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到一杯清水裏,過一會兒以後,就能看到黃連根裏跑出一種黃色的物質,漸漸使整杯清水都變成淡黃色了。這種黃顏色的東西就叫做“黃連素”。黃連之所以苦,就是黃連素在起作用。黃連可以治病,也是因為富含黃連素的緣故。黃連素屬於一種生物堿。不同的植物體裏含有相同的生物堿,比如黃檗等植物體內,全都含有與黃連相同的黃連素。不過也有一些植物裏富含多種生物堿,比如在麻黃裏就找到了6種生物堿。因為植物種類不一樣,各地氣候條件不一樣,因此生物堿在植物體裏的含量也不同,通常含量從萬分之幾至百分之一二不等,不過也有含量非常高的,比如金雞納樹皮裏的含量能夠高達16%。黃連素到底苦到什麼程度呢,有人做過一個試驗,用1份黃連素加上25萬份的水,這種水溶液裏依然具有苦味。黃連的根莖裏麵含有7%上下的黃連素,看來,黃連的苦是天下第一了。黃連素容易溶於水中,因此在加工黃連的時候,一般不用水浸,隻要將它烘幹就可以了,否則就會降低藥效。你知道薄荷清涼的秘密嗎在炎炎的夏日裏,摘一片薄荷葉子將它揉碎以後聞一聞,就會有股清涼的香氣散發出來。假如采幾片薄荷葉,拿開水一衝,待冷了以後喝一碗,那的確是沁人心脾的,立刻感覺涼快許多。在中醫學上,早就將薄荷的莖葉當成藥了,治療發熱、咽喉腫痛以及皮膚瘙癢等疾病。薄荷屬於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天開紅、白或者紫紅色的小花。薄荷的莖是方形的,葉子對生,是卵形的或者長圓形的,葉邊長有鋸齒,通常都用根進行繁殖。為何薄荷會那樣清涼呢?原來在薄荷的莖幹和葉子裏麵,富含多種揮發油——薄荷油。薄荷油的主要成分為薄荷醇與薄荷酮。薄荷油是一種淡黃綠色的油狀液體,馥鬱芳香而且清涼,薄荷的清涼香味就是從薄荷油傳來的。利用蒸汽蒸餾法能從薄荷的莖與葉子裏麵提煉出薄荷油,經過加工與提煉以後,在低溫下可以獲得無色的晶體,一般稱為薄荷腦。薄荷油裏麵含腦量愈高,就表明它的質量愈好,含腦量最高的可以達到90%。中國不但是世界上出產薄荷油最多的國家,而且質量也是世界第一的,所以,在國際市場上具有非常高的聲譽。薄荷不僅清涼爽口,還可以作為消暑的佳品。最重要的就是可以作為醫藥、食品以及化妝品工業的原料。在頭痛粉、清涼油、人丹、十滴水、止咳藥水以及潤喉片裏,是不能缺少薄荷的,薄荷具有散熱、殺菌、健胃以及消炎的作用。皮膚上被刀傷、蟲咬以後,抹點清涼油,就會覺得陣陣涼意,這並非是皮膚降溫了,而是薄荷油對於人體皮膚上的神經末梢起到了刺激作用,從而產生涼爽的感受,還可以減輕或者消除痛癢,這都是薄荷油的功勞。在糖果、食品、牙膏和牙粉裏,也缺少不了薄荷。常春藤為什麼會爬牆在攀著常春藤的高牆上,常常覆蓋著綠葉。這些綠葉,十分繁密,十分整齊,因此人們喜歡用它來作為垂直綠化的植物。在園林裏,常春藤攀在石壁以及樹幹上麵,攀得非常高,經常能夠填補空隙。尤其是常春藤屬於常綠的藤本灌木,枝葉到了冬季以後也不會凋零,四季都是綠的。因此是綠化裏不能或缺的點綴植物。常春藤為何可以攀在很高的牆上或者樹幹上麵呢?你細細觀察一下還未黏附在牆上或者樹幹上的幼枝,這時非常容易看見在它的一麵或者兩麵,生長著一排排像刷子一樣的根,因此常春藤有“百腳蜈蚣”的別稱。常春藤枝上麵的根與普通植物莖幹基部的根不一樣,又由於常春藤根生在空氣裏,又稱它為氣生根。