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見機行事,靈活多變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為人處世雖然複雜,需要察顏觀色,見機行事,靈活多變,但萬變不離其宗,做人最根本的一條便是講誠信。誠信是一種可貴的品質。“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這種一諾千金、一言九鼎的精神流傳後代,深深地滲透到我們炎黃子孫的骨髓之中。在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中,誠信二字的份量可謂沉甸甸的。因為講誠信,劉備實踐了自己的真言:“我得軍師,猶魚之得水也。”他充分信任、重用諸葛亮,最終成就了一番事業,同樣因為講誠信,諸葛亮知恩圖報,輔助後主,力保蜀漢政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還是因為講誠信,關羽銘記“桃園結義的誓言,“身在曹營心在漢”,“千裏走單騎”,曆盡千辛萬苦也要回到劉備身邊。人們崇拜諸葛亮,敬仰關羽,就是崇拜、敬仰他們這種講誠信的可貴品質。誠信是一種情感的表達。無論是夫妻、朋友還是同事甚至是陌生人,良好的溝通與交流講求的都是真情流露,這是建立在真誠表達、無欲無求的基礎之上的。現在,社會越來越開放,人際交往越來越頻繁,要獲得別人的情感認同,不斷取得信任,就應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從小事做起,友善待人。要知道,不管時代怎麼變,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不會變,也不能變。“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人心換人心,八兩換半斤”你待人友善,別人也會友善待你,否則,“針尖對芒刺”,隻會兩敗俱傷。流露出每個人的真情,展現出每個人的誠信,生活怎能不美好!誠信是一種巨大的力量。信任的基礎是信用。信用是處理人際關係的基本準則。一個偷奸耍滑的男人,在工作或生活中肯定得不到領導、同事、朋友乃至親人的信任,最終將成為孤家寡人,一事無成。同樣,一個不講信用和承諾的領導班子,肯定得不到廣大群眾的信任,最終這個企業將失去應有的生機和活力。相反,如果人們彼此講求誠信,它所激發出來的力量是巨大的。誠信就像一輛直通車,選擇的是溝通心靈距離的最佳路徑,喚起的是一種大家發自肺腑的參與感、認同感和榮譽感。誠信還是最佳的粘合劑,它聚合的是人們對共同目標的不懈追求,構築的是幸福生活的歸宿。這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孫子兵法雲“上下同欲者勝”,講的就是這種神奇力量產生的結果。誠信是一種高貴的姿態。常言道,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在大學新生迎接會上,老師故意把一個空的礦泉水瓶放在地上,大多數同學視而不見,頂多說一聲“怎麼沒人揀啊”,隻有一個胖胖矮矮的男生默默地走到教室中間從容的拾起瓶子扔到垃圾箱。他的真誠感動了在座所有人,博得了我們的信任,同時也使我們覺得自愧不如。半年後這個男生成了我校的學生會主席。能為小善者必是真誠守信之人,必將是為大善者。雖然人不能以簡單的善惡為標準來衡量,但沒有人喜歡和不善者在一起共事,在道德倫理麵前,文明總是比邪惡高出一頭。誠信是一種現實的需要。誠信也是一種重要的資源,對商家而言尤是如此。當今社會尤其是商業領域,不講誠信的現象屢見不鮮,結果導致假冒偽劣、合同欺詐、騙稅逃稅等違法經營屢禁不止,這不僅影響了經濟活動的健康進行,而且損害了個人、企業乃至國家的整體利益。時至今日,“明禮誠信”已被列為每個公民都必須遵守的基本道德規範之一。幾位政協委員甚至向全社會發出倡議,將每年的9月19日確定為“中國誠信日”,倡導社會各界采取多種形式提高全民信用意識、普及信用管理知識,進而推動社會信用製度的建立和完善。這是現代人的精神覺醒,也是現代文明的挽歌。人生悟語:一個人如果經常食言,久而久之他定會失去周圍人的支持和信任,最終會抑鬱、不得誌。誠信是做人的起點,也是做人的歸宿。離開誠信二宇,就沒資格談情感、氣節、教養。如果你是一個誠信的人,你將一生因此受益無窮。
