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劉恢、劉友、劉興居表情木訥地站到前麵來,因為他們在封國都有了自己喜歡的女人,現在太後硬給他們搞拉郎配,把呂家的女兒嫁給他們,明顯的是要控製他們。特別是劉長,要讓他娶哥哥的媳婦為後,哥哥結婚時已經是亂倫了,現在又讓他接著再亂倫下去,他也聽說張皇後是個兔唇,讓他怎麼能接受?但劉長是太後親手帶大的,雖然性情剛烈,當著太後也不敢發作。
太後問他們:“我給你們賜婚,喜歡嗎?”
幾個人沒有人敢說不喜歡,一齊說:“喜歡,謝太後。”
太後又問:“今後都能對你們的媳婦好嗎?”
四人有氣無力地回答:“能。”
太後高興地說:“這樣就好,現在就把你們的媳婦領回去吧,按次序領,不要領錯了,洞房已給你們準備好了。”
當晚未央宮自然又要大擺宴席,但參加婚禮的人很少有人笑得出來,除了呂家的幾家當事人之外,都對這種一廂情願的政治聯姻持懷疑態度。四位新郞強裝笑臉,幾位新娘看不出有特別喜歡的地方,張嫣更是一直臉色僵硬,看也不看別人一眼。在舉行這場婚禮之前,太後曾和新娘的父母分別打過招呼,張敖說:“張嫣先時出嫁時,就招來很多人的反對,不僅我們不同意,皇上也不同意,外麵的人更說我們亂倫,她娘因此抑鬱而死,現在又讓她改嫁,而且嫁的又是娘舅輩,豈不還要別人再議論一次,她以後怎麼做人?”
呂雉馬上臉色一變,訓斥說:“你懂得什麼,除了劉家的人,張嫣還能嫁誰?我們這樣做了,天下隻有照著做的,誰能說什麼!”
懾於太後的淫威,張敖不敢再說話,張嫣雖不想再嫁給自己的另一個舅舅,但女孩家哪能當了自己的家,況她現在是守寡,有苦隻有往肚裏咽。
席散人去,幾對新人被伴娘伴郞簇擁著送進洞房。待大家都去後,果然劉長大發脾氣,罵道:“你個喪門星,是嫁不出去了怎麼的,非要嫁給自己的舅舅?你們姓張的不要臉,我們姓劉的還要呢。你妨死了皇上,還要再妨死我嗎?你怎麼不死的,還活著幹什麼!”
張嫣自從漸漸懂事,一直被自己曾經扭曲的婚姻壓得喘不過氣來,現在又要她重新再受這種折磨,早有了死的念頭。這時聽劉長惡狠狠地罵她、咒她,也不還口,隻在那裏啜泣。劉長罵了一夜,她哭了一夜。看看天明了,沒打攪任何人,獨自一人回到她過去的後宮,用一隻白綾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劉恢、劉友、劉興居叔侄仨看看自己的新娘尚有人樣,又感覺是太後所賜,不接受也得接受,他們又是青春少年,平時見了女人,隻要是不十分感到惡心的,都能拉來上床,何況這是合法產品,所以當晚也就享用了。之後又在長安逗留了幾天,各自攜眷歸國。
趙王劉友把王後呂琪帶回國後,新鮮了一陣子,因王後的脾氣不太好,加之王後來時,帶了一幫呂家的仆人,趙王到哪裏都有人盯著,失去了自由,漸漸地由不喜歡王後,到開始防備王後。他原來是有女人的,而且個個比王後漂亮溫柔,通過現在一比較,更感覺出她們的可愛,夜夜隻寵幸她們,王後很快成了宮中的擺設。
女人遇到這種情況一般是要發瘋的,呂琪既放不下架子討好趙王,便仗著太後的勢力,和他大吵大鬧起來。趙王畢竟是一國之王,哪能由著一個女人對她耍橫,隻要碰到這種情況,便讓寵愛的幾個女人對王後又打又罵。呂家跟來的仆人看不過這種局麵,要替主人報仇,趙王便動用宮中的侍衛毆打仆人,驅趕他們滾出趙國。因為趙王和王後經常打鬧,難免說些氣憤的話,什麼太後弄權,霸占劉家江山,背盟僭封呂姓子孫為王,總有一天我要滅了你們呂家。這些話都被王後記在了心裏。
