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礦山大割據(中) 1 裏應外合——銅錄山“孔雀東南飛”(1 / 3)

第二章 礦山大割據(中) 1 裏應外合——銅錄山“孔雀東南飛”

1981年意大利藝術家在修複著名畫家波提切利的名畫《春天》時,奇怪地發現畫上的顏色雖經曆了500餘年的滄桑,可仍然翠綠如茵。經化驗,方知畫家當時所用的顏料乃是孔雀石粉。被稱之為“天下一寶”的孔雀石不但可以用來作丹青高手的妙顏絕料,還可用來冶煉製械和做高級飾物。據中國的《中藥大辭典》記載。孔雀石還有“明目,去翳利竅”之藥用。

大地奉獻於人類的寶藏太多,孔雀石為其中之一。

中國的孔雀石出產於長江南岸的湖北大冶縣境內的銅錄山。據科學測定,這座擁有2,500多年開采曆史的古礦山,其山腹之中埋藏著含銅量達50%以上的孔雀石。據大冶縣誌上記載:自秦漢至南宋,曆代皇帝都在此掘井取寶,著名愛國將領嶽飛也曾在此冶煉製械。1966年,國家耗費巨資在此正式建立了銅錄山孔雀石礦,直屬冶金部領導。雖然“文革”期間不讓人們發展生產力,作為礦山,這裏卻度過了安穩的10餘年時間。

l919年,農村政策開放以後,吃了幾十年人民公社飯的銅錄山農民第一次感到可以提著菜籃背著竹筐過得“活泛些”。不過,這兒山高路不通,想同廣東人那樣靠做生意或搞什麼“官倒”之類的可不行。但山裏人自有山裏人的辦法。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銅錄山的百姓想到了身後的孔雀石。起初,人們隻是到礦山排上場和公路旁的地方撿點零碎礦石而已,孔雀石也不過是少數悠閑人士拿來作桌上的觀賞物。後來,不知是哪位靈通人士傳出,銅錄山上的孔雀石是稀世之寶,連外國人都願出高價。於是乎,農民們像黑夜裏突然看到了顆劃破長空的星星,趕忙修好鐵鏟子、三輪車,往山上跑。

銅錄山那麼大,到哪兒去采孔雀石?毫無開采知識的農民們不可能上采礦“掃盲班”,於是一雙雙眼睛盯住了國營礦的露采車間。這個露天車間如同一口巨大的鐵鍋鑲嵌在藍天之下,由於長期采掘,已經低於海平麵80米。站在山巔望“鍋底”,但見四壁怪石群峋,峭崖直上直下,令人頭暈目眩。“鐵鍋”很快就被刮得精光。有人將從這裏挖取的孔雀石賣給外麵來的走私者,每斤價格高達20元,而且價格仍在扶搖直上。一斤石頭有多大,還不是女人的拳頭那麼大?撿那麼點點東西,就能頂一個月的拾糞錢,不幹才是傻瓜呢!可是,孔雀石不是一般的普通石頭,它長在銅錄山上,並不是睜眼就能看到的。從“鍋底”走出後,農民們開始了思索,既然麵上找不到了,何不挖洞試試!

一位工程兵出身的退伍軍人郭某第一個向地球挑戰。他嫻熟的開山技術令村裏的小夥子們敬佩不已,而更敬佩的是他居然真的挖到了孔雀石!

這位姓郭的開拓者一下成為采民中最有權勢和最富有的把頭。但是他的壽命與他的“光輝業績”成反比。當他第二次組織“鑽山肚”的戰鬥時,大山腹中一聲悶響,郭把頭和另外三名同夥從此再也沒有鑽出地麵。

經過采礦現場的人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在這裏前仆後繼的精神絕不亞於戰場。l個人埋在地下,會有10個人繼續行動。這是為什麼?隻為一個:挖出孔雀石,賣錢!錢,使人的生命一下顯得不那麼寶貴了。至1989年上半年,美麗的孔雀石下躺倒了70條生命。

“我家有4個兒子,死了1個還有3個呢!怕啥?”一位靠挖孔雀石發了大財的老漢,當著自己的親生骨肉對筆者說。

在中國這個貧窮的國家,人們對金錢與富有的追求,僅僅用瘋狂兩字來形容時常顯得不足。當聽到這位老漢麵對孔雀石的誘惑,而慷慨舍去人性,我想,即使是著名的金錢專家魏斯曼博士和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先生都會感到震驚!

自然的富有在人類貪婪心的籠罩下,顯得蒼白無力,銅錄山很快陷入了采民的汪洋大海之中。巍然高大的山巒經不住上下通力的襲擊,不幾時,國營礦的生產與安全受到了全麵的摧殘與窒息,工人不能正常上班,生產月月下降,事故頻頻發生。

趕走采民,恢複礦山正常秩序,這是國營礦的惟一生路。麵對“死亡”的威脅,素有“溫和派”之稱的礦領導不得不握緊了拳頭。他們專程來到縣公安局,與局長達成協議,礦山告急時,公安局立即出動。

開始一段,這一招還算管用,漫山的民采人員一見公安局的警車出現,就像失了魂的散兵到處逃竄,國營礦山得到了很大的欣慰。但時隔不久,他們發現,見慣了貓的老鼠並不膽怯,采民們一見公安局的警車回城,就馬上從草叢裏、山溝邊走出來,照幹不誤,就像躲一場雷雨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