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不擋別人的路,尊重他人的人格
東軟公司對於員工的管理就是盡量為他們創造條件,讓他們在崗位上更好的得到全方位的鍛煉。個人發展了,公司也就發展了。實質上,這也是肯定個人的尊嚴。東軟公司管理的指導思想是給員工創造共同的發展機會,他們力求不斷地完善自己。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他們設計了一個流程,即一批人在這裏學習、貢獻,有好的機會走掉;緊接著又有一批人進來學習、貢獻,其中總有那麼一段時間貢獻給企業,使企業運行很正常。公司並不要求一個員工大公無私,把自己奉獻給一個企業,也不提出那樣的要求。東軟公司從1991年的30多個人、十幾萬美元起家,如今,發展到上億的資產,員工上千人,連續六年產值利潤增長率超過100%,員工增長率也超過100%。東軟公司將成功主要歸結於完善的管理手段。公司管理層認為,在技術型企業裏,技術是一種資源,人才是一種資源,團結一致協調工作更是一種“資源”。為跳槽員工著想也是對員工尊嚴的肯定。管理者與跳槽員工,曆來都是不歡而散。而台北惠普科技公司總經理柯文昌卻與眾不同。他為跳槽的員工的實際著想,不指責、不強留、利索地放人、握手話別。例如,公司高層經理吳傳成想離開惠普,柯文昌聽說此事後一夜未睡,他仔細考慮,分析著惠普的現狀。惠普是美國跨國公司,在台灣隻能有一個負責人。吳傳成雖說在公司工作10年,但做了高層經理後,再也沒有升遷的機會了,這可能是他要離開惠普的直接原因。柯文昌考慮成熟了,待吳傳成正式提出申請時,柯文昌十分爽快地答應了,出乎吳傳成所料。那一天,柯文昌友好地握住吳傳成的手說:“樹挪死,人挪活,你很有實力,在別處發展可能更有前途,再說,我們還是兄弟,今後免不了要相互幫助的。”一席話說得吳傳成淚水差點湧了出來。就這樣,吳傳成去了宏基。接著,人事經理陳逸民也跳槽去了和興製衣公司,柯文昌也同樣十分利索地同他握手話別。許多人對柯文昌不理解,而他卻坦然地說:“人家願意來,說明惠普有很大吸引力。人家想走,強留也不會安心。再說,電腦業本來流動率就高,當初選進的人才不見得都符合惠普的要求。退一步說,一些優秀人才到外麵去服務,也是惠普對社會的貢獻,這也符合惠普一貫堅持的互勝精神。”柯文昌對跳槽員工“不強留”,不僅沒有渙散“軍心”,反而使員工非常佩服他。他領導的惠普分公司年平均增長率達30%,比HP跨國公司22%的年平均增長率還要高。在百勝餐飲集團(擁有世界著名餐飲品牌肯德基、必勝客),在食品服務的背後,更重要的是員工。他們的企業文化是:當員工實現了自我價值時,企業才能得到快速充分的發展。員工個人的發展及榮譽與企業息息相關。據報道,2000年3月,無錫、南京兩名普通的肯德基餐廳經理潘海霞、許斌及其家人被肯德基公司總部邀請前往美國接受一年一度的“全球冠軍俱樂部獎”大獎。到達美國後,公司總部的接待是“元首級”的最高禮遇。鋪設紅地毯、高級林肯超長轎車專程接送、公司全球總裁親臨祝賀。其實潘海霞、許斌的成功都與公司關注員工的發展分不開。他們每一次職位的升遷,企業都提供了不同的培訓課程,並為個人規劃了明確的發展目標。如餐廳服務員新進公司時,每人平均有200小時的“新員工培訓計劃”,餐廳管理人員則不但要學習領導入門的分區管理手冊,同時還要接受公司的高級知識技能培訓,並會被送往其他國家接受新觀念以開拓思路。當成為餐廳經理後,因其是餐廳直接麵對顧客的最重要管理人員,百勝會安排各種有趣的競賽和活動。如每年的“餐廳經理年會”、“餐廳經理擂台賽”等,使得餐廳經理們有機會交流學習。人生悟語:對別人的人格予無比的尊重,就是對自己人格的尊重。
