜂巢以後,就會鳴叫著飛向挖蜜獸的洞穴。當挖蜜獸聽到鳥聲就會馬上鑽出洞來,跟在找蜜鳥後麵,一起向蜂巢跑去。挖蜜獸屬於挖洞健將,皮毛很厚而且不怕蜂蜇,不久,就挖出了蜂巢。它會不客氣地把蜂蜜以及蜜蜂幼蟲全部吃光,而隻剩下空蜂房留給夥伴,回家去。奇怪的是,找蜜鳥想要的就是蜂房裏的蜂蠟。因為,找蜜鳥的胃腸裏有大量細菌,可以把蜂蠟分解為脂肪,用來供身體吸收利用。一些生活在非洲尼羅河上遊的鱷魚,通常出沒在水麵,去襲擊小動物,但他們對千鳥卻相當“友好”,我們看到,千鳥常在鱷魚嘴裏自由跳動,去抓食它牙縫中的殘渣。有時鱷魚會感到十分舒服,卻忘記嘴裏還有“朋友”而把嘴巴關閉起來。這時千鳥就會撲打翅膀,用自己羽毛上的棘刺,去刺痛鱷魚的牙床,以便使鱷魚張開嘴巴,讓千鳥飽餐後迅速飛開。有時當千鳥飛來時,鱷魚正在睡覺,千鳥就會用翅膀小心敲打它的嘴巴,使鱷魚從睡夢中醒來,然後張開嘴巴去迎接它,讓千鳥為它進行細致剔牙縫的牙術。因此在這裏,千鳥充當了鱷魚的“牙醫”,而與此同時鱷魚又為千鳥開設了一家“飯店”。雄海馬能懷孕生子嗎海馬“生兒育女”的方式不同於其他動物,整個生育過程是由雄海馬來完成的。原來,在雄海馬的尾巴前麵有一個育兒袋,它的前端有一個小孔。雄海馬進入生殖期後,育兒袋會變得肥大並且密布血管,此時,雌海馬就可以把卵直接產到雄海馬的育兒袋中。這樣由精卵互相結合形成的受精卵開始在育兒袋內發育。在胚胎發育這個過程中,它所必須的營養通過育兒袋的血管網和胚胎血管網相互連結而獲得,它們所需要的水分以及氧氣也是通過育兒袋上的一個個小孔啟合而供給。受精卵最初在育兒袋中經過20~30天發育以後,已經初步形成成熟的“胎兒”。這個時候,雄海馬會先將尾巴緊緊攀附在海藻上,然後不斷收縮身體肌肉,育兒袋的口袋就會張開,小海馬便一條接一條地被擠出體外。更有意思的是,當第一尾小海馬鑽出育兒袋時,它會用尾巴緊鉤住第二尾小海馬的嘴部,然後把第二尾小海馬從袋中拉出來。同樣,第二尾小海馬也會用尾巴緊鉤住第三尾小海馬的嘴部……根據研究,雄海馬一次就能夠“產”出1~5尾小海馬,大概要用3~5小時才能完成“分娩”工作。蝴蝶被砍了頭立即死去嗎蝴蝶雖然很小,但五髒俱全,在它們的體內具有消化係統、呼吸係統、循環係統、生殖係統等等一係列的內髒係統,並且來從事這些有機體的新陳代謝活動,再加上肌肉係統作各種日常活動。此外,還需要一個結構更為複雜的神經係統來約束它們,使它們經常發揮協調作用,以方便和周圍環境取得更密切的聯係和較好的適應能力,從而達到生存的目的。大家都知道,在脊椎動物的神經中樞裏是腦,而它們的感覺運動都會集中在腦,如果腦被損傷,則身體各個部分的機能相繼受到影響。如果把頭砍掉,它們會立刻癱瘓,隨即死亡。但蝶類卻與眾不同,它們的腦袋雖然掉了,但是身體各個部分的作用卻不即刻停止。如果我們將幾隻羽化剛1小時的菜粉蝶的頭部剪掉,然後放在粗麵的紙板上,它們仍然可以正常地站立,並且保持軀體各部分的感覺運動,最後直至死亡。不過其中有一隻雌蝶在剪掉頭部之後,生活了474.75小時(19天18小時45分鍾,當時的室溫是10~15攝氏度,一般都在12攝氏度上下)之久;而在這段時間內,我們多次用針尖試探,最後發現它的軀體各部分的感覺運動都反應正常,並且先後2次排糞。為什麼砍掉了腦袋的菜粉蝶不會立即死亡呢?這是因為在蝴蝶的中樞神經係統裏除了腦袋以外,胸、腹部也長有球形的神經節,它們各自發揮著控製的作用。所以,如果蝶類失去了腦袋以後,它的軀體各部的神經機能,仍然可以發揮部分地控製作用。