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讓員工自己進步
金利來的老總曾憲梓也十分注意這一點,他每次開董事會,倒會和茶話會時,總要提醒各級管理者認準前進目標,百折不撓,永往直前。同時他也時常給部下打氣,使他們增加動力。有一次,一位較能幹的銷售部經理受命開辟某海外市場,但由於一些客觀原因,收效甚微,那位經理雖多方努力,仍是無顯著成績,不由憂心如焚,主動寫了辭呈送交曾憲梓。曾憲梓當日就給了回複。那銷售經理一看隻見上麵有這樣一段話:你是不相信自己呢,還是不相信“金利來”。如果你不相信“金利來”,你現在就可以離開,如果你不相信自己,你晚上9點來找我,我可以給你講一個“懦夫”的故事……順便告訴你一個好消息:你又加薪了。你不妨跟那地方的人多聊聊,或許會給你帶來幫助的。讀完信,那銷售經理感到非常激動,立即打電話給曾憲梓,發誓不打開該市場,誓不再見曾總。他請了一幫智囊,悶在屋裏三天三夜,冥思苦想,出謀劃策。憑著他必勝的信念和“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終於打開了該海外市場,當年效果就翻了一番。後來,那經理致函曾憲梓說:“感謝你的鼓勵,我將永遠不會來聽您的有關懦夫的故事。”人生悟語:一個好的領導應該給下屬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並設法激起他們對工作的驕傲與自尊,使他們以那種“士為知己者死”的觀念和意識,自願為你服務。
第十六章與目光短淺者分道揚鑣
20世紀60年代,麥當勞公司發展前景十分良好,但問題也隨之出現。就是隨著公司連鎖店的發展,麥克兄弟對公司發展的阻礙作用也愈來愈明顯。事實也是如此,麥克兄弟的做法是與公司的經營方針背道而馳的。有一次,麥克兄弟竟然在沒有通知克羅克的情況下,把克羅克投資營建的一家連鎖店以5000美元的價格賣給了弗雷德冰淇淋公司。這樁買賣害得克羅克後來不得不以25000美元的價格從該公司手中買回權利。麥克兄弟甚至在他們自己經營的連鎖店裏改變了“麥當勞”的樣子。有的經營者隨意更改食譜,有的任意改變漢堡包的質量。麥克兄弟還時不時地到各地的連鎖店中逛逛,指手畫腳地亂來一通,幾乎亂了公司的陣腳。麵對這些情況,麥克兄弟既不道歉,也無任何內疚的表示。因為他們自始至終以為是他們的名字使克羅克獲得了成功。對於麵臨的境地,克羅克覺得自己什麼都可以忍受,惟獨不能忍受的是麥克兄弟對麥當勞公司的經營方針和價值觀的背扳。任由他們自行其是地搞下去,將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其他地區的連鎖店,動搖軍心。因此,隻有徹底同他們劃清界限,聲明麥克兄弟不等於麥當勞王國,他們的想法和做法不代表公司,這才能從根本上穩固住麥當勞公司的根基,使公司持續健康地發展。克羅克想,公司要發展,就必須擺脫麥克兄弟的束縛,否則的話,公司就會步入歧途,它的美好前景就會毀於一旦。他首先通過其他人間接打探,問麥氏兄弟是否可以出讓麥當勞連鎖的契約權。麥氏兄弟起初並沒任何表示,既不肯定也不否定,顯然是他們想抬高價格,狠宰克羅克一把。公司的高層領導們急了,一致主張直接同麥克兄弟談權利轉讓問題。克羅克抓起了電話:“麥克嗎?我是克羅克!我們不想通過你們的律師再兜圈了。我要你們直接回答,如果讓出你們的全部權利,開價是多少?”對方開出了一個高價,簡直是難以想象的高價——270萬美元的天價,無異於逼人自殺,克羅克氣得臉色都變了。270萬美元,而且必須是現金,對於1961年的麥當勞公司而言,實在是一個天文數字。在1960年已開業的220多家麥當勞連鎖店的營業額為3780萬美元,麥克兄弟從中獲取的權利費用僅為18萬美元,而公司這一年的利潤僅為7萬多美元,並且還背負著沉重的債務負擔,公司的債務是本身資產的x倍。要價之高,而又非買不可,克羅克以其經營家的膽識和魄力毅然答應了下來。經過克羅克及其同事們的艱苦努力,公司最終從多方麵籌得了這筆270萬美元的貸款。麥克兄弟與麥當勞公司交接全部連鎖權利的協議最終於1961年簽訂了。