第十章謙虛謹慎是福
明太祖朱元璋為了固權,殺戮大臣殆盡,但終未殺害宋濂,就因為宋濂一生謹慎。史稱宋濂謹慎守法度,對宮中事雖然知之甚多,但從來不向外人泄露一字。平日說話及詩文都十分小心注意,即便是奏稿,也多焚毀。他還大書“溫樹”二字於居室中,無論什麼人如有問起朝廷中事,宋濂便指此二字而不答。“溫樹”之典出於西漢。西漢時禦史大夫孔光謹慎守法,即使對家人也從不談起朝廷中事。有一次家人問他:“宮中溫室(漢武帝時殿名)都種的是些什麼樹?”孔光嘿然不應。後人即以“溫樹”二字作居官謹慎的讚語。宋濂謹守此訓,得以善終。朱元璋對於宋濂的這種品德和作風十分讚許,因此一些有關國家的機密大政也多征求宋濂的意見。宋濂的誠實態度亦深得朱元璋的讚揚。有一天,宋濂與客人一起飲宴,朱元璋卻派了密使前往偵視。第二天上朝,朱元璋問宋濂道:“昨天你飲酒了嗎?”宋濂答道:“飲了。”朱元璋又問在座的客人為誰,食物有些什麼,宋濂都一一如實回答。朱元璋聽後笑著說:“你說得都是實話,沒有欺騙朕。”對於群臣的善惡得失,宋濂都心中有數,但當朱元璋向他問及其他大臣情況時,他總是舉人之長,而慎言人短。有時朱元璋因一時之憤而對臣下發怒,臣下有可能遭受不測時,宋濂又敢於挺身而出,為他們說話。一次,主事茹太素向朱元璋上了一份“萬言書”,書中對朱元璋的施政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朱元璋讀後十分生氣。一些廷臣見此情狀,便迎合朱元璋,或謂茹太素“大不敬”,或攻擊他“誹謗朝政”。而當朱元璋問到宋濂的意見時,宋濂卻力排眾議,說:“茹太素敢於這樣說,正是盡忠於皇帝的表現。皇上當今正想廣開言路,若因此怪罪上書人,那誰還敢說話呢?”聽了宋濂的這番話,朱元璋又仔細地閱讀了茹太素的上書,感到其中確有許多建議是好的,可以采納,於是他又把廷臣們都召來,對那些隻知道迎合自己心理的人狠狠批評了一頓,而對宋濂卻親切地稱呼他的字,並說:“要不是宋濂,朕差一點誤罪一個上書的人”。接著,朱元璋在朝廷上麵對群臣讚譽宋濂說:“朕聞太上為聖,其次為賢,其次為君子。宋濂事朕十九年,未嚐有一言之偽,誚一人之短,始終無二,非止君子,抑可謂賢矣!”正因為朱元璋對宋濂極為信任,因此,也就給了宋濂以特殊的待遇和恩寵。
第十一章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禪師在院子裏種了一顆菊花,第3年的秋天,院子成了菊花園,香味一直傳到山下的村子裏。村子裏的居民紛紛向禪師要幾棵花種在自家院子裏,禪師答應了。不多日,院裏的菊花就被送得一幹二淨。沒有了菊花,院子裏就如同沒有了陽光一樣寂寞。秋天最後的一個黃昏,弟子看到滿院的淒涼,說道:“真可惜!這裏本應該是滿院香味的。”禪師笑著對弟子說:“你想想,這樣豈不是更好,三年後一村菊香!”“一村菊香!”弟子不由心頭一熱,看著禪師,隻見他臉上的笑容比開得最好的菊花還要燦爛。禪師說:“我們應該把美好的事與別人一起共享,讓每一個人都感受到這種幸福,即使自己一無所有了,心理也是幸福的!這時候我們才能真正擁有了幸福。”張女士新到了一個單位,見人就問好,隻是單位裏有一位大姐,總是麵沉似水,對人愛理不理的,弄得張女士好生詫異,與她前世無冤近日無仇,這是何苦來的?有一天,張女士去打開水,正要擰開水龍頭,大姐一旁說話了:“你聽,水箱裏是不是有響聲?”她仔細一聽,果然水箱裏有輕微的響聲。大姐說那是正往裏續水,“你等一會兒,水開了再打。”原來,這大姐是個地地道道的“水箱性格”,外涼內熱。