鱷魚是在流眼淚嗎鱷魚不但長相醜陋,而且生性極為殘忍凶惡。它的一對眼睛向外凸起,看上去十分惡狠;一排像鋸齒形的牙齒,鋒利如鋼;渾身上下披著一張鱗甲;嘴十分大,如簸箕。鱷魚種類很多,身體十分長,最長可以達到七八米。鱷魚身強體壯,捕食獵物十分凶猛。不過當我們仔細觀察的時候卻發現鱷魚會流眼淚。它是因為傷心而流淚嗎?在沒弄清楚流淚的這個原因以前,人們還以為鱷魚是假慈悲呢!其實鱷魚從來就不會傷心,而是因為排除身體裏麵剩餘的鹽分。它流出的像眼淚一樣的水珠兒,是被濃縮了的鹽水。通常生活在海裏的鱷魚,喝進了大量海水以後積蓄了許多鹽分,於是,鱷魚就利用眼眶中專門處理鹽分的器官功能,開始把多餘的鹽分逐漸濃縮起來,借著眼睛,似淚珠一樣的流出來。兔子怎麼吃自己的糞便兔子是一種吃草的動物,一般棲息在草原與農作物地區。它吃嫩綠的青草以及農作物,可有時也會吃自己的糞便。這是為什麼呢?兔子雖然是食草動物,可是不同於牛與羊,它的胃很小,不具備反芻現象。它白天吃了許多鮮嫩的牧草之後,往往會出現營養過剩的情況,就會將軟糞排出體外;然而到了晚上,缺草少吃,營養也相對減少,第二天拉的糞便就是硬的。更有趣的是,兔子有些時候會吃自己的糞便。由於軟糞中的每種營養物質已經呈半消化的狀態,容易被身體吸收與利用。經過分析,兔子吃了軟糞以後,合成的複合維生素B以及K容易被小腸所吸收,以提供機體生長的所需。與此同時,軟糞中含有的礦物元素也很有利於促進兔子機體對身體營養的物質的攝取。兔子吃自己排出的軟糞也是一種充分利用營養物質常有的現象。可是家兔在人工飼養下,飼養充足,並且營養豐富,一般都不會出現吃自己糞便的情況。磕頭蟲磕頭做什麼磕頭蟲的秘密關鍵在於它的胸部。在它的胸腹麵有一個楔形的突起,正好可以插入中胸腹麵的一個小溝裏去,而這兩個東西一旦鑲嵌起來,就會形成一個靈活而且強有力的機關。隻要當它身體內強大的肌肉收緊時,使前胸精確而且有力的靠向中胸收攏,一點也不歪地撞擊著地麵,這樣的話就會反彈起來,轉向前翻去。而磕頭蟲之所以要磕頭,隻不過是碰到撞擊摔倒之後而翻身逃走的一個小動作。當它被人拿在手裏的時候,它仍想用這個辦法翻騰和跳躍,用來自救脫身,可是自己身子被人捏住了,它總要掙脫,所以前胸和頭就不停地磕起來。蜜蜂螫人後為何會死人假如驅趕、撲打蜜蜂,蜜蜂就會出於自我防護的本能而螫人。而且蜜蜂不太喜歡黑色的物品、酒、蔥、蒜等刺激性的氣味。假如人穿了黑顏色的衣服又帶著上麵氣味去接近蜜蜂,蜜蜂就會被惹怒,轉而螫人。但是,一旦蜜蜂螫了人以後,自己也會死掉。原因是:蜜蜂螫人用的刺針是由一根背刺針和另外兩根腹刺針所組成的。並且其末端與其體內的大、小素腺和內髒器官相連接,刺針的尖端帶有倒鉤。蜜蜂在螫了人以後,刺針的倒鉤鉤住人的皮膚後,使刺針拔不出來,但蜜蜂又必須得飛走,飛走時一使勁,就會把蜜蜂的內髒拉壞甚至可能拉脫掉,所以蜜蜂就死了。斑馬身上怎麼會有條紋在非洲的一些山地、草原和稀疏的林區裏,常常看到一些形狀如驢的動物,它身披黑白相間的光滑條紋,並且在陽光照耀下,非常好看,這其實就是非洲特產的哺乳動物“斑馬”。斑馬主要吃青草和嫩樹枝葉,而且喜歡群居生活,經常由一頭首領帶著它們進行活動和覓食。它們善於奔跑,聽覺、視覺和嗅覺發達,一旦發現情況有可疑,輪流擔任警哨的斑馬,將立即發出“警報”,集群然後狂逃。這些斑馬的自衛和抗敵能力比較差,經常遭受獅子的襲擊和追殺。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斑馬會成群地踢起後蹄,並且與敵害展開搏鬥。