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以德服人誠信為本
第一章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美國空軍著名戰鬥機飛行員鮑伯·胡佛經驗豐富,技術高超。在長長的試飛生涯中,十分順利地試飛了許多種機型。有一次,他接受命令參加飛行表演,完成任務後飛回洛杉磯,在途中飛機突然發生故障,問題十分嚴重,飛機的兩個引擎同時失靈。胡佛臨危不懼,果斷、沉著地采取了措施,奇跡般地把飛機迫降在機場。飛機降落後,胡佛和安全人員檢查飛機情況,發現造成事故的原因是用油不對,他駕駛的是螺旋槳式飛機,用的卻是噴氣式飛機用油。負責加油的機械工嚇得麵如土色,見了胡佛便痛哭不已。因為他一時的疏忽可能會造成飛機失事和三個人的死亡。胡佛並沒有對他大發雷霆,而是上前輕輕抱住那位內疚的機械工,真誠地對他說:“為了證明你幹得好,我想請你明天幫我幹飛機的維修工作。”這位機械工後來一直跟著胡佛,負責他的飛機維修。以後,胡佛的飛機維修從來沒有發生任何差錯。人生悟語:一個人如果能善待別人,給予他人理解和自尊,幫他人恢複自信與堅強。那麼,他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他也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和信任。
第二章品德比名望更重要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被任命為丞相。他提拔毛介為丞相府的東曹椽,負責人事管理工作,與尚書崔琰一起負責官吏的選拔、考核與任免。由於他們自身清廉,儉率天下,因而所選任的官員,也都是清廉正直的有德之人。有些人雖然名望很高,但是品行不好,一律不予任用。他們二人選任的原則是既要有真才實學,又必須廉潔儉樸,尤其注重敦厚務實與謙遜和睦的人才。對於那些華而不實,隻會空談的浮華虛偽之輩,一概不用;對於那些結黨營私,投機取巧的人,堅決摒棄;對於現任官吏,長期無政績,或利用職權營私舞弊、貪贓枉法者,一律罷黜。這樣一來,天下的士大夫無不以清廉儉樸的節操自勉。即使是朝中的顯官寵臣,也不敢妄為,出門乘坐的車子和平時穿的衣服款式都不敢過度奢華和超越製度的規定。東漢末年以來競相奢靡的風氣為之一變。以致於有些高官為標榜儉樸,赴任時穿著朝服徒步而行;上朝時也自己帶著粗茶淡飯;在離任回鄉時,則又故意蓬頭垢麵,服飾不整,獨坐著一輛柴車。以清廉儉樸為榮,以鋪張奢華為恥的社會風氣逐漸形成了。有錢人收斂了無度之欲,原本貧窮的官吏更加克己自律,不敢有份外之想,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好的評價,獲得了很高的名望。人生悟語:品德包含了一切做人的修養,品德好就是做人做得好,品德是個人社會名望的基礎,少了堅實的基礎,人類就無法擁有進步心靈的增長,即使擁有名望和地位的人,如果缺乏品德,也會涉臨危險。
第三章放得下才能拿得起
宋朝的呂蒙正,被皇帝任命為副相,第一次上朝,突然人群裏竟有人大聲譏刺他說:“哈哈哈,這種模樣的人,也能入朝為相啊!”可呂蒙正卻像沒有聽見一樣,繼續往前走,然而,跟隨在他後邊的幾個官員卻為他鳴起不平來,拉住他的衣角,非要幫他查查到底是誰竟然如此大膽,敢在朝堂上譏刺剛上任的宰相。呂蒙正推開眾人,說:“謝謝大家的好意。我為什麼要知道是誰在說我呢?一旦知道了,一生都放不下,往後還怎麼處事?”呂蒙正善識人,所舉薦的人後來無不成為國家的棟梁,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一旦用了某人,便不再用自己的權力來約束其才能的發揮。做宰相期間,他一直以“無為而治”作為自己的施政方針。所以,有一天,他的兩個兒子憤憤不平地對他說:“爸爸,外麵都傳說你無能,你做宰相,權力怎麼能都被別人分奪去了呢?”