到幼嫩的不定根上用手摸一摸,有些如同膠水一樣的黏液還能分泌出來。你再去觀察一段比較老的枝,常春藤的顏色變成了黃褐色,不定根全都向著牆麵或者樹皮上,用手一拉,就會知道它牢固地黏附到牆麵或者樹皮上了,不用很大的氣力是拉不下去的。常春藤就是利用不定根來攀高的。不定根具有背光的特性,所以,它可以轉向牆麵、樹皮或者石壁,還分泌黏液,在黏液幹了以後就可以牢固地貼在接觸到的表麵上了。就這樣,常春藤利用老的部分來固定自己,用幼嫩的部分延伸出去。在幼嫩的枝條變老而且固定自己的時候,新的幼嫩的頂端再次延伸出去,因此,常春藤可以不斷地攀向更高的地方。草原上的樹木都跑哪去了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水草豐茂,牛羊成群,環境是何等優美呀。可是,我們在大草原上能看到碧綠的嫩草或一些矮小的樹木,卻很少能看到大樹,這是為什麼呢?原來,草原上的土層很薄,一般隻有30~50厘米厚,再往下就是堅硬的岩石了。這種薄薄的土壤表層,隻適宜草本植物的生長。由於草本植物的根不長,而且細軟,這種根在生長過程中,一旦碰上了堅硬的物體,就會向側麵生長。樹木就不同了,它的根幾乎是垂直生長在土壤中的,在淺薄的土壤層中,它無法長粗、長長,即使長出來,也是一些比較矮小的灌木,這些灌木根基較淺,常常有被風吹倒的危險。喬木是一種高大樹木,它必須在有一定深度的土壤裏,根係部分才能發達,才能吸收大量的養料和水分來供給樹幹和枝葉生長的需要。由於草原上土層薄,加上土層的含水量少,不能滿足高大樹木的生長需要,因此,我們在大草原上很難看到高大的樹木。老樹空了心為什麼還活著如果你留心觀察,可以看到一些年代久遠的老樹木,雖然樹幹空心了,但樹冠仍枝繁葉茂,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我們要弄清樹幹空心的原因。樹木年年長大、長粗,樹幹的中心就漸漸老化,它新陳代謝的功能也就逐年下降。當年代久遠了,樹木的心材也就停止了生長。這時,如果遇上風雨的侵蝕或病蟲害的侵入,樹心就會逐漸腐爛。加上細菌的入侵,腐爛的速度會加快,要不了幾年,樹心就爛空了。樹幹空心了,但隻要樹皮、邊材及皮層中的韌皮完好,樹木就照常能活下去。這是因為,樹心並不是樹木的“心髒”部位。在樹木邊材部位長滿了“管道運輸線”,這些運輸線,把根部吸收的水分和養料輸送給葉片。另外,在皮層與邊材之間還生有一種韌皮,韌皮中也長滿了無數的“管道運輸線”,它能將葉片在光合作用下製造出來的養分輸送給根部。這樣,隻要兩條“管道運輸線”不受到損害,樹木就能照常枝繁葉茂。河南有棵老槐樹,已經有300多年的樹齡了,小孩子們還常常躲進它的空心樹幹中捉迷藏呢!老樹空心了雖然還活著,但是,這畢竟是一種危險的信號,它經受不住狂風暴雨和病蟲害的襲擊,一旦有了意外,很快就會斷裂或死亡。因此,在刮風下雨、閃電打雷的情況下,最好不要靠近它。同時,要勸阻那些喜歡在空心樹幹中玩耍的小朋友,以防不測。花生的葉子到了夜晚為什麼會合在一起花生是一種草本經濟作物,沙土、黏土是它的最佳生長土壤,即使在鹽堿地上,它也照樣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花生有這樣的生長規律:當白天光照較強的時候,它的葉子都開放著,而當太陽下山以後,或者是陰雨天,光線較弱的時候,花生的葉子總是閉合的,這是為什麼呢?