公司從此擺脫了麥克兄弟的幹擾,在統一的經營戰略指導下,有了高速發展的基礎。這一權利交接,使麥當勞公司在其發展的初期付出了非常高的代價。盡管看上去這是很大的代價,但從今天看來,這一決策所付出的高額代價是非常值得的。因為若當時不從麥克兄弟手裏接管全部權利,按現在整個公司一年近300億美元的銷售額計算,每年就要向麥克兄弟支付1500萬美元的權利費用。更何況若沒有這一決策,90年代的麥當勞是否能成為麥當勞王國,恐怕就要另當別論了。由此可看出克羅克其人不同於其他人的高明之處。總而言之,麥當勞在付出了慘重代價之後,終於獲得了自由獨立,這樣克羅克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一番事業了,270萬美元終於換來了麥當勞的騰飛。人生悟語:目光短淺者,隻看到了幾步之遙,與之合作隻會阻礙你的發展,成為你前進路上的絆腳石,成大事者要不惜一切代價,踢開目光短淺的合作者。
第十七章製造假相,為自己爭得時間
魯伯特·默多克於1931年3月11日出生於墨爾本,他從澳大利亞一份地方報紙起家,奇跡般建立了一個空前的國際傳媒帝國。1953年9月初,魯伯特·默多克接管了他父親留下的財產及阿德萊德《新聞報》,年僅22歲的他,從此開始了征服世界傳媒業的曆程。默多克父親的生前好友裏維特擔任《新聞報》的主編,裏維特在剛到該報社的最初兩年,日子不好過,該報嚴重滯銷,利潤下降。裏維特拚命工作才使報紙發行量升至7.5萬份。因此,當魯伯特·默多克來到阿德萊德這座保守的城市接管《新聞報》時的處境是,一個默多克家庭擁有的一份小報——《新聞報》,要同大公司先驅集團的分支《廣告商報》展開激烈的競爭。他站在《新聞報》小小的白色辦公室裏回想過去,麵對現實,感慨萬分。《廣告商報》的董事長勞埃德·杜馬爵士在1953年初曾向伊麗莎白報價15萬英鎊購買《新聞報》這個小公司。對此魯伯特·默多克的反應是“讓這個建議見鬼去吧,我們將進行決鬥”。《新聞報》主編裏維特果斷地決定向社會公布杜馬爵士給別人的恐嚇信,他們在《新聞報》上發表標語:“報紙的投標”,由此杜馬爵士立刻受到輿論的攻擊,社會輿論對杜馬不再信任。《廣告商報》董事長杜馬於1953年10月24日推出《周日廣告商報》,與《新聞報》的周末刊《郵報》相抗衡。當時《廣告商報》的銷量為16.7萬份,大大超過《新聞報》的10.2萬份,但《郵報》銷售量高達17萬份。由默多克掌管的新聞公司辦周日版《郵報》時風格獨特,這與《郵報》主編羅思·博蘭有關,博蘭把《郵報》設計得很漂亮,是雙麵印刷的大幅報紙,非常具有新聞價值。這對競爭對手《周日廣告商報》形成巨大壓力。兩家周日報刊的激烈競爭,最後以杜馬爵士失敗而告終。1955年,兩家周日報達成協議,把兩家星期日報紙合並,兩家各持新報紙的50%的股份,1955年12月,這兩家周末版正式合並,但新聞公司贏得了有利可圖的印刷合同,這就是事實上杜馬已退出了報紙的經營業務,新聞公司控製了經營、印刷和發行報紙,得到管理費。這一合並可稱為默多克傳媒生涯中的第一個勝利。默多克喜歡自行其是,裏維特也同樣如此,不過兩人配合得還較為默契。默多克比裏維特年輕14歲,裏維特是凱思爵士委托的魯伯特的導師。默多克盡管因為商界禮節不得不穿三件套的深色西裝,但他臉膛寬寬,看上去是一副孩童相,於是人們常稱他為“娃娃魯伯特”。他精力充沛,渾身的力量似乎即將迸發而出。到了報社,他讓裏維特來應付記者,自己親手管理財務、廣告、發行、工會和新廠。他對報紙的各個環節都仔細地嚴格把關。他常常脫下西服,在辦公室卷起袖子,手上布滿油墨,專心地研究印刷、廣告,琢磨報紙經營的各個環節。默多克堅持削減開支,整個編輯部的人員不到40人,每天每個人的工作量極大,有人誇張地稱,可能一天要有20個故事。後來他經常稱自己在阿德萊德的這些歲月為他日後從事報業經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默多克住在市中心,常下館子,這一習慣伴隨了他一生。他還喜歡豪華型美國驕車,常常載著主編裏維特家的孩子瘋狂地快速行駛並高聲尖叫,以此嚇唬孩子們,而他自己哈哈大笑。每逢周末,他都要去賽馬場試試運氣,他還喜歡去南威爾士州的布羅肯小山玩牌賭博。