那麼為什麼斑馬身上的條紋寬窄會有所不同呢?這應該與種類有關。那些美麗的條紋,能夠看做是同種之間的識別記號,最重要的是,斑馬以條紋作為適應環境的保護色。因為在陽光或月光照射下,這些斑馬身上的黑白顏色可以吸收和反射光線,並且能破壞和分散身形的輪廓,如果從遠處看,很難和周圍環境區分開。即使斑馬站著不動,要是距離很近,也很難辨別出來。這樣就可減少被猛獸侵害的次數。這種保護色是長期以來自然選擇的結果,有一些條紋不太明顯的斑馬逐漸被淘汰掉,而條紋顯著的則可以成功地躲避敵害並且生存下來,這種有利於生存的性狀一代一代地傳下去,就成了現在美麗的斑馬了。貓喜歡吃什麼貓在捉老鼠的時候,一般是在夜裏,並且它捉鼠的“裝備”還很齊全哩!貓的胡須好像“雷達”天線一樣,它是貓身上最靈敏的器官。特別是在夜間,它可以依靠這根天線探到洞穴的大小,然後它可以確定自己的身體是否通得過去。當貓打盹的時候,總喜歡把耳朵貼在前肢的下方並且靠近地麵。一旦周圍有動靜,貓會立即驚醒,因為地麵的傳聲要比空氣傳聲快。很多人都認為,貓的眼睛可以明察秋毫。盡管這樣,我們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貓仍然要依靠胡須和耳朵來幫助它捕捉獵物。貓有四隻尖銳的爪子,當它們捕捉老鼠時,一旦抓住,爪子就會緊緊收縮,比鐵鉗還牢。在貓的爪子中間有非常厚的肉墊,行走起來會悄無聲息,以便於對老鼠發起突然進攻。“哪有貓兒不喜腥”,這就是人們對貓的飲食習性的評語。那麼貓為什麼那麼喜歡吃魚和老鼠呢?原來,貓通常在夜間活動,在其體內的牛黃酸是提高其夜間視力的必要物質。如果貓長期得不到牛黃酸,它的夜視能力就會降低。而在魚和老鼠的體內含有大量的這種物質,貓為了獲取當中的牛黃酸補充營養,特別愛吃魚和鼠。貓吃老鼠還有一個客觀的原因,那就是貓是一種小型的貓科動物,而且又是一種夜視能力很強的食肉性動物,而鼠大多數也在夜間活動,它們的個頭最適合於獵捕,就這樣它們就成了貓捕食的主要對象。雌螳螂為什麼要“食夫”兩性生殖,本來就是雌雄雙方合作,並且互相關懷,然後共同完成生兒育女的神聖使命。然而,現今動物世界中,竟然有些“母老虎”借婚禮的機會,把自己的丈夫當做美味佳肴。螳螂在這方麵就是一個典型。每到秋季,雄螳螂就開始踏上了“戀愛”和“求婚”的旅途。在茂密的樹林中,在青青的草叢中,雄螳螂隻要見到雌螳螂,就會殷勤地迎上前去。然後挺直了胸膛,伸直了頸項,並且扇動著雙翅,“嚓嚓”作響,讓對方知道自己著急的心情。當雄螳螂看到雌螳螂“許婚”的表示之後,便會走上前去,然後張開雙翅,並且隆重地舉行“結婚儀式”。螳螂的“婚禮”並非都是喜劇。它們在交尾過程中,因雄螳螂前傾過度而喪失平衡導致將身體掉在雌螳螂的麵前,與此同時,雌螳螂也會毫不客氣地把它吃掉。有時候,雌螳螂轉過頭來,然後吃掉雄螳螂的頭和前肢。有些專家認為,雌螳螂的這種行為,也許隻是一種想避免自身被吃掉的反應。也有其他專家認為,螳螂慣以捕食各種昆蟲為生,它的食量之大使很多肉食性昆蟲都望塵莫及。在平時,雌螳螂的食欲、食量和捕食能力遠遠超過雄性螳螂,它們可以逐個捕捉發現的獵物,然後把營養貯存於體內,以便供產卵之用。然而在交尾期中,是雌螳螂一生中食欲的高峰,所以出於自身的需要,它會將雄螳螂的一部分肢體吃掉,然後為生兒育女貯備食物,以便自己的後代能更好地延續下去。近年來,也有科學家認為,螳螂這種同類相食現象,隻是當它處於饑餓狀態時候才會發生。在不久前,我國科技工作者經過多年的飼養和觀察,對螳螂“食夫”之謎又有了更新的發現。