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怎樣劃分(2 / 2)

【讀解】

這一段記載了神明的堯帝製定曆法的情況。細節是否真實並 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樣一些信息:中國遠在民族部落時代就已有了劃分春夏秋冬四時和周年的曆法,通過對天體運行的變化和地 上物候變化的仔細觀察,來確定時令。我們現在已很難想象這件 事對人類進步文明的巨大價值和意義。這標誌著人們有了比較深 刻的時間遷移感,同時也初步有了空間方位感。

時空意識的產生,導致了對時間流動的劃分、確認和記錄,對 方位變化的辨認,在人們生存的層麵上,時間和空間的確立有助 於人們遷徙定居,從事農業生產,商業貿易等物質生產活動,也 有利於人們的生活:春種秋收,夏避洪水酷熱,冬避嚴寒冰雪。在 意義的層麵上,時空感使人確認人自身在天地萬物間的位置,體驗人在天地間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從堯帝製定曆法的情況看,對自然現象的仔細觀察和對自然 變化規律的準確把握,是第一位的。這個立足點帶來的結果是對 自然的重視、崇敬和順從,把人的存在納入自然的軌道,使人的 生產、生活、思維合乎自然法則,因而最具有意義的生活,便是順應自然的生活。

我們的民族崇尚自然的傳統,大概就始於堯的時代。崇尚自然 的意識,囊中體現在“敬天”的觀念上。“天”是萬物的主宰,它 既是神靈意誌的體現,又是自然法則的體現;作為自然的一部分 的人,必須敬重上天,服從上天。帝王是上天派到人間的代表,他 以上天賦予的絕對權力來統治人世間,因此被稱為“天子”。冒犯 天子,就是冒犯天神、自然法則,罪該萬死。小人真要冒犯天子 起來造反,也要打著“替天行道”的旗號。

把“天”、自然、神靈同權力、特權和專製結合起來,也算是 民族傳統之一,即把自然塗上權力意誌的色彩,敬重、順從自然, 也就是敬重、順從權力。個人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便在敬天、順應自然、服從權力中消解了。這也是儒家要把《書》作為經典的原 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