他還喜歡開派對,而這些派對也往往在賭博遊戲中結束,人們常稱他“孩子出版商”。他的賭博嗜好給他的競爭對手留下了一種錯覺:這個年輕人成不了大器,不必認真對待。默多克和裏維特在1957年4月,第一次發生嚴重的分歧。默多克訂購了一台可以印72版的大型印刷機。正在國外進行每年一度的旅行的裏維特從印度發回電訊,供新機印刷的第一期報紙刊用。裏維特回國後發現,默多克把體育版從背版調到中間版頁。他對默多克不打招呼就隨便移動體育版而感到惱火,但默多克認為,背版必須賣給廣告商。裏維特對此憤憤不平:自己才是真正的主編。此事雖小,意義重大,默多克要自己當家做主了。人生悟語:製造假象,麻痹對手,給同行以輕敵惑,積蓄力量,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一舉成功。
第十八章穩中求勝,量中求質
李嘉誠憑著對市場的了解,對推銷的熟悉,在創辦塑膠公司之後不久,就把第一批產品順利地賣出去了。緊跟著他手裏又接到了好幾批訂單,公司顯現出了很好的發展勢頭。他把管理係統更加完善地擴大了。他又招聘會計、出納、推銷員、采購員、保管員,就是他自己也沒有想投產後會是如此地順利,簡直就是一帆風順。但在創業不久,一帆風順、春風得意的李嘉誠便遭到了當頭棒擊。一家客戶宣布他的塑膠製品質量粗劣,要求退貨。李嘉誠不得不冷靜下來,考慮產品的質量問題。推銷員帶回的客戶的反饋,令李嘉誠不寒而栗,客戶拒收產品,還要長江廠賠償損失!“不怕沒生意做,就怕做斷生意。”李嘉誠此時的處境正中了後者。客戶是企業的衣食父母,沒有了客戶,企業靠什麼生存,李嘉誠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產品積壓,沒有進賬,原料商仍按契約上門催交原料貸款。李嘉誠上哪去弄這筆錢?他被逼急了,就說:“我實在拿不出錢,你們把我人帶走。”原料商笑道:“你想得美!我們要你幹什麼?我們要的是錢!”原料商揚言要停止供應原料,並要到同業中張揚李嘉誠“賴貨款的醜聞”。這又是一道殺手鐧。真可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銀行得知長江廠陷入危機,派職員來催貸款。被弄得焦頭爛額、痛苦不堪的李嘉誠不得不賠笑接待,懇求銀行放寬限期。企業的生機大權完全掌握在銀行的手中,長江廠被逼到破產的邊緣。長江廠此時出現了嚴重危機,不得不裁員,被裁的員工家屬上門哭鬧,在廠上班的擔心後路,憂心忡仲。那些日子,李嘉誠的脾氣不免有點暴躁,動輒訓斥手下的員工,向員工發脾氣,全廠士氣十分低落,人心浮動。黑雲壓城城欲摧。長江塑膠廠麵臨著遭銀行清盤、遭客戶封殺的生死存亡的嚴峻局勢。質量就是信譽,信譽是企業的生命。現在質量沒有了,信譽也沒了,那麼企業的生命又怎麼存在呢?李嘉誠竟然鑄成如此大錯,他深為自己盲目冒進痛心疾首。雖然大錯已經鑄成,但李嘉誠痛定思痛,決定力挽狂瀾。李嘉誠的第一招是“負荊拜訪”。首先要穩定內部員工的情緒,這是企業能否生存的前提條件。因此,李嘉誠向員工坦率承認自己的經營錯誤,並保證絕不損害員工的利益,希望大家同舟共濟,齊心協力共度難關。李嘉誠是個說到做到之人,大家很相信他的為人,於是大家都安下了心,工廠士氣也有了提高。等到員工的情緒安定之後,李嘉誠就一一拜訪銀行、原料商、客戶,並向他們認錯道歉,祈求原諒,並且承諾在放寬的期限內一定償還欠款,對該賠償的罰金,一定如數付款,一分一厘不少。李嘉誠向大家坦言工廠麵臨的空前危機隨時都有倒閉的可能,懇切地向對方請教拯救危機的對策。李嘉誠用自己的誠實和真誠感動了很多人。大家都是業務夥伴,長江塑膠廠倒閉,對自己同樣不利。於是銀行、原料商和客戶一致放寬期限,使李嘉誠有了收拾殘局、重振雄風的寶貴時間。李嘉誠的第二招是立即普查庫滿為患的積壓產品,將其分門別類、選好汰劣,然後集中力量推銷,使資金得以較快回籠,分頭償還了一部分債務,解了燃眉之急,緩了一口氣。李嘉誠的第三招是利用緩衝的喘息機會,對工人進行技術崗位培訓,同時籌款添置先進的新設備,以保證質量。李嘉誠百般努力,在銀行、原料商和客戶的諒解下,終於一步一步地捱過難關。