呂蒙正聽了,哈哈大笑說:“我哪有什麼能耐啊?皇上不就是看我善於識人,才提拔我當宰相的嗎?我當宰相就是為國家物色有能力辦事的人,我要權力幹什麼啊?!”呂蒙正之所以能成為大宋的一代名相,其根源不正是因為他有一個能放下一切榮辱的襟懷嗎?也許,有人會說我們隻不過是一個個平凡之人,哪能與人家做宰相的呂蒙正比呢?其實不然,我們既然都是平凡之人,那麼,我們卻為什麼不願擁有一顆平常之心呢?不僅如此,東漢的劉秀也曾上演過這樣的一幕以表現個人寬大襟懷的好戲。當初,劉秀率義軍與兵強將勇的王莽爭奪天下,王莽曾以十萬戶侯的價格來懸賞劉秀的人頭。然而,劉秀最後竟以弱勝強,滅了王莽。劉秀的士兵從王莽的府邸搜出大批檔案,其中竟然發現了許多其部下將領與王莽交往的密信。劉秀連看都沒看一眼就下令焚燒了,並對眾人說:“不要讓這些信件使我們內部發生隔閡,人心都是肉長的,我知道當初寫信的人並不是真心想背叛我,隻不過是給自己留條後路而已。我隻希望以後我們上下一心治理好天下!”呂蒙正和劉秀,可以說都是深諳“放下”之智慧的人,這也是所有的能夠成就大事之人的共同特點。人性悟語:不管你是一個平凡之人,還是一個偉人,隻要你有一顆能夠“放下”的心,你就能成為人間的卓越者、成功者。
第四章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戰國時,梁國與楚國相臨。兩國一向有敵意,在邊境上各設界亭(哨所)。兩邊的亭卒在各自的地界裏都種了西瓜。梁國的亭卒勤勞,鋤草澆水,瓜秧長勢很好;楚國的亭卒懶惰,不鋤不澆,瓜秧又瘦又弱,目不忍睹。人比人,氣死人。看著對麵梁國的瓜地,楚亭的人覺得失了麵子。在一天晚上,乘月黑風高,偷跑過去把梁亭的瓜秧全都扯斷。梁亭的人第二天發現後,非常氣憤,報告給縣令宋就,說:“我們要以牙還牙,也過去把他們的瓜秧扯斷!”宋就說:“楚亭的人這種行為當然不對。別人做的不對我們也不能因此就跟著學,那樣太小器了。你們照我的吩咐去做,從今天開始,每晚上去給他們的瓜秧澆水,讓他們的瓜秧也長得好。而且,這事一定不要讓他們知道。”梁亭的人聽後覺得有理,就照辦了。楚亭的人發現自己的瓜秧長勢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仔細觀察,發現每晚梁亭的人都悄悄過來替他們澆水。楚國的縣令聽到亭卒的報告,感到十分慚愧又十分敬佩,於是上報楚王。楚王深感梁國人修睦邊鄰的誠心,特備重禮送梁王以示歉意,結果這一對敵國成了友好鄰邦。人性悟語:適當的時候,保持適當的低姿態,絕不是懦弱和畏縮,而是一種聰明的處世之道。
第五章鼓勵成就人,批評扼殺人
卡耐基小時候是一個公認的非常淘氣的壞男孩。在他9歲的時候,父親把繼母娶進家門。當時他們是居住在弗吉尼亞州鄉下的貧苦人家,而繼母則來自較好的家庭。他父親一邊向她介紹卡耐基,一邊說:“親愛的,希望你注意這個全縣最壞的男孩,他可讓我頭疼死了,說不定會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頭扔向你,或者做出別的什麼壞事,總之讓你防不勝防。”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繼母微笑著走到他麵前,托起他的頭看著他,接著又看著丈夫說:“你錯了,他不是全縣最壞的男孩,而是最聰明、但還沒有找到發泄熱忱地方的男孩。”繼母說得卡耐基心裏熱乎乎的,眼淚幾乎滾落下來。就憑著她這一句話,他和繼母開始建立友誼。也就是這一句話,成為激勵他的一種動力,使他日後創造了成功的28項黃金法則,幫助千千萬萬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因為在繼母來之前沒有一個人稱讚過他聰明。人生悟語:在教育孩子時,簡單武斷的否定,無形之中扼殺了孩童與生俱來的天分;而適當及時的鼓勵讚揚則是使他們前進的一種動力。鼓勵比批評更能使他們成才。
第六章寬厚待人