原來,“食夫”的重要原因是因為雌螳螂性器官尚未成熟而雄蟲又急於交配所致。而雄螳螂和雌螳螂相比,雄的性器官成熟比較早,個體又小,雌的性器官成熟晚,個又大,它的體重是雄性的兩倍。如果雌蟲性器官還未成熟,雄蟲就急於交配,而雌蟲就會毫不客氣地表現出“母老虎”的本性來,將雄螳螂作為點心吃掉。如果雌蟲性器官成熟了,雄螳螂被食掉率僅為20%。並且值得一提的是,被吃掉頭部和前肢的雄螳螂,雖然僅剩軀幹,但是仍然可以進行交尾。因為在雄螳螂軀體中還殘存著神經組織還能支配它的生殖器官的功能。蠅眼給人類以什麼啟示我們所熟悉的蒼蠅,種類相當多,例如:綠蠅、家蠅、麻蠅、紅頭蠅等。因為它是帶菌者,會傳播很多疾病,是四害之一,為消滅對象,可是從仿生學角度來看,蒼蠅的許多結構都是十分精巧的,它是很好的生物原型,也是值得我們研究的。蒼蠅頭部的兩側,長有1對複眼,在複眼之間有3個單眼,並排列成三角形,這就是蒼蠅的視覺器官。它在取食、集群、繁殖、避敵及決定行動方向等各種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單眼主要是由一個角膜透鏡及下麵的很多視網膜細胞所組成,四周有色素。它隻能感光,但不能構成物象。複眼結構相當複雜,它主要是由4000個小眼構成,並且每個小眼可分為集光及感光兩部分。集光部分又包括每一個小眼的表麵有六角形透明角膜和角膜下麵的4個晶體細胞,它的晶體細胞內充滿了自己分泌的晶體,並具有折光作用。感光部分也包括在晶體細胞下麵的小網膜,它是由7個視覺細胞組成。視覺細胞為長形,縱列在小眼中軸的四周,內側形成視杯,視杯外端和晶體細胞相接,而內瑞和視神經相連。此外在晶體細胞和小網膜四周各有一組色素細胞,從而用以遮蔽側射進來的光線,每一個小眼的中軸互相成1~3度的角度,合在一起以後就形成了半球狀的視野。研究證明,蒼蠅的每個小眼都可以看到物體的一部分,所以所得的物象相互結合,於是便形成一種“鑲嵌的影像”,蒼蠅也借此視物。依據蒼蠅的複眼原型,人們已經仿製了新型的照相機,起名就叫“蠅眼照相機”。這個照相機的鏡頭,主要是由1329塊小透鏡粘合麵成,用它拍攝物體,一次大約可得1329張相片,分辨率能達到4000條線/厘米。該機又可用來複製許多計算機精細顯微電路。此外這種眼的結構不但對運動著的物體感覺敏銳,並且能依據每一個小眼的變化角度從而測出運動物體的速度。如此,如今仿製成一種光學測速儀,可以用來測量運動物體,例如測飛機等的速度。在立體電視顯示係統中,如今又模仿蠅眼仿製成一種複合陣列,它通過景物的三維虛像,從而使其立體像不會因為觀察角度不同而變化,並且解決了人站在旁邊看電視,顯示出的物象不成立體的缺點。蚯蚓靠什麼走路在南方的春夏季節中,一場大雨過後,在水田裏,溝埂旁、道路邊,我們可以看見一條一條的蚯蚓在爬行。蚯蚓的身體是圓滾滾的,很像一個兩頭略尖的長圓筒子。它屬於無足的動物。蚯蚓雖然無足,但在板結的土壤裏麵,卻一樣地鑽地,而且暢通無阻。土壤經它辛勤耕耘後,就會變得疏鬆、肥沃了。蚯蚓沒有足,那怎麼“走路”呢?原來,它具有一種很特殊的機體構造。這種細長的身體由很多體節組成。在蚯蚓的體壁上還有表皮層和肌肉。它的表皮層起保護作用,可以分泌粘液,並且保持濕度,這有利於體壁內的微血管進行正常吸收。蚯蚓的運動主要是靠肌肉來收縮。肌肉的外層叫環肌,內層叫縱肌,是由長紡錘形的細胞而組成。在環肌收縮時,它們的身體就會伸長變細;在縱肌收縮時,就能使身體縮短變粗。環肌和縱肌交錯進行收縮,這樣就可以進行爬行運動。