原來,花生的這種生長現象叫做“睡眠運動”。植物學家研究發現,像花生這類複葉植物,在它的小葉基部,生長著由細胞壁構成的膨大的葉枕。日光強度的變化刺激,促使葉枕上半部和下半部細胞內產生膨壓,這樣就引起了張葉和閉葉的變化。在白天,特別是在天氣晴好的時候,葉枕在強光的刺激下,下半部細胞間隙中的液體被吸回去,細胞壁緊張起來,膨壓升高,葉枕上半部的膨壓下降,這樣小葉就張開著。而在陰天或夜晚,光照較暗的情況下,這時葉枕下半部的滲透性增強,把細胞液擠到細胞間隙中去,膨壓降低了,而葉枕上部仍是處於緊張狀態,於是葉身逐漸下垂,小葉就閉合了。黃瓜為什麼能美容黃瓜原產於印度。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了黃瓜的瓜種,黃瓜從此在我國栽種,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因為當時中亞一帶泛稱“胡”,因此,當時人們稱它為“胡瓜”。有的女士把黃瓜切成薄片貼在臉上,有人不禁會問,黃瓜貼在臉上幹什麼呢?原來,黃瓜有開胃、補血等作用。根據植物學家研究,黃瓜中含有的有機物質,能有效地抑製食物中的糖類轉化成脂肪,從而達到使人體減肥的目的。根據人們的試驗結果,證明用新鮮的黃瓜切成薄片貼於臉部,或取黃瓜汁塗於麵部或皮膚,有驚人的潤膚去皺效果,從而起到美容的作用。現代科學研究、化驗結果證明,黃瓜中含有較豐富的生物活性酶,這種酶能有效地促進機體代謝。人們將它提煉出來,製成了營養霜、護發素、香皂、洗麵奶等一係列的用品。韭菜割了還能“活”嗎韭菜是四季常青的植物,葉子細長而扁,花白色,是普通的蔬菜。一般從春天到秋天,四十天便可收割一次,如果肥料充足,一年能收割5~6次呢。也許你不知道,我們吃的韭菜並不是在收割時連根拔起的,隻是齊地麵割掉長在上麵的葉片,留著土裏的根,讓它繼續生長。韭菜被割過後還能“活”嗎?答案是肯定的,韭菜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在地下長著許多鱗莖,鱗莖內儲藏著很多的營養物質,以供應韭菜葉的生長。韭菜葉長得很快,它的葉片不是葉尖在長,而是從鱗莖中心點向上生長,這也是韭菜在被割掉葉片後能繼續生長的原因。但是韭菜也不是可以這樣永無休止地割了再長,長了再割的,一般在長到3~4年後,就得挖去老株,栽上新苗。現在你明白了吧,我們吃的隻是韭菜葉,韭菜被割去葉子是可以再長的。植物生長離得開葉子嗎樹木都有葉子,可是在南京中山植物園的溫室裏,卻長有兩株一年到頭都不長葉子的綠色植物,它叫綠玉樹;哪怕綠玉樹的枝頂上偶然長出一些很小的葉子,過一段時間也會枯萎。所以,人們叫它“光棍村”。為什麼綠玉樹會出現僅長樹幹及枝條,而不長葉子的現象呢?綠玉樹的老家在非洲,那裏氣候十分幹旱,雨水稀少。假如綠玉樹也像氣候濕潤以及雨水充足地方的植物一樣,長出許多的葉子,那它早被自然界淘汰了。因此說綠玉樹這種隻有綠色枝條、不長葉子的現象,主要是它同幹旱作鬥爭最為巧妙的辦法。植物為了生存,除了頑強的生命力以外,並要采用各種巧妙辦法去適應大自然。植物和幹旱作鬥爭的最常用辦法就是“節約開支”,就是減少葉片的蒸騰作用。我們都知道,植物葉子上有很多細小的氣孔,這是行物蒸騰的主要門戶,孔口有兩個特別的保衛細胞,呈半月形和啞鈴狀。