甘地是20世紀印度民族獨立運動最有權威的領導者,印度國民大會黨的主要領導人,人稱“聖雄”。甘地不僅是出色的領袖,也是傑出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和主張對整個印度半島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甘地的思想很特別,他的政治觀念是建立在印度傳統宗教思想基礎之上的。英雄式的忍耐性,使甘地的“非暴力運動精神”注入到了每一個印度人的靈魂之中,從而使得英國殖民當局武力式的壓迫在非暴力運動精神麵前束手無策。甘地是一個純粹的精神運動領袖,無限的寬容和無限的忍耐,始終貫穿在他發動的革命運動之中。在甘地的領導工作中,找不出任何一點以權謀私的痕跡。他總是以犧牲自己的偉大精神來對待工作,並希望借此號召信徒、感服敵人。甘地的心靈永遠是仁慈、虔誠的,甘地的胸懷永遠是寬容、博大的,即使麵對敵人也是如此。在此略舉一兩件小事。1907年,甘地因為所采取的非暴力抵抗運動遭到部分激進分子的抵製,同時,英國當局又用盡全部手段迫使他屈服。有一天,甘地在大街上被一群暴徒無情地攻擊和毒打,這群人打到以為他斷氣了才離開。以後,甘地又被捕入獄、判刑後做了苦役。在那段非常時期裏,甘地仍然以他那無比的度量、最大的包容寬恕暫時的、永久的政敵,他繼續為鞭打他的人奮鬥,繼續走自己既定的道路。甘地曾經和泰戈爾在觀念上產生了矛盾,兩個人之間的友誼出現了微小的裂痕,可是甘地不想做任何文字、口頭上的理論和辯解。當有人在他麵前攻擊泰戈爾時,甘地就想辦法阻止他們說下去,並毫不客氣地命令他們不要散布流言,破壞他和泰戈爾之間的交情,另外,他還發表聲明,表示自己應該感謝泰戈爾。甘地就是依靠寬容贏得了他的人民乃至敵人的信任和擁戴的。相反,待人刻薄必招禍害。張飛是劉備帳下一員大將,他在閬中鎮守時,得知結義兄弟關羽敗走麥城而被害的消息後,日夜痛哭。許多將領紛紛以酒勸解,張飛甚愛飲酒,醉酒後,怒火燒得更旺,對手下的士兵,稍有過失他就拳打腳踢,士兵受傷者輕則殘廢,重則死亡。劉備知道後,勸他寬厚一些,否則早晚會惹禍上身。張飛充耳不聞。一日,張飛令軍中三日內製辦白旗白甲,全體軍士四日後掛孝攻吳。第二天,末將範疆、張達二人進帳稟報:三軍掛孝,數量太多,一時難以備齊,須寬限幾日。張飛大怒道:“我急著報仇雪恨,恨不得明天就進軍東吳,你們竟敢違令,罪不可赦。”當下命令武士鞭打二人50軍棍。打完之後,張飛手指二人說:“白旗白甲明天全部交上,不然,將你們斬首示眾。”回營後,範疆說:“今日受了刑罰,如何籌辦白旗白甲?張飛性暴如火,明天若交不出貨,你我都會被殺。”張達沉思片刻,說:“與其他殺我,不如我殺他。”範疆說:“隻有這樣了。”當天晚上,張飛又喝得酩酊大醉,躺在帳中呼呼大睡。初更時分,範疆、張達二人各懷利刃潛入帳中,將張飛殺死後,逃到東吳去了。張飛臨死前都不知道自己死於何人之手。人生悟語:通過正反兩方麵的例子,不難看出:寬厚待人,人人自能相助;待人刻薄,天也會滅你。
第七章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美國管理學家瑪麗·凱在談到人事管理時,曾舉到一個例子:有一次她參加了一整天的銷售練習,很渴望和銷售經理握握手。那位經理剛剛做了一篇激勵士氣的演講。她在隊伍裏排了三個小時,最後好不容易輪到她和那位經理見麵。但經理根本沒用正眼瞧她,隻是從她肩膀望過去,看看隊伍還有多長,甚至根本沒有察覺到他正在與人握手。瑪麗·凱等了三個小時,就獲得了這樣一個接待!她覺得受到了侮辱和傷害。她立誌做一個經理,“如果有一天人們排隊來和我握手,我將給每個來到我麵前的人引起注意——不管我自己多麼的疲勞!”瑪麗·凱的宏願恰巧成為現實。她自己說道:“我很幸運,瑪麗·凱化妝品公司今天已經成為一家大公司,我有很多次站在長長的隊伍前,和上百位人士做長達數小時的握手,一旦我感到自己很疲勞了,我總是想起自己從前排隊和那位銷售經理握手的情形。