到1955年,長江塑膠廠出現轉機,產銷漸入佳境。被裁減的員工全部回廠上班,並且,李嘉誠還補發了他們離廠階段的工薪,令他們感恩至深。1955年的一天,李嘉誠召開全廠員工大會。他宣布:“我們廠已基本還清各家的債款。這表明,長江塑膠廠已走出危機!”員工們歡聲雷動。李嘉誠心裏激動萬分,眼含熱淚對全廠員工深深地三鞠躬,感謝大家在長江廠最困難的時候同心協力。之後,李嘉誠親手又給全廠每一個員工分發紅包。多次的挫折和磨難,使李嘉誠變得更加成熟穩重。正是這次反向的動力,促成李嘉誠由一個餘勇可沽、穩重不足的小業主迅速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商人。後來,李嘉誠甚至說:“我有今天的成就,是因為有那一次挫折作為基礎。”這次磨難之後,李嘉誠就為自己立下了座右銘,並且把它做為一生的行動準則:“穩健中尋求發展,發展中不忘穩健。”人生悟語:質量就是信譽,信譽就是企業的生命,質量沒有了,信譽也就沒了,那麼企業的生命又怎麼存在呢?成功的商家切記穩中求勝,量中求質。
第十九章大膽進行人事改革
可口可樂稱雄於世界軟飲料的曆史已達上百年之久。現在,每年銷售達三百多萬瓶,年銷售額近百億美元,總公司僅控製0.31%的原汁專利權,每年的收入在9億美元之上,它暢銷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美國文化、美國精神的象征,在世界各地的眾多媒體的評選和對消費者調查中,連續多年被評為世界第一知名品牌。難怪可口可樂的老板曾經誇下海口:有一天,可口可樂的廠房、機器設備化為灰燼,公司也沒有一分錢了。但是,可口可樂會很快在這片廢墟上重新崛起,因為他們有可口可樂這一無形資產做後盾。在可口可樂公司成功的眾多理由中,善於選拔人才、利用人才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羅伯特·戈蘇塔就任董事長之後,他首先對可口可樂總部的高層領導集團進行了大膽的改組,減少了人數,調出一些表現平庸,缺少創見的高層管理人員,並從中層的經理中挑選出一些年輕幹練、思想敏銳、有魄力的人調到總部來,成為核心層的管理者和組織者。在選拔這些人才之時,他特別重視尋找一些能夠開拓海外市場和業務的骨幹,使領導層更富於國際化。埃及出生的阿尤布、德國人哈勒、阿根廷人布裏安·戴森都是在這次調整中新吸收進來的。羅伯特·戈蘇塔的人才選擇和調整策略效果十分明顯,這些人進入領導班子之後提出改革本公司原來的營銷策略,建議把直銷法改為分散銷售法,這種方法是把長期沿用的由本公司推銷人員直接銷售,改為將可口可樂原汁交給全國各地給全國各地或國外代理商,由代理商在當地加水、糖等配成可口可樂後進行批發零售。自從可口可樂采取了這一營銷策略之後,不但在國內擴大了銷售,而且迅速地擴展到世界各地,到目前為止,可口可樂公司的營業額收入有65%來自海外。可口可樂公司在戈蘇塔的主持下紀律嚴明,員工工作認真負責,任何人在工作中表現不佳,都會被處分、直至開除。因為產品的特殊性,該公司規定,在夏季員工不準休假,因為夏季是飲料的最佳銷售季節。與此同時,公司還特別關心員工的生活,增加員工的薪酬,對表現好、貢獻大的員工給予獎勵和晉升,從而激發大家努力為公司工作。在戈蘇塔的管理下,可口可樂公司很快克服了困難,步上發展的正軌。人生悟語:腐朽的製度總是阻礙發展的,有效的人事改革使你的事業閃耀著永久的光輝。
第二十章重視人與人之間的親情
韓國十大財閥之一、鞋業大王梁正模就成功地做到了與員工憂樂與共,致使大家願意與他同生共死。早期,梁正模在他父親公司裏做事,主要處理公司與代理商之間的有關事宜。在他的工作中,他並沒有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看成簡單的相互作用,相反他總是特別誠心地對待別人,所以與那些代理商建立了良好的信任關係。梁正模突破了公司與代理商之間的“工具型”關係,更沒有去算計別人,而是真心地和這些代理商交往。他總是能站在代理商的位置,替他們著想,充分照顧他們的利益。代理商們都願意與他打交道。