在蚯蚓的每一個體節上都生有剛毛,這也是運動的器官,它在爬行時具有支撐作用。蚯蚓是一種有益的動物,至今已知的陸棲蚯蚓大約有2500餘種,我國就約有200種。目前在世界各國都利用蚯蚓處理大量垃圾,變害為益。現在有不少的地方都在大量飼養蚯蚓,把它們作為家禽和魚類的飼料。國外還有一些製造蚯蚓食品的公司。中藥中的地龍,就是參環毛蚓的幹燥體,它有降壓和解熱作用。在蚯蚓的利用上,有著廣泛的前景。狗在夏天身上怎麼沒汗我們都知道,大多數哺乳動物的體溫都是恒定的,一般過熱或者過冷都會病變,假如溫度過高,它們就要設法去散熱。人和許多動物一樣身上都有汗腺,而且可以通過出汗來散熱。但是狗身上卻沒有汗腺,然而汗腺卻長在它們的舌頭上。夏天天氣太熱,狗的體內溫度就會隨之上升。狗沒有辦法,隻能把舌頭吐出來,把它體內的溫度通過舌頭散發出來。如果不在夏天,而是打架或者長途奔跑,它們的體溫也會增高,狗照樣會把舌頭伸出來散熱。狗身上有兩件寶貝,鼻子和舌頭。為什麼馬站著也能睡著家裏飼養的馬是由野馬馴化而來的,馬站著睡覺繼承了野馬的生活習性。生存在複雜的自然環境裏的動物,全都有其特定的睡覺姿勢。這是它們在自然界生存競爭之中所形成的睡眠姿勢。野馬是生活在草原上的食草性動物,常常會受到食肉猛獸的攻擊,隨時都有被猛獸吃掉的危險。所以,它們睡覺從來都不躺下,就像白天那樣揚著頭站著,閉著眼睛睡覺。這種睡眠姿勢,具有抵禦敵害、便於逃命、警戒的作用。馬在經過一次奔波以後,會站在樹陰下麵休息。這時它低頭閉眼就能打一次“瞌睡”。假如馬提前知道沒有危險,就會將頭搭在背上睡覺。與母馬在一起的小馬駒,還有群體生活時的馬,就是采用這種姿勢入睡的。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鳥嗎世界上最大的鳥要算是鴕鳥了。鴕鳥有三種,一種是非洲鴕鳥,主要生活在非洲。雄鳥高達2.75米,體重一般可達100多千克,最重的可達156.5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鴕鳥。另一種是美洲鴕鳥;又叫鵜鵝,主要生活在美洲。還有一種是澳洲鴕鳥,又叫鴯鶓,主要生活在澳洲。美洲鴕鳥和澳洲鴕鳥高1.5米左右,重60千克~80千克,比起非洲鴕鳥來要算是小個子了。非洲鴕鳥不但個兒高、身體大,而且長著兩條長長的腿,如果它跨出一大步,足足有7米遠,它奔跑的速度每小時可達40千米,在沙漠中,一匹駿馬也跑不過它。非洲鴕鳥的兩條長腿,為它在幹旱的沙漠裏找水、覓食、逃避敵害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更有趣的是鴕鳥不論雄雌都能孵蛋,這是其它鳥類所不具備的本領。不過,雄鴕鳥和雌鴕鳥孵蛋的分工不同,白天由雌鴕鳥來孵蛋,因為雌鴕鳥的羽毛是灰色的,在沙漠中不易被敵人發現;夜晚則由雄鴕鳥來繼續孵蛋,因為雄鴕鳥的羽毛是黑色的,晚上也不易被敵人發現。你知道世界上最小的鳥嗎世界上最大的鳥是鴕鳥,那麼最小的身是什麼鳥呢?世界上最小的鳥叫蜂鳥。這種生活在拉丁美洲古巴等地的蜂鳥,身長隻有5厘米左右,長長的嘴和尾巴就占去三四厘米,體重隻有2克左右。和蜜蜂差不多,它飛行時也發出嗡嗡的響聲,因此稱它為蜂鳥。雖然蜂鳥的身體很小,但它卻有著高超的飛行本領。它的翅膀很靈活,振動的頻率很快,因此飛行速度快得驚人,而且還能作長距離的飛行。到了百花盛開的季節,就會看到蜂鳥忙碌的身影。蜂鳥的主要食物是花蜜和小昆蟲,它們在花叢中飛來飛去,不僅是為了捕捉小蟲子,還是在幫花兒授粉呢。