第二十一章趨利避害,掌握主動權
在現代社會,這一因素同樣起著巨大的作用。海爾集團就是運用“趨利避害,掌握主動權”的經營原則,成為世界頂極的集團。張瑞敏接手海爾的時候,海爾還是青島電冰箱總廠,是一個爛得不能再爛的廠子,當時虧損金額高達100多萬元,整個企業人心渙散,舉步維艱。有一位顧客反映海爾的冰箱有質量問題。張瑞敏突擊檢查了倉庫,發現庫存中不合格的冰箱還有76台。張瑞敏召集幹部來研究處理辦法。有兩種意見:一是作為福利品分給本廠有貢獻的員工;另外是作為禮品送給關係單位。張瑞敏卻斬釘截鐵地說:“砸掉!”當時1台冰箱售價800元,而工人的工資每月才40元,76台冰箱相當於全廠員工3個月的工資。冰箱砸了,張瑞敏和總工程師楊綿綿承擔了責任,扣罰了自己的當月工資。張瑞敏的錘子讓員工們清醒了。自從砸了冰箱後,再也沒有員工對質量掉以輕心了。這一招就是張瑞敏“致人而不致於人”的手段。隻要冰箱的質量有保證,就不會再被顧客挑剔。而過硬的質量又是贏得顧客的有力法寶。所以說,這是一招“致人而不致於人”的妙棋。海爾集團在張瑞敏的帶領下,一步步走出了低穀,1995年,由青島市政府決定,青島紅星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整體劃人海爾集團。青島紅星公司年產洗衣機70萬台,曾是行業骨幹企業,當時卻已虧損到不能償還銀行貸款的地步。在劃歸的第二天,海爾集團副總裁楊綿綿就帶領海爾企業文化、資產管理、規劃發展、資金調度和谘詢認證五大中心人員到位,開始貫徹和實施“企業文化先行”的戰略。隨後張瑞敏又親自到廠,向中層幹部講述他的經營心得。這個廠被兼並時當月虧損700萬元。第二個月減虧,第四個月盈虧相等,第五個月盈利150萬元。在行業內排名最後的“紅星”開始真的閃亮了,排名開始提前,經過一年的時間已經成為本行業第一的名牌企業。後來,海爾又兼並了順德愛德洗衣機廠、青島電鍍廠、青島空調器廠、青島冷櫃廠、紅星電器廠、武漢希島公司等15家企業。海爾在張瑞敏的帶領下路越走越寬,而張瑞敏扭轉海爾敗局的高招就是趨利避害、先發製人,從而穩操勝券。IBM是世界電腦市場的龍頭老大,20世紀20年代白手起家,6C年代就已占領了電腦市場三分之二的份額。到90年代,IBM仍然在電腦世界中獨占鼇頭,擁有的資產已超過500億美元。商場即戰場。IBM的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也有競爭、挑戰和對手。然而它在每次競爭中,總是力爭主動,完善自己,從而在戰勝對手的過程中使自己一步步強大起來。在計算機市場上,首先向IBM開炮的是雷明頓·蘭德公司。1951年,蘭德公司向美國統計局出售了第一台商用計算機,首次向IBM發起了挑戰。商業競爭不同於體育比賽能夠由雙方交替發動進攻。商業競爭的成敗,決定於各自的經濟實力、謀略和下手的時機。誰搶先在這些方麵占據優勢、掌握主動權,誰就是勝利者。所以,蘭德公司的進攻使IBM的主席小沃森大吃一驚。他立即召開上層會議,研究對策。IBM搶先傾注自己的全部實力,從宣傳攻勢到網絡專家,從占據技術領先優勢到研究開發更新的產品,每一步都精心設計,巧妙安排;同時,密切注意蘭德公司的傾向,分析對方的每一個企圖。終於,IBM這種全方位的進攻使它在這場競爭中占據了上風,一路領先,始終處於主動的地位。結果蘭德公司在強敵麵前敗得潰不成軍,隻好落荒而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些陸續強大起來的電子計算機公司聯合起來,結成了陣容龐大的盟軍,向IBM射去密集的炮彈,想一舉轟毀IBM的陣地。在這場圍剿戰中,盟軍耗去了高達30億美元的廣告費。麵對盟軍異常淩厲的攻勢,IBM沒有四麵出擊、以牙還牙。它采取了最優秀的防禦策略——推陳出新,不斷用自己更新、更優良的新產品取代自己過時的舊產品,以最優質的產品取得市場的主動權,那麼敵人就會不攻自破。於是,IBM推出了這樣的廣告詞:比IBM更優良、更便宜、更好。很快,它的新產品——XT型個人計算機上市了。