植物體內水分充足時,孔口就會敞開;缺水時,就會關閉起來,從而減少水分散失。禾本科植物的葉裏,還有一些特別的大細胞,水分充足時就會膨脹,從而使葉片舒展;水分不足時就會收縮,從而使葉片卷成筒狀,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水分的散失。但是,這些都是植物抵抗幹旱的“臨時措施”。有的植物為了能適應幹旱環境,還會作“長遠打算”,在葉麵上生有一層覆蓋物(蠟質、角質或絨毛),表麵細胞排列很緊,仿佛古代全身披甲的武士。此外,在沙漠或氣候幹旱的缺雨地區,有的植物就不長或者少長葉子,長小葉子,甚至葉子全退化變成針刺狀,從而應付幹旱。例如仙人掌科的植物,它們的祖先與綠玉樹一樣,長期生長在非洲等沙漠地帶,它的葉子慢慢變成為針刺狀或者毛狀,那就不足為怪了。不長葉子的植物,除了綠玉樹外,此外還有台灣相思樹、木麻黃、梭梭等。它們盡管不長葉子,可是那些綠色的光溜溜的枝條,可代替葉子的機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食物,從而為自己提供營養。所以,有些植物不長葉子或改變葉子的形態,都是植物在長期自然選擇中的結果。秋天的樹葉怎麼有的發紅有的發黃要想知道為什麼秋天葉子會變顏色,必須先了解一下葉子中有哪些色素,這些色素各起什麼作用。樹葉中含有各種各樣的色素,如綠色的葉綠素,黃色的類胡蘿卜素和紅色或者其他顏色的花青素等等。葉綠素吸收陽光以後,就可以直接引起一係列化學變化,一直到把陽光變成有機物的化學能,這就叫光合作用。在葉子裏,葉綠素的含量最多,因此葉子經常都是綠色的。葉綠素本身十分不穩定,易被光或者酸堿破壞。整個夏天葉子之所以可以長期保持綠色,主要是因為葉子不斷產生新的葉綠素,從而代替那些褪了色的老葉綠素。我們可以試一試:把新摘下的綠色葉子剪碎,並放在研缽中搗爛,再加入一些酒精。這時我們能看到酒精會變成十分漂亮的綠色溶液。這是葉綠素溶解在酒精裏了。假如把這個溶液放在太陽下曬一段時間,那麼,就會發現綠色全不見了,酒精又變成了白色,或帶點淡淡的黃色。其實,葉綠素在光照下被破壞了,因此顏色褪了。當然,在葉子裏及在酒精裏的條件相差較大。有人曾經做過實驗,證明有些樹葉子裏的葉綠素在三天內就能全部換成新的。由此可見葉綠素在葉子中是以較快的速度在更新著。黃色的類胡蘿卜素是十分穩定的。可是它在葉子裏到底起什麼作用還不清楚。有人認為它有一種保護葉綠素的作用。到了秋天,一些樹葉無法經受低溫氣候條件的影響,所以葉子的新陳代謝也發生變化,新的葉綠素產生的速度下降,但老葉綠素的破壞依然進行,於是,葉子裏的葉綠素含文慢慢減少,而十分穩定的類胡蘿卜素的含量相對增多,因此葉子就變成黃色的了。有些樹的葉子發紅又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在這些葉子中有一種花青素。它的含量相當多時,就能使葉子變成紅色。低溫有利於花青素的形成,但它不利於葉綠素的形成。所以有些植物,像楓樹,剛長出的嫩葉及秋天快要落下的老葉全呈現紅色。花青紫與葉綠素不同,它能夠溶解在水裏。假如把紅色葉子放在水裏煮一下,就能看到水被花青素染成紅色了。至於花青素在葉子中的作用,人們現在還了解得相當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