在日常交往中,梁正模常常關心這些人的生活,如果遇到困難,他總是鼎力相助,幫助他們,有時甚至在他們困難時,主動送錢給他們,這些都令這些代理商非常感動。當時他們雖無以為報,但他們把這一切記在心裏,並把他作為一個值得信賴的朋友,隨時準備來報答他。這些人情資源成為梁正模創業初期的無形資產,而且這些無形資產迅速轉化為有形資產。在他開始創業時,沒有足夠的資金,向銀行貸款也很困難。以前的代理商們知道後,馬上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幫他渡過難關,這些分布在全國各地的代理商們籌足了錢,借給他,而且不要利息。在這些朋友的幫助下,梁正模的公司如期建成。不幸的是,他的工廠又遇到了幾次火災。每次火災後,他又奇跡般地站起來,這又是得益於代理商們的支持,有的甚至拿出了空白支票給梁正模用。這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人心的獲得是靠與別人同憂苦、共患難。梁正模開辦了自己的企業後,對員工也是關心備至。當他和工人接觸時,總是問他們在工作中和生活上有什麼具體困難。在獲悉困難後,他總是想辦法替他們解決。樸明鎮是梁正模多花了幾倍的薪水請來的一位技術高超的技師。樸明鎮的家鄉在平壤,由於朝鮮半島的南北分裂狀況,他與家人被迫分離。對親人的思念,使他非常痛苦,麵對這種狀況,又無能為力,隻有每天以酒解憂。梁正模知道這件事後,每天陪著他一起喝酒,到半夜才回家。這樣的以人之憂為己之憂,深深打動了這位技師,他晚上不再去喝酒了,而是把全部的身心都放在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上,使公司的產品在質量和數量上都大大提高,在競爭中處於有利的領先地位。梁正模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力於他重視人與人之間的親情關係。人生悟語:人非草木,誰能無情。在別人需要幫助時及時伸出自己熱情的雙手,給他撐起一片晴空。這樣,當你身處險境時就會有人給你提供一個避風港。
第二十一章樹立王者風範
本田宗一郎是日本摩托車、賽車和汽車王國裏家喻戶曉,盡人皆知的人物。本田對日本汽車和摩托車工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先後獲得日本天皇頒發的“一等瑞寶勳章”,獲美國底特律汽車殿堂“懸掛肖像及光榮事跡”的殊榮。本田先生之所以有如此輝煌的成就,和他真誠為人、坦率處世是分不開的。雖然備受下屬尊重,本田先生並不是一個唯唯諾諾的老好人。本田公司的技術幹部都曾受到本田先生的嚴格訓練。如果他們不注意,違背了本田的方針,那就會隨時遭到一頓臭罵和拳腳。前董事長杉浦在任技術研究所所長的時候,在其部屬麵前便被本田揍了一頓。一天,杉浦正在辦公室工作,突然一個部屬通知他說董事長找他。杉浦急忙趕到本田那裏,問有何指示,本田二話不說,猛力用他那粗壯的右手,打了杉浦一巴掌。杉浦不知何故,忙問:“董事長,到底出了什麼事?”原來問題是螺絲釘的長度,比實際需要長了3毫米。“誰叫他們這樣馬虎地設計?是你吧!”杉浦還來不及解釋,又挨了本田一巴掌。杉浦很氣憤:“董事長,你怎麼不聽解釋就動手打人?”他認為,設計問題,自己固然有責任,但我是有1000名部屬的研究所所長,也有自尊心,沒必要當眾羞辱我。這怎麼能幹得下去呢?他於是想辭職回家。杉浦正要提出辭職的時候,猛然發現本田的雙眼濕潤潤的,這是自責自己過於魯莽?還是恨鐵不成鋼?似乎都有。杉浦頓時領悟到,董事長是誠心誠意要教導他,哪怕一個小零件也不能馬虎,必須嚴謹、認真、細致,否則,不可能生產出顧客信賴的商品。這是董事長的“機會教育法”,打他是為了要大家了解技術、質量的重要性。一想到這兒,杉浦的怨恨情緒便消失了,於是對本田說:“對不起,我錯了!我要好好改過……”“我也有錯,不該隨便打人。”本田臉上現出真誠的歉疚,並拍拍杉浦的肩膀。人生悟語:對待工作,絲毫來不得馬虎。以王者風範感染你的員工要比敦敦教導更快地生效。