但她的語言還是泄露了她的善良,正如那水箱上的紅燈,每當水開了它總是不由自主地亮了起來。張女士新租了一個住處,周圍的老住戶總是用警惕的眼睛打量她,那眼神就像看賊似的。怎麼辦?張女士細一尋思,如果想以最快的速度解脫異域的陌生感,與周圍鄰居保持一種友好關係是最便捷的辦法,讓別人一步,其實是留給自己一步退路。第二天,她下樓,看見一些總是義務維護治安的老頭老太太們一齊用陌生的眼光打量她,她拿出從世界小姐選美大賽那裏模仿來的最具親和力的笑容,向他們問好。短短的驚異像破曉前的黑暗,他們多皺的臉上隨即現出了晨光般的笑容。以後,他們一見張女士,就主動地向她問好。還有一位老大媽關心地對她說:“姑娘,缺什麼東西來我家拿!”她含笑點頭,領受這份真誠。其實,每個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正如每一朵花都散發著芬芳,也許有的人像濃鬱的玫瑰,用一種火焰般的赤誠烤著我們泥的生活。更有高尚的人像無花果一樣,無需顯露花開的明豔就默默結下了一顆果子。善良熱心的人會在別人開口要求援助之前,說:“有什麼我可以幫你的嗎?”這樣的人誰不喜歡呢?但是,有些人明明有時間、有能力可以幫助他人,但他們卻不願意做,總是隻管自己的需要,這樣,雖然暫時保護了自己的一點點利益,卻失去了人心。可謂因小失大,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在一個多雨的午後,一位老婦人走進費城一家百貨公司,大多數的櫃台人員都不理她,但有一位年輕姑娘卻問她是否能為她做些什麼。當她回答說隻是在等雨停時,這位年輕姑娘並沒有推銷給她不需要的東西,而且這位銷售人員並沒有轉身離去,反而拿給她一張椅子。雨停之後這位老婦人向這位年輕姑娘說了聲謝謝,並向她要了一張名片。幾個月之後這家店東收到一封信,信中要求派這位姑娘往蘇格蘭收取裝潢一整座城堡的訂單。這封信就是這位老人寫的,而她正是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的母親。愛人者人恒愛之,助人者人恒助之。如果你想在自己困難的時候獲得別人的幫助,如果你想獲得一個好人緣,那麼,伸出你的友愛之手,先來幫助別人吧。也許,你的舉手之勞會給別人一個雪中送炭的驚喜呢。14年前的一個夏天,金小姐作為一名公司職員從台灣去美國芝加哥參加一個家用產品展覽會,午餐就在快餐廳裏自行解決。當時人很多,金小姐剛坐下,就有人用日語問:“我可以坐在這裏嗎?”抬頭一看,是一位白發長者正端著飯站在麵前。她忙指著對麵的位子說:“請坐。”接著,她起身去拿刀、叉、紙巾這類的東西,而且她還擔心老人家找不到,便幫他拿了一份。一頓快餐很快就吃完了,老人臨走時遞來一張名片,說:“如果以後有需要,請與我聯絡。”金小姐一看,哦,原來老人是日本一家大公司的社長呢!一年以後,金小姐自己注冊了一家小公司。生意做了不到一年,客戶突然不做了,而這時,新一年的生產計劃已經定了,連樣品都做好了,更何況這是她唯一的客戶!危難時刻,她忽然想起那位日本老人來,就抱著一線希望寫了一封簡單的信,說不知您是否還記得我,並說明自己當前的困境,如果你來台灣希望能來看一看。信發出後一個星期,就收到了回信,老人說即日啟程來台灣。兩天後,他真的來了,還帶來了六七個公司職員。他們拿出樣品讓她試加工,在肯定了產品和質量以後,當場投下了足夠金小姐做一年的大訂單。金小姐驚喜地問:“您在台灣有很多大客戶,而我這裏隻是個小公司,您真的信得過我嗎?”老人從皮箱裏拿出一本書來,名字叫《人心的貯存》,說:“當初你在芝加哥給我小小的幫助時,你並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回報。就像我在書中所寫的:人心就像一本存折,隻有打開來才知道到底有多少收益。每本心的存折正是用一點一滴的善去積累的。”人生悟語:考慮別人的需要,往往要求我們付出,這種付出不一定能夠得到相等的回報,但我們的付出終能得到別人的認可。