它具有硬盤裝置,能存儲5000頁資料。市場上響起了一片叫好聲。盟軍的叫囂聲漸漸減小了,給人一種後勁不足的感覺。緊接著,裝備有全新微處理機的AT型個人計算機又在計算機新產品展覽會上一展雄姿,大放異彩。它的功能沒有其他任何一家計算機公司敢與之抗衡。盟軍陣腳大亂,無數的中小型計算機公司被迫關門或嚴重虧損。IBM在發展過程中,時時都在迎接挑戰,每一次都能以多變的謀略技巧爭得主動,將對方打倒在地,從而保住了自己在計算機行業中的皇位。人生悟語:戰場上,要懂得先發製人。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要成大事者,更要懂得先發製人,掌握主動權的道理。
第二十二章聰明一點,不要總是唱反調
朋友之間千萬不要存在改變對方的想法。每個人都有自己堅持的思維方法和行為準則。你向他進攻,他定會防禦,這是很正常的,盡管彼此是朋友。改變他人不如改變自己,這並非不公平,如果你能有對友誼細致入微的關懷;搞僵的人際關係會迎刃而解。人生不再是窮途未路,而是無限寬廣。一般來說,有人際關係中,如果處境不佳,就該設法改變它。改變人際關係涉及三個方麵:一是環境;二是他人;三是自己。通常改變環境比較難。比如,在單位裏,你如果怎麼也得不到上司的賞識,你要改變環境,就不那麼容易。許多人在和他人交往陷入尷尬的境地時,立刻撤退、避開,在很多情況下,這也不失為最佳的解決策略。可是,你在采用這個方法之前,有必要三思而後行。這樣做,會產生怎樣的後果呢?對自己會造成什麼影響呢?有的人為了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工作地方,頻頻地調換工作。他可能認為:在單位裏同事歧視他,發泄對他的不滿,他無論在哪兒,耳朵裏都塞著這些東西,晚上,回到家裏也不得安寧,這些話還在他耳邊嗡嗡直響。於是,他隻想在陌生人中間活動。因此,不停地調動工作,不想與人打交道。這些人鬧調動,不是深思熟慮之後想法使自己擺脫不良人際關係,而隻能靠調動來解決問題。調動確實是最省力的方法,但也是最笨的方法,而不是最高明的做法。改變他人確實不容易。大多數人都想改變他人,在日常生活中,出現了矛盾,大多數人或出於本能,或由於衝動,希望通過他人的改變來解決自己的問題。例如:“唉,那個人再坦率點就好啦。”“你呀,再稍深刻考慮一下,就好啦。”“咳,那姑娘如果為我考慮考慮,也就萬事大吉啦!“聽見沒有?請按照我說的那樣做。”“大家別呆在一起亂哄哄的,快給我排整齊!”如此等等,無論嚷什麼,他們的目標不外乎一個,那就是改變他人。結果,幾乎所有的人很少有變化,他們依然故我。為何難以改變他人?請你再想想,當你在試圖改變他人時,對方會怎麼反應呢?當然,人身上其實充滿各種各樣的缺點。有弱點,就要改變,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是,並不總是如此。更多的情況是許多人都固執地堅持自己的思維方法和行為準則,這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你向他進攻,他防禦,也是再正常不過的。正因為如此,他或狡辯、或發火、或緘默無言,再不,就會采取“絕交”之類的威嚇手段,來捏衛自己。出現這種情形當然是自然的:一開始,是心和心的交流,一般是用談心的形式,直到充滿一體感。可是,如果你傷了別人的感情,如淚水、話語,還有過去的“傷疤”,他就會對你敬而遠之,獨處時間就會增多。即使對你的態度不變,話還是少了。他的臉色凝重,表明惹不起你的意思。你想要改變他人,他人就采取這樣的態度。因為一個人如果為人所擺布,你能感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嗎?你在被動地接受他人“幹這”、“做那”的指派時,你和他們的關係會更融洽嗎?或者,反過來,你和對方的關係會更充實嗎?因此,剩下的隻能改變自己。一般說來,從自己改起,然後,他人就會改變。而人際關係中出現的問題,都起因於人們想先改變他人的欲望。這一欲望從你出世不久就開始了,隨著你年齡的增長,而且日趨膨脹。許多人對自己說再難聽的話,都無傷大雅;但是,你決不會歡喜聽來自於他人貶低你的語言。如果這樣你定會勃然大怒,決不“買賬”。所以,你先改變自己的原因就在此處,它是你解決與人糾紛的萬能鑰匙。