第二十二章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眾所周知,DOS就是美國微型軟件公司的著名產品,而這個公司的創辦人兼大股東,便是美國家喻戶曉的電腦神童蓋茨。很多資料顯示,他是西方世界最富有的人之一。他從小就很聰明,喜歡動腦筋。教過他的老師說,他的同學們都還在為某一習題皺眉頭的時候,他就已經出色地完成了習題,開心地玩了一大會兒了。其他人即使再努力,蓋茨的成績仍遠遠在他們的上麵。13歲他便開始玩電腦,中學時,剛剛16歲,他就已經設計出一套記錄西雅圖交通狀況的電腦軟件。別的孩子都仍然在處心積慮地為考試忙碌的時候,蓋茨已創立了他的第一個企業——“交通管理資料庫”。事情是這樣的:西雅圖郊區有個小城叫雷克塞德,蓋茨在這裏簽了平生第一份合同,任務是設計該市的交通信息係統。他自己設計了一套記錄交通狀況的電腦軟件,用這個電腦軟件分析雷克塞德的交通係統,效果很好。人們用讚許的口氣和驚訝的表情談論著這個還在讀中學的孩子:“神童,簡直是個徹頭徹尾的神童!”於是“電腦神童”這個特殊而肯定的名字便成了他的稱呼。中學時代,他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電腦旁度過的,學習功課成了他的業餘愛好和興趣。可是,他的學習成績一直非常優秀,也許是因為他具有特別的天賦和超人的才氣。就這樣,他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美國最著名的哈佛大學。在哈佛大學,他的興趣還是在電腦上,主攻的也是電腦。因為勤奮而執著,聰明而能幹,他成了那個年級最出色的學生,並且學習成績也是曆年來最出色的。正當其他人都帶著殷切的期望注視著這個學生的時候,1975年,19歲的蓋茨帶著對未來電腦的憧憬,毅然決定輟學,離開哈佛大學去創業。他與一位電腦怪傑保羅·艾倫合作,成立一家名為“毫微軟件”的電腦軟件公司。很多人都被他的舉動驚呆了,那麼好的成績,如此高的天賦,一流的大學和絕好的條件,是一個多麼好的發展機會啊!可是他中途輟學,開辦一個沒有任何保障的小公司,弄不好就會雞飛蛋打,兩頭都耽擱了。可是,他從小就是個主觀意誌特別強烈的人,超人的智慧和別人的掌聲使他主觀意誌又多了幾分自信和自負。他渴望成就,他渴望拚搏,他不怕流汗,希望擁有一份屬於自己的天空。他這樣做不是盲目的行為,而是對社會狀況和電腦發展有清醒的認識。他認為,電腦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沒有實踐,電腦便沒有生命力,他從中學到大學學的所有的東西都是為了將來的實踐,與其在學校裏安靜地學習,不如在繽紛而熱鬧的世界裏創建自己的公司,在實踐中發揮自己的電腦天才。另外,他認為,那時私人電腦還處在初步發展階段,前景是不可估量的。他確信:將來每個家庭、每張台麵都會有電腦。人生悟語:人生有許多道路,別人選擇而你自己沒選擇的不一定就是錯的,各人的興趣不同,做自己認為對的,善待自己的選擇。
第二十三章創新思維,遠見卓識
大家知道,霍英東是香港著名的大富商,他的成功之道往往在於先行一步,“吃第一隻螃蟹”。他進入生意場的第一步是在香港鵝頸橋市場開的一家雜貨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他就賣掉了雜貨鋪,改做煤炭駁運生意。不久,他又和別人一起去東沙島采集一種可以用來製藥的海草。當然,他每一次入道或出行,都不是虧本的生意,而是有錢可賺的。20世紀50年代初期,香港的房地產市場剛剛興起,霍英東慧眼頓開,一下子覺得發財的機會來了,立即設立了立信置業公司。同行之中的人都紛紛投來懷疑的目光,不知這個默默無聞的新手是不是神經錯亂了。他的第一招就令其他人刮目相看。在香港,房地產都是出售“整棟樓宇”,而霍英東卻使用的是房地產工業化的辦法,推行住宅與高層商廈結合的方式,並且采用“分層”銷售、預定樓房、分期付款等新方法。同行一下子就覺得他的這種方法切實可行,紛紛效仿。隻用了幾年時間,霍英東就成為香港知名的房地產商人了。正當其他房地產商人全力以赴進行“房地產”大戰的時候,霍英東的心中又產生出了新的主意。