第十二章博愛是最高尚的品質
說道博愛,我們不能不提到一位偉大的女性,她就是著名的特麗莎修女。這個女人的人生誓言是:“除了貧窮與饑餓,世界上最大的問題是孤獨和冷漠——孤獨也是一種饑餓,是期待溫暖愛心的饑餓——人活著除了需要口糧以外,也渴求別人的愛、仁慈和體恤。今天就是因為缺乏愛、仁慈和體恤,所以人們的內心極度痛苦。”一個瘦小纖弱的女性,能說出這蘊涵豐富的話語,可見她有著多麼博大的胸懷和愛心。她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特麗莎這個清貧弱小的女人用一顆天使般的愛心一生救助4萬多名被遺棄街頭的人。她創辦了仁愛修會,她的事業發展到擁有4億多資產。即使這樣,她自己仍然過著和普通修女一樣的簡樸生活,80多歲的她直至去世前也隻有兩套換洗的修女服。在印度之外,特裏薩修女和她的同道們廣為人們所知,是在她們為垂死者的服務被報道後開始的。在大部分人眼中,喂哺營養不良的兒童,給窮人送米送飯之類的事,並沒有什麼特別;但是在一個人口爆炸到讓人絕望的國度中,為一些即將要獻給死神的,隻能再活幾小時或幾天的人建造家園,則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因為,在世界的任何其他地方,你都找不到特裏薩修女在這項工作上所顯示的那種精神——對任何苦命人的無條件的尊重。一天,有一個垂死的人躺在緊靠甘貝爾醫院外麵的路上。特裏薩修女試圖把他送進醫院,但是,當她拿著藥物從藥房跑回來時,那個人已經死了,躺在地下的他無一人問津。特裏薩憤怒了,她說:“他們對貓,對狗,都比對自己的同類兄弟好。如果是他們自己心愛的寵物,他們絕對不會讓它們這樣死去!”特裏薩修女經常會遇上此類事情。有一天,她發現一位老婦人倒在路上,像是死了一般,破布裹著的腳上爬滿了螞蟻,頭上像是被老鼠咬了一個洞,殘留著血跡的傷口周圍爬滿了蒼蠅和蛆蟲。特裏薩替老婦人測量呼吸與脈搏,發現老婦人似乎還有一口氣,就趕緊把老婦人送到了附近的醫院。醫院得知是位無家可歸的老人,便不予接收,但特裏薩修女態度堅決:“老奶奶是否有救的責任不在醫院,但作為醫院想辦法給予治療卻是必需的!”迫於特裏薩修女的義正辭嚴,醫院才對這個垂死的老婦人予以治療。特裏薩修女來到加爾各答市衛生部門,衛生部門的一位熱心的官員接待了她,並帶她來到加爾各答著名的卡裏寺院,寺院答應免費借出供信徒朝拜後休息的一處地方,給她們使用。找到了這個為貧困的病人提供休養的場所後,僅僅一天時間,修女們就將20最貧困、最痛苦的人安頓了下來。一天,在離垃圾堆幾米遠的地方,特裏薩修女發現了一副鬼一般的骨架,那幾乎是一副嶙峋的、被紙一般的人皮包裹著的骷髏,但他還有一息殘存,而蛆蟲已經開始侵蝕他的肌膚了。特裏薩修女把老人搬進一間蓋了蔭篷的大堂,喂他進食,清潔他淒涼的、黏滿便溺的身體,還從老人的傷口裏清除蛆蟲。“你怎麼能夠忍受我的臭味?”那衰弱得要死的人輕輕地喘道:“比起你身上的痛苦,這根本算不了什麼。”她輕輕地回答。老人很自信地嘀咕著:“你不是這裏的人。這裏的人不會做你做的事。”在垂死之際,他努力使自己微笑:“你是應當受到讚美的。”“不,”她以微笑回報:“應當受到讚美的是你,你不要讚美我。”正是這位貌不驚人的修女,曾經讓無數被世俗社會拋棄的人,在生命的最後幾個小時裏,獲得尊嚴的補償。人生悟語:用愛心和寬容擴展你的生活範圍,努力營造更大、更美、更和諧的生活空間。在多彩的世界裏,愛心是博大的,可以包容一切。