有的人會說,在和周圍人不能和睦相處的時候,為什麼先要我改變,這太不公平啦!你也許會這樣埋怨的。一點不錯,是很不公平。為了自己生活得更舒適,不是改變自己,而是改變他人,這是許多人不改變自己的借口。但要看到,改變自己要比改變他人的效果好得多。你的人生會因此變得更好,你的成長會出乎意料地迅速、順利,搞僵了的人際關係也會迎刃而解。人生不是窮途末路,而是無限寬廣。當然,這個方法也不是任何時候都奏效的,需要靈活運用。總之,不要老是跟朋友唱反調,而要真心讚同朋友。你一定會發現,自我提高對你是沒有害處的。要改變自己,就要先從容易改變的地方著手。一言以蔽之,它是隱藏在你內心深處的東西。人生悟語:你和朋友交往時,隻要你從內心準備改變自己,你自然會發覺你容易改變的地方就是你的心態,它是你如何看待他人的思考方法。如果你能產生“諒解”、“寬容”的念頭,這就是你改變自己的出發點。要懂得這個玄機:寬容你不喜歡的人。
第二十三章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傘
人內心都有一些需求,有的緊迫,有的不重要,而當其在急需時遇到幫助,內心必定會感激不盡,甚至終生不忘。在快要餓死時送一個蘿卜和在富貴時送一座金山,就內心感受而言,完全不一樣。雪中送炭,口渴喂水,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對於一個身陷困境的窮人,一枚銅板的幫助可能會使他解決極度的饑餓和困苦,或許還能幹出一番事業,闖出自己廣闊的天下;對於一個執迷不悟的浪子,一次促膝交心的幫助可能會使他重新建立做人的尊嚴和自信,或許在懸崖勒馬之後奔馳於希望的原野,成為一名真正的勇士。在平常的日子裏,對正直的舉動送去一個可信的眼神,這一眼神無形中可能就是正義強大的動力。對新穎的見解報以一陣讚同的掌聲,這一掌聲無意中可能就是對革新思想的巨大支持。對一個陌生人很隨意的一次幫助,可能也會使那個陌生人突然悟到善良的難得和真情的可貴。說不定他看到有人遇到難處時,他會很快從自己曾經被人幫助的回憶中汲取勇氣和仁慈。其實,人在旅途,既需要別人的幫助,又需要幫助別人。從這個意義上說,幫人就是積善積德。也許沒有比幫助這一善舉更能體現一個人寬廣的胸懷和慷慨的氣度的了。不要小看對一個失意的人說一句暖心的話,對一個將要跌倒的人輕輕扶一把,對一個無望的人賦予一個真摯的信任。也許自己什麼都沒失去,而對一個需要幫助的人來說,也許就是醒悟,就是支持;就是寬慰。相反,不肯幫助人,總是太看重自己絲絲縷縷的得失,這樣的人目光中不免閃爍著麻木的神色,心中也會不時地泛起一些陰暗的沉渣。別人的困難,他可當做自己得意的資本;別人的失敗,他可化做安慰自己的笑料;別人伸出求援的手,他會冷冷地推開;別人痛苦地呻吟,他卻無動於衷。至於路遇不平,更不會拔刀相助;就是見死不救,也許他還會有十足的理由。自私,使這種人吝嗇到了連微弱的同情和絲毫的給予都拿不出來。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人,幫了別人的忙,就覺得有恩於人,於是心懷一種優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這種態度是很危險的,常常會引發反麵的後果,也就是:幫了別人的忙,卻沒有增加自己人情賬戶的收入,正是因為這種驕傲的態度,把這筆賬抵銷了。也有一部分人抱著“有事有人,無事無人”的態度,把朋友當做受傷後的拐杖,複原後就扔掉。一個沒有人情味的人,是永遠玩不了“施恩”這看似簡單實則微妙的人情關係術。人們在一起共事時,大家同舟共濟,共同的命運把彼此聯係在一起,隻要采取合作態度,互相支持、互相幫助、互相關照,是最容易產生感情認同的。特別是在困難環境中,彼此相依為命、共度難關。情誼深厚,可能終生難忘,交情將更為牢固。比如,當年不少知識青年從城裏到鄉下插隊,幾年中大家一個鍋裏吃、一個炕上睡,哪一個人受了欺負,大家一起為他鳴不平,如此心心相印的共同言行,必然轉化為深厚的感情,銘刻在各自的記憶中,不管日後分散天南海北,做了什麼工作,但誰也不會忘記這段交情。對身處困境中的人僅僅有同情之心是不夠的,應給予具體的幫助,使其渡過難關,這種雪中送炭、分憂解難的行為最易引起對方的感激之情,進而形成友情。