蜂鳥真是大自然的辛勤耕耘者。蜂鳥的窩非常的別致,一般築在樹枝上,是用絲狀物編織成的,看上去像一隻精巧的小酒杯。蜂鳥的羽毛色澤豔麗,因此人們將它冠以“神鳥”、“花冠”、“森林女神”的稱號,在中美洲的一些國家還將蜂鳥定為國鳥呢。鳥類為什麼會在天空飛行俗語說:“天高任鳥飛。”天空中有無數的鳥兒在自由自在地飛翔。那麼,鳥類為什麼能在天空飛行呢?原來,鳥類身體的各個部位都與飛行有著密切的關係,它們的生理特征都是為了飛行這個目的演變進化而來的。首先,鳥類的骨骼很輕,很纖細,並且大部分骨頭中都充滿著空氣。這樣的骨骼構造,為飛行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如一隻體重為10多千克的大鳥,它的骨骼重量僅為500克左右。其次,鳥類的胸骨上,一般都有突起的三角形,這種突起的三角形叫龍骨突,龍骨突,起著擴大胸肌的固著麵,使飛行耐久的作用。例如常見的家鴿,它的龍骨突兩側取胸肌重量竟占身體重量的二分之一,為飛行產生了強大的動力。還有,鳥類的羽毛輕盈而堅韌,而生長在翅膀上的羽毛則大而堅硬,這種羽毛又叫撥風羽,當翅膀撥動時,可以產生一股較強的氣流。撥風羽直接生在翼骨上,是飛行用的主要羽毛。另外,鳥類的體內器官也為飛行提供了有利條件。鳥類沒有貯存糞便的直腸,也沒有貯存尿的膀胱。這樣,當它們在飛行時,可以隨時隨地將糞便排除,從而減輕體重,利於飛行。鳥既有肺,又有氣囊,氣囊中貯備了充足的氧氣,使鳥兒在高空中飛行時,也不會因缺氧而影響飛行。鳥類的眼睛特別大,而且善於遠視,它們能在快速飛行時發現、捕捉昆蟲。鳥的尾巴也是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能在飛行中起變換方向的作用,還能與翅膀相配合,起到上升或下降的作用。然而,鳥的祖先本來是一種爬行動物,它怎麼能進化到飛上天去的呢?這個謎尚待我們去解開。你知道不會飛的鳥嗎鳥兒不會飛,不是太奇怪了嗎?讓我告訴你,確實有些鳥隻會跑不會飛,它們是鴕鳥、食火雞、企鵝等。這些鳥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它們都太胖了,這也是它們不會飛的一個重要原因。鳥類在空中飛行,受到的地心引力比在地麵時大得多。想象一下,要多大的翅膀才能帶動它們的身體,讓它們在天空中自由飛翔呀?其次,我們會發現,這些鳥的翅膀大都退化了。翅膀怎麼會退化了呢?鳥類長翅膀的一個重要作用是當它們遇到敵人時,可以“展翅高飛”。我們上麵說到的那些不會飛的鳥,多數生長在沒有天敵的環境中,因此沒有必要靠飛翔來躲避敵人,翅膀長時間不用,就會退化,身體卻越長越大。長期的奔跑把腿部肌肉鍛煉得很發達,奔跑速度也就十分快。沒有了翅膀,這些鳥兒從此隻能在地麵上生活了。從鳥兒翅膀退化的例子,我們是不是可以體會到,這跟“刀不磨要生鏽,人不學要落後”是同一個道理呢。小鳥唱歌幹什麼呢春天到了,我們會聽到各種鳥兒嘰嘰喳喳的叫聲,人們說,那是小鳥在唱歌呢。不同的鳥兒能“唱”出不同的“歌”來,而且其音調、旋律、音色各不相同。為什麼小鳥會“唱歌”呢?動物的發聲是靠其發聲器官支配的,人的聲帶長在氣管上端的喉頭中,而鳥的發聲器跟人的不大一樣。鳥的發聲器叫做“鳴管”,是位於氣管末端的一層薄膜。氣體帶動薄膜振動,便能發出聲響。鳥兒的歌聲不同是因為鳴管的構造不同,即由控製薄膜的肌肉數量不同引起的。鳥兒“唱歌”,大都是為了求偶。