第十三章善良是難能可貴的美德
有一中年婦女,丈夫因病去世,自己帶著女兒艱難度日。她原本在一家工廠上班,幾年前,由於經濟不景氣,工廠麵臨著倒閉,她下崗了。好在她平時待人很好,在街坊鄰居中極有人緣,下崗不久,便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在小鎮興隆服裝市場旁開起了一家飯店。飯店剛開張時,生意較為冷清,全靠朋友和街坊鄰居們關照。後來主忠厚老實,又熱情公道,小飯店漸漸開始有了回頭客,生意也一天—起來。也許是女店主慈悲善良的緣故,幾乎每到中午吃飯的時間,小鎮上的五六個大小乞丐都會相繼光顧這裏。客人們常對女店主說:“快把他們轟走吧,這些都是好吃懶做的主,別可憐他們。”這時女店主總是笑笑說:“算了吧,誰還沒個難處,再者你看他們風餐露宿的,也挺可憐的。”人們都說,這女店主太善良了,從未見過小鎮上其他店主能夠像她那樣寬容平和地對待這些肮髒不堪令人厭惡的乞丐。換了別的店主,一見到乞丐上門,就會嚴厲地嗬斥辱罵,毫不留情地趕走他們。而這個女店主則每次都會微笑著給他們的飯盆裏盛滿熱飯熱菜,而且多是從廚房裏取出來的新鮮飯菜。更讓人感動的是,在她的施舍過程中,沒有絲毫的做作之態。她的表情和神態十分親切自然,就像她所做的一切原本就是一件分內的事情似的。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地過去。一天深夜,服裝市場裏一家經營童裝生意的店鋪,由於電線短路,結果引發了一場大火。那些服裝幾乎都是易燃物品,加之火借風勢,眨眼的工夫整個市場便成了一片火海。而小飯店緊鄰服裝市場,勢單力孤的女店主,眼看辛苦張羅起來的飯店就要被熊熊大火所吞沒,那剛剛添置的冰箱和彩電也都將化為灰燼。這時,隻見那些平常天天上門乞討的乞丐,不知從哪裏冒了出來,在老乞丐的率領下,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將冰箱彩電,還有一個個笨重的液化氣罐奮力地搬運到了安全的地方。緊接著,他們又衝進馬上就要被大火包圍的店內,將女店主的其他財物全都搬了出來。消防車很快就開了過來,大火被撲滅了。小飯店由於搶救及時,隻遭受了一點小小的損失。而周圍的那些店鋪,卻因為得不到及時的救助,全變成了一片廢墟。大火過後,人們都說是女店主平時的善行得到了回報,要是沒有這些平時受她恩惠的乞丐們出力,飯店恐怕也會變成一堆瓦礫。人常說:“惡有惡報,善有善報。”其實拿到現實生活中來,這種所謂的“因果報應”隻不過是心存感激的受惠者對施惠者的一種報答而已。佛家說廣結善緣,什麼是善呢?善是出於互助的:你有需要,我幫你滿足;你有困難,我幫你解決。我的幫助純粹是為了你,除此以外,別無絲毫雜念,既不是想討好你,也不是想借人情債。什麼是緣呢?將來我如果有需要,不待我請求,你自動來幫助我;我有困難,也不待我請求,你就自動來幫助解決。你的幫助,既不是報恩,也不是為還債。我來幫助你,你來幫助我,都是應盡的道義責任,這樣的動機叫做互助,也叫做善緣。顯而易見,人緣好的人,往往在做事之前便占有先機,辦事也就相對地要順利得多。人生悟語:善良是一種美德,其實善良更是一種美麗。當一個人真正擁有善良這種美德時,他就是美麗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