比如,一個農民做生意賠了本,他向幾位朋友借錢,都遭回絕。後來他向一位平時交往不多的鄉民伸出求援之手,在他說明情況之後,對方毫不猶豫地借錢給他,使他東山再起,他從內心裏感激不盡。後來,他在事業上發達了,依然不忘同鄉借錢的交情,常常給對方以特別的關照,這是一種知恩圖報的典範。雪中送炭,口渴喂水是施恩的一大特征,別人有難處才需要幫忙,這是最起碼的常識。我們內心都有一些需求,有緊迫的,有不重要的,而我們在急需的時候遇到別人的幫助,則內心感激不盡,甚至終生不忘。瀕臨餓死時送一隻蘿卜和富貴時送一座金山,就內心感受來說,完全不一樣。人生悟語: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人情就是財富。人際關係一個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結人情,有人緣。要像愛好金錢一樣喜歡情意,方能左右逢源。施恩術是人情關係學中最基本的策略和手段,是開發利用人際關係資源最為基本的功夫。
第二十四章冤家宜解不易結
你可能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曆,本來與你關係最密切的搭檔,不知為何突然變得對你十分不滿,他不但對你冷漠得嚇人,有時甚至你主動跟他說話,他也不理不睬。有些關心你的同事,曾私下探問過,為什麼你的搭檔對你如此不滿?可是,你究竟在什麼時候得罪了對方?連你自己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直到有一天,你實在按捺不住了,索性拉著對方問:“究竟有什麼不對呢?”但對方隻冷冷地回答:“沒有什麼不妥。”雙方的關係僵到了這個地步,如何是好?別急,既然他說沒有不妥,那你就乘機說:“真高興你親口告訴我沒事,因為萬一我有不對的地方,我樂意修補。我很珍惜咱倆的合作關係。怎麼樣,一起吃午飯好嗎?”這樣,就可逼他也麵對現實和表態。要是一切如他所言真的沒事,共進午餐是很禮貌的行為。或者,邀他與你一起吃下午茶。在你離開辦公室時碰上他,開心地跟他天南地北神聊一番。總之,充分發揮神侃的威力,盡量增加與他聯絡的機會,友善的對待,對方怎樣也拒絕不得!另外,假如你另有高就,準備遞交呈辭,肯定心裏會想:那幾個平時視我的痛苦為快樂的同事,一定很開心,如果趁此時,乘機向老板告他一狀,豈不是很好?奉勸你要三思而後行!因為世界很小。說不定今天被你告狀的同事,明天也會成為你新公司的同事,你將如何麵對他?這豈非陷自己於危險境地?要是對方的職位比你高就更加不妙,所以何必自設絆腳石呢?此外,同行雖然是冤家,但同行間的往來還是不少的,你原來公司的上司沒準正跟你新公司的上司是好朋友,一旦將你背後打小報告的情況相告,你以為你在新公司的前途會怎樣?因為所有上司都不會喜歡亂打小報告的下屬。他們會想,整天忙於偵察人家的缺點,還有多少時間花在工作上呢?最好的辦法就是留下一個良好的形象,所謂“少一個敵人就等於多一個朋友”,開開心心地去履行新職,又與舊公司保持良好關係,才是上上之策。之所以強調“不輕易”得罪人,當然也是有道理的。當事有不可忍時,當正義公理不能伸張時,還是要有雷霆之怒的,否則就是非不分,黑白不明了。這種雷霆之怒的得罪固然有可能為自己堵住一條去路,但相信會開出更多的康莊大道。除了這一點,還是不得罪人好。所以,當你感到自己的利益被侵害時,不被尊重時,請想想,勿輕易動氣。此外,也切記不要氣焰高漲,盛氣淩人,這種隻有自己沒有別人的態度也很容易得罪人,而且常不自知。當然,在工作中,誰也難免會與人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產生一些磨擦和碰撞,引起衝突。這時候,如果處置不當,就會加深鴻溝,陷入困境,甚至導致雙方關係的徹底破裂。特別是當與上司發生衝突,問題就更複雜了。善於給自己留後路的人都懂得“冤家宜解不宜結”的道理。他們首先從自身找原因,即使是上司錯了也靈活處理,求和解。人生悟語:常言說:“多個朋友多條路,少個仇人少堵牆。”得罪一個人,就為自己堵住了一條去路,而多個冤家,可能就為自己埋下一顆定時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