記起當時的情況後,我便立即打起精神,直視握手者的眼睛,盡可能地說些比較親切的話,也許隻是幾句簡短的閑談,如我喜歡你的發型!或是你的衣裳漂亮極了!我盡可能給予對方全然的注意,而且絕不允許其他事情來打擾我。在握手的當時,我都將對方視為最重要的人。”瑪麗·凱與人握手時給予人的充分注意,正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推己及人的結果。她有過終生難忘的感覺,她親身體會過被人漠視的痛苦,她知道自己最希望獲得別人的重視、關照和注意,所以就如法炮製,完全移植到自己的職員身上。這一方法,幫助瑪麗·凱融洽了上下關係,調動了下屬的積極性,使瑪麗·凱公司發展成為擁有二十萬員工的國際性大公司,她本人也成了美國企業界最成功的人士之一。1863年7月1日到3日,美國南北戰爭中的一次極為著名的戰役——蓋提斯堡戰役展開,到了7月4日晚上,南方軍事統帥李將軍開始向南方撤退。當時烏雲密布,隨即暴雨傾盆而至。李將軍帶著敗軍逃到波托馬克河邊。隻見前方是高漲的河水,後方是乘勝追擊的政府軍,李將軍進退無路,陷入絕境。林肯知道這是天降的大好良機,隻要打敗李將軍的軍隊,戰爭很快就可以結束了。於是他滿懷希望地下了一道命令給米德將軍,要他立即出擊李將軍,不用通知“緊急軍事會議”。林肯不但用電報下令,並且另派專差傳信,要米德馬上行動。米德沒有馬上行動。他完全違背林肯的命令,先行通知“緊急軍事會議”。他遲疑不決,故意拖延時間,用盡了各種借口,拒絕攻打李將軍。最後,水退了,李將軍和軍隊越過波托馬克河,順利南逃。林肯勃然大怒,又極端失望,他坐下來給米德寫了一封信,表達了內心的極端不滿。林肯在寫完這封信之後,望著窗外,心裏想,“慢著,也許我不該這麼性急。坐在安靜的白宮裏發號施令容易,如果我在蓋提斯堡,像米德一樣每天看見許多人在流血,聽許多傷員哀號,也許就不會急著要攻打敵人了;如果我也像米德一樣畏縮,大概也會做出同樣的決定!無論如何,現在木已成舟,把這封信寄出,除了讓我一時覺得痛快之外,沒有別的用處。米德會為自己辯解,會反過來攻擊我,這隻有使大家都不愉快,甚至損及他的前途或逼他離開軍隊而已。”林肯就把這封信放了下來。人生悟語:世界上連兩片相同的樹葉都沒有,何況人呢?遇到事情,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考慮,也許就會免去了很多糾紛。
第八章托爾斯泰的平常心
下麵是列夫·托爾斯泰的兒子對父親的回憶:從莫斯科到雅斯納雅·波良納有二百公裏。這段路程.父親有時候徒步行走。他喜歡步行,背上搭個口袋,長途跋涉跟沿途流浪的人們結伴而行,誰也不知道他是誰。路上的行程一般需要五天。沿途食宿.他經常在車馬大店或隨便一個住處就近解決。如果趕上火車站,他便在三等車廂的候車室歇歇腳。有一次,他正在這種車站候車室裏休息,忽然想到月台上去走走。這時剛好一列客車停在那裏,眼看就要開車了,父親忽然聽見有人在招呼他:“老頭兒!老頭兒!”一位太太探身車窗外在喊他,“快去盥洗間把我的手提包拿來,我忘在那兒了……”父親急忙趕到那裏,幸好,手提包還在。那位太太說:“多謝你了。給,這是給你的賞錢。”於是遞給他一枚五戈比的大銅錢。父親不慌不忙地將它裝進了口袋。一位同行的旅伴問這位太太:“您知道您把錢給誰了嗎?”。她認出了這個風塵仆仆的趕路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戰爭與和平》的作者:“他就是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呀!”這位太太叫道:“天呀!我幹的什麼呀!列夫·尼古拉耶維奇!列夫·尼古拉耶維奇!看在上帝的份上,原諒我吧,請把那枚銅錢還給我!把它給您,真不好意思。哎!”人生悟語:生活中,別把自己太當回事,保持一顆平常心,平靜地看待生活中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