春天是鳥兒繁殖的季節,春天一到,小鳥便用悅耳的“歌聲”來吸引異性。雄鳥拚命地“唱”,以吸引雌鳥,當雌鳥聞聲而來後,雄鳥就唱得更加賣力了。有時候,我們會聽到雌鳥也在“唱歌”,那是在和雄鳥“對唱”呢!雄鳥成功地吸引雌鳥後,它們便進行交配,繁育後代。你知道鳥兒怎樣睡覺嗎鳥兒給人們的印象是成天飛來飛去,忙忙碌碌。它們難道不休息嗎?當然不是,鳥兒也是要休息的,甚至同人一樣,還會“午睡”。我們仔細瞧瞧,有時麻雀會站在樹枝上停著不動,眼睛卻微微閉著,這正是麻雀在打瞌睡。貓頭鷹更絕,睡覺的時候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鴛鴦、天鵝等水鳥在睡覺的時候將頭埋在翅膀底下,隨著水波搖晃漂流。樹林裏的鳥類,晚上飛到茂密的枝葉間睡覺,而中午有時會在沙土地刨坑休息。地球上最大的動物是什麼藍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重的動物,就連與生存在一億多年以前的恐龍相比,藍鯨也是最大、最重的。因此藍鯨是從古至今最大和最重的動物。目前,人類捕到的最大的鯨是一頭雌藍鯨,身長為34米,體重達170噸,差不多相當於30多頭非洲象的總重量。雌藍鯨的心髒大約為600~700千克,肺重1500千克,舌頭的重量為3噸,血液的總量為8~9噸,藍鯨的腸子拉直了可以有250米長。藍鯨的成長很快,藍鯨從一粒重達0.00099克、肉眼看不到的受精卵,通過10.75個月的懷孕期以後,再加上生下以後僅12個月,就變成重達29噸的幼藍鯨。差不多增大了300億倍!藍鯨的力氣很大,拉力等於一台中型火車頭的拉力。根據報道,曾經有一頭藍鯨,將一艘27米多長的捕鯨快艇拖了8個半小時,平均時速為9千多米。那時那條快艇也是開足馬力向後退行的,可是仍舊被它拉著向前行進了70多千米,看來藍鯨真是力大無窮!從1932年以來,盡管國際協會對每年捕鯨的數量都做了限製,可是20世紀捕殺的鯨數比以前19個世紀捕鯨的總數還要多4倍。半個世紀前,藍鯨有300000頭,到了1974年的時候,全世界海洋裏生存的藍鯨僅為25000頭。目前寥寥可數的藍鯨在廣闊的大海裏,是很難遇到配偶繁殖後代的。現在獵鯨的國家已經絕對禁捕藍鯨了。烏龜長壽的秘密是什麼烏龜是壽命非常長的動物。據《史記》記載:南方有一個老人,拿烏龜墊床腳,這一墊就是20年。老人死了以後,人們將床移開時,那隻烏龜仍舊活著,竟然可以爬行。還有記載指出,有隻烏龜活了3000年。海南島有一隻金錢龜,活了大約130年,在海口市人民公園和遊人見了麵。1972年,有個人從長江裏捉到了一隻大頭龜。它的背甲上麵刻著“道光二十年”,看來它已經活了一百多歲了。曾有漁民抓到過一隻重達90公斤的大海龜。大海龜的身上生長著很多海藻、牡蠣,推算壽命約為700歲。1737年,在印度洋的小島上麵有人捉到了一隻象龜,目前仍舊活在倫敦的動物園裏。1983年,在沈陽挖出了一隻埋在地下50年的木匣子,裏麵竟有一隻活烏龜。烏龜為何那麼長壽呢?原來,烏龜十分的耐饑、耐旱。南美龜一個月隻吃幾個香蕉就可以活命。烏龜的行動緩慢,新陳代謝緩慢。象龜重為200~300公斤,可是爬行十分緩慢,每小時僅爬行100米。象龜一天就要睡眠16個小時,剛爬行幾步就能打個盹,能量的消耗非常少。有很多龜在冬夏的時候不吃不動,體溫急劇下降,心跳與呼吸減緩,用此來度日。還有,龜的甲殼十分堅固,遇到敵害的時候,頭、尾和四肢能夠縮到殼裏去,借以保護自己。