他想,大家都在全力修建房屋,一定急需大量的沙子。他馬上花重金到國外買回來了大型挖沙船。這種大型挖沙船20分鍾就可以挖出2000噸沙子,沙子進船就近卸貨,白花花的“銀子”就到手了。很多人看到霍英東“發”了,急忙奮起直追……可是,此刻霍英東已經取得香港海沙供應的專利權了。後麵迫兵很緊,霍英東心生一計:眾所周知,香港的土地寸土寸金,填海造地大有前途。他覺得,這一招必須下快棋!決心一定,他立即從荷蘭、美國等地購買各種設備,放開手腳開始了香港規模最大的國際工程——海底水庫淡水湖第一期工程。這一工程的開始,標誌著外國壟斷香港產業的格局被打破,霍英東也因此財源滾滾……人生悟語:商場如戰場,時間就是生命。誰抓住了先機,誰就成功了一半。優勝劣汰,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創新者生,守舊者死。
第二十四章相信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有一個很有名的關於推銷的故事:兩個歐洲人去非洲推銷皮鞋。第一個推銷員到了那裏,發現所有的人都不穿鞋,立刻感到很失望,對自己能完成任務充滿了懷疑:“所有人都赤腳,我的鞋肯定推銷不出去。”於是他放棄了努力,沮喪地回去了。而第二個推銷員看到了這個情況,立刻驚喜地叫起來:“都沒穿鞋,這是個多麼大的市場啊!”於是他想方設法地推銷,終於成功地回到了歐洲。就這一念之差,最終導致了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同樣麵對著非洲的市場,隻因為觀念上的差別,心態上的不同,一個人處之以方,失之於圓,失望地回去,不戰而敗;另一個卻以圓對應新情況,充滿信心,圓滿而歸。生活中失敗、平庸的人是因為心態和觀念有問題,當遇到困難時,他們就會想去找捷徑。“我不行,我還是退吧。”結果就會退到了失敗的深淵裏。而成功者遇到困難時,仍保持樂觀的心情,說“我能”,“我一定行”來鼓勵自己做下去,不斷想辦法克服困難,最終走向勝利。愛迪生發明電燈時,失敗了上千次,但是他從不退縮,直到最後發明了電燈。所以,成功學創始人拿破侖·希爾說,人是否能成功,關鍵在於他的心態。積極的心態支配著成功人士的人生,使他們在做人的時候,不拘泥於成規,而是充滿了積極的思考,樂觀的情緒;而失敗者則被過去的失敗和憂慮支配,他們做人保守而呆滯,失之於方圓之間,充滿空虛、失敗、悲觀。總是有些人喜歡說是環境決定了他們的人生和地位,他們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是無法改變的。可是,實際上我們的現狀不是由環境造成的。我們自己才是決定和主宰自己人生的主人。納粹德國集中營的一位幸存者維克托·富蘭克爾說:“就算是到了最艱難的環境裏,人也還有一種自由,就是選擇自己的心態。”當然,積極的心態不能保證你的人生一帆風順,事事成功,但是,它一定會改善你做事的方式,進而改善你的人生。拿破侖·希爾說,每個人都帶著一個隱形的護身符,這一麵刻著積極心態,另外一麵刻著消極心態,要想圓滿做事,就一定要通過積極的心態,學會做人的方圓之術。這個護身符本身具有驚人的力量,它既能給你帶來財富、成功和快樂,也能把這些東西從你身邊帶走。帶給你的是積極心態,而帶走這些的則是消極心態。那麼,究竟心態是怎樣影響人的做事的呢?從行為心理學上來講,當你堅定了某種信念之後,你付諸於實際的行動,就更能助長某個信念。比如,你心裏懷著一個信念,堅信自己能很圓滿地完成工作,這樣在工作中,你就會很自信,而你經常這樣想,並有意識地去做到最好的話,你的信心就會加強。再比如,你對一個人很有好感,你就會主動地去接近他,而進一步接近後,他的優點就讓你更喜歡他。這是一種行為和情緒相互影響的例子。對你自己也是一樣,你做事的方式會不斷加深你心理上堅持的信念,有的時候,女人會越哭越傷心,就是這個原因。所以當一個人越懂得如何做人的時候,他就會越覺得,隻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在這個世界上獲得成功人生,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打敗你。