你見過吃肉的蜜蜂嗎在巴拿馬雨氣彌漫的大森林裏麵,有一群蜜蜂正停在一個猴子的屍體上,經過幾天以後,屍體上麵的肌肉都被蜜蜂啃食光了,隻剩下一堆猴骨。這並非驚險電影裏的恐怖鏡頭,而是大衛·洛別克在南美洲的野外考察時發現的,在這以前,人們從來都沒有看到過以肉為食的蜜蜂。這種食肉蜂的口腔裏長著上下各自五顆尖牙。“就餐”以前,食肉蜂就會分泌出一種酶來。這種酶可以神奇地把小肉塊從屍體上麵“切割”下來,飽食以後食肉蜂立即飛到大本營。它們還會把沒有消化掉的物質吐出來喂給同伴們。食肉蜂是世界上惟一不攜帶花粉的蜜蜂。食肉蜂為什麼會吃肉呢?原因就是:每天熱帶叢林裏的傾盆大雨常常將花朵上麵的花粉衝刷得一幹二淨,使得這些蜜蜂被迫“另謀生路”。根據調查,食肉蜂最喜愛吃的食物就是兩棲動物以及爬行動物的屍體。還有,它們常常食用死亡的昆蟲與鳥類。為什麼大熊貓喜愛吃竹子大熊貓的祖先其實是食肉動物,那為什麼會從食肉動物變成了食竹子呢?這和大熊貓的生活環境變化有關係。冰川襲擊以後,可供大熊貓捕食的動物越來越少,在四川、甘肅一帶,存在著許多竹子,大熊貓隻有漸漸改變其食性,才可以生存。長期適應環境的結果造成了大熊貓從食肉動物變成了食竹動物,大熊貓的臼齒也變得十分寬大,適合磨碎竹子的纖維。大熊貓喜愛吃冷箭竹、墨竹和水竹,特別喜愛吃竹筍。每年都會按時去某個地方吃竹筍的。大熊貓的食量非常大,一天要吃掉20千克的嫩竹,從大量的纖維裏來吸收營養。因為每天需要消化大量的纖維以及木質素,因此大熊貓愛喝水。不過,大熊貓偶爾也會吃其他的小動物,比如看到了竹鼠,大熊貓就會一巴掌把竹鼠打死,接下來美餐一頓。大熊貓的生活,除了吃以外,就是睡了。睡醒了以後又開始吃起來。有時候會到溪流裏痛飲一頓。世界上的大熊貓隻分布在我國的四川、甘肅和陝西等省的高山峻嶺裏,已經所剩不多,因此十分珍貴,被譽為“國寶”。因為竹子有其盛衰的周期,一般50~60年開花一次以後就會死亡。這時由於食物的短缺,大熊貓的生命就會受到威脅。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大熊貓保護區,還進行了大規模搶救大熊貓的活動,進行人工繁殖,以便使“國寶”永遠保留下來。豬是愚蠢的動物嗎豬向來被人們認為是長得肥頭大耳、吃飽了就睡的愚蠢動物。事實上不是那樣,美國馬裏蘭州有一對夫婦,常常命令小孩子騎豬玩耍。經過一定的訓練,豬就能跳舞、打滾、挑水、拉車、拿報紙,甚至把東西找回來。通過動物學家們的進一步測驗,發現豬的智能不比狗差,並且訓練的時間比狗還要短。在許多情況下,豬都比狗聰明。隻要是狗能做的各種技巧,豬都能做。在音樂的伴奏下,豬可以表演“獨舞”以及“雙人舞”,還能表演花色打滾、玩蹺蹺板和過橋等節目,是優秀的動物雜技演員。動物學家們還發現,豬的感情十分豐富。它能利用不同的吼叫聲、咆哮聲、呼嘯聲以及扇耳舞尾等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豬的嗅覺十分靈敏,所以有人叫它去尋找丟失的東西,或者在戰場上嗅出地雷。在德國的薩克森州,警察局專門訓練一頭野豬,結果它成了“警豬”。它不僅可以找到犯罪分子深藏在糞堆裏的毒品與槍支,還可以用鼻子將它們拱出來。在炎熱的天氣裏,警豬還可以連續幾個小時把鼻子貼在發燙的地上,替主人搜尋物品。在眾多的事實麵前,人們不得不改變對豬的偏見,從而對豬刮目相看。母雞下蛋以後為何咯咯地叫母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