無論你自身條件是如何的惡劣,隻要你運用積極心態,就可改善你自己,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就是運用積極心態,學會圓滿做事的典範。羅斯福隻有8歲的時候,是一個很脆弱又膽小的小男孩,經常眼露驚恐,呼吸急促。當老師叫他起來背誦的時候,他就會兩腿發抖,語不成聲,而且回答也不能讓老師滿意,最後隻能又沮喪地坐下來。如果他長得漂亮,那可能還好一點,可是,他卻是一個暴牙。像他這樣的小孩,一定敏感而脆弱,不參加活動,也不交朋友,隻知道一個人自憐。可是,情況卻剛好相反,雖然他有很多的缺陷,但他卻有樂觀的心態,這種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鼓勵他勇敢地麵對一切。有缺陷讓他更努力地奮鬥,同伴們的嘲笑不會讓他退縮。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喘氣的聲音變成了一種堅定的嗓音。他咬住自己的下唇以克服恐懼,而就是這種精神,帶他走上了美國總統的位置,最終成為最成功的政治家之一。對自己的缺陷,他既不自卑,也不回避。他利用缺點,甚至把它變成資本,以自己的方圓做人的藝術,變成通往成功的階梯,在他晚年的時候,幾乎沒有人知道他小時候曾經有過這樣嚴重的缺陷,美國人民都很愛戴他,他是美國曆史上極受歡迎的總統之一。如果他對自己身體上的缺陷極為在意,他可能會花時間去洗溫泉,吃維他命,或者去航海,期望著躺在甲板上能恢複健康。他從來不認為自己和別人有什麼不同,他內方外圓,想獲得真正圓滿的事業,於是他去遊泳,騎馬,參加各種難度很高的體育活動。而且,他還強迫自己去參加像打獵一類的激烈活動,使自己成為刻苦耐勞的典範,看到別的孩子用剛毅的決心去麵對困難,他也鼓起勇氣,去應付所有可怕的情形。所以,他逐漸地變得勇敢堅強。當他和其他孩子在一起時,他真心地喜歡他們,並不懼怕和回避他們。因為他對別人感興趣,他就忘記了自卑,當他用樂觀的態度去對待別人時,他的懼怕感也就消失了。這樣,經過不斷的努力和有規律的運動,在進入大學之前,羅斯福已經恢複了健康。假期的時候,他去亞利桑那追趕牛群,去落基山獵熊,去非洲打獅子,讓自己的身體變得更加強壯。後來誰會懷疑這位西班牙戰爭中馬隊的領袖羅斯福的精力呢?誰曾經去懷疑過他的勇敢呢?但是千真萬確,羅斯福就是原來那個身體脆弱的孩子。羅斯福走向成功的方式是多麼簡單和直接,而成績又多麼卓越,人生又是何等成功!羅斯福成功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他的心態,正是因為他一直抱著一種積極的心態去奮鬥,所以,他才走出了逆境。他翻過了自己的隱形護身符,讓積極的那一麵朝上,終於走向了成功。“我能主宰我自己的命運,引導我自己的靈魂。”從這句詩裏,我們知道,主宰了自己的態度,就能主宰自己的命運。態度也決定我們麵對機遇時是否能抓住。這句詩也強調,不論你的態度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這個規律都適用。運用積極心態的定律,我們就能學會方圓做人,圓滿做事,從而實現心中的念頭和想法。我們每個人都想學會方圓做人,圓滿做事,從而得到成功的人生。那麼,首先要有的就是擁有積極的心態。人生悟語:這世界上的一個奇特現實是:成功的人永遠是少數,但失敗和庸碌無為的人卻很多,而且,成功者越活越充實、瀟灑,而失敗者卻過著空虛、艱難的生活。你想到過沒有?能否喚起心中的激情,擁有積極的心態,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是失敗還是成功。要成功必先懂得做人,做人應處在方圓之間。仔細地觀察一下,比較一下失敗者與成功者的心態,我們就會發現做事之所以會產生失敗和成功的巨大差別,很大一部分是心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