這樣過了不到半年時間,呂琪看在趙國呆不下去,負氣回長安,告發趙王謀反,把趙王平時罵她的話一五一十地學給了太後,並有仆人作證。
呂雉稱製以後,最反感的就是有人說她貪權,對她大封諸呂持有不滿。右丞相王陵因為持反對態度,太後對他明升暗降,撤銷其右丞相職務,讓其做幼帝太傅,王陵一氣之下告老還鄉。這正合太後的心思。因為陳平既聽話,又不想問事,太後讓其做了右丞相,左丞相幹脆讓審食其擔任,自此大臣們表麵再沒有反對她的。
擺平了大臣這一頭,太後現在正想從劉姓諸王中找一個不聽話的開刀,可巧呂琪為其提供了把子。不久趙王被太後召到長安,幽閉到一處空房內,既不接見,也不讓人給飯吃。有的大臣看不下去,暗中派人給趙王送飯,太後怕招來大臣的善意批評,故意不問誰讓送的飯,隻把送飯的人關進監獄。十幾天之後,趙王被活活餓死。這樣做太後似乎還不解恨,隻準以平民之禮埋葬他,冷酷地賜其諡號為趙幽王。
與此同時,太後聽說梁王劉恢對其賜予的婚姻好像也不滿。借著趙王出現空缺的機會,把劉恢調到趙國任國王,讓劉恢的嶽父呂產做了梁王。
劉恢在劉邦的幾個兒子中算一個文人,平時好吟詩弄賦,對兒女情長看得比較重。太後把呂姝賜給他後,他心裏仍然不忘原來的美人,經常讓王後和其他美人同床共枕,而且每逢這時,他多數時候是和別的女人做愛,讓王後在一旁看著,為他們遞褥送被。這對王後無異是一種折磨和汙辱。
呂姝很快被丈夫折磨得精神錯亂。她表麵上性情溫柔,內裏也很倔強,終於有一天,她實在忍不住了,在劉恢和他最喜歡的女人做愛時,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劍,用力地向那女人刺去。還要刺男人時,他赤著身子跑了。
新的趙王因為剛來就任,宮中都是太後指派的人,處處受到監視和限製,想對王後實施報複也沒有機會,無奈最後自殺了。
太後知道這件事後,生氣地說:“高帝英勇一生,不知和哪個野女人生出這樣沒用的兒子,竟會為了一個女人,自己也不活了。他不配死後進入宗廟,讓他的魂魄永遠留在趙地和那個女人作伴吧。”
接著又下詔令:趙王的子嗣非王後所生,不得繼任為王。
冥會
劉長逼死張皇後,沒來得及離開長安,即被抓了起來。審食其主張將其處死,因為他是太後親手撫養大的,母子二人畢竟有些感情,再者張嫣屬於自殺,不能全怪罪於劉長,就留了一命。劉友、劉恢相繼死後,太後怕引起劉呂兩姓之間更大的矛盾,便把劉長放了。但審食其因此和劉長結下仇恨。
漢朝建立以後,長期受到北方遊牧民族匈奴的侵略。劉邦當皇帝的時候,曾親自帶兵討伐匈奴,不料卻打了敗仗。後來還是采取謀士劉敬的建議,從宮女中選了一位漂亮的,冒充皇上的女兒,嫁給匈奴的國王冒頓,算是和親,並且每年給他們一些財物,漢胡兩家才得了一段時間的和平。但冒頓很不知禮義,劉邦把女兒嫁給他,他卻不認劉邦為老丈人,仍以兄弟相稱,讓劉邦罵之為“胡虜”。
呂雉當家作主後,冒頓娶的漢人媳婦恰巧死了,便寫了一封挑釁性很強的信送給她,信中說:“聽說漢朝現在是女主稱製,你又死了丈夫,我這邊新死了老婆,一鰥一寡,正好可以配成雙對。你嫁給我之後,兩國合成一國,從此再不須打仗,這是多好的事啊。快快嫁給我吧,我很想得到你。”
冒頓本應稱呼太後為嶽母的,今寫這樣的信來,不僅是挑釁,更是汙辱。太後看後大怒,狠勁的把信劄向地下一甩,罵道:“非人野種,竟敢如此無禮,誰給我剪滅此賊?”
太後收到這封信的時候,樊噲還沒有死,問清信的內容後,大叫道:“太後息怒,給我十萬兵馬,一舉踏平胡地!”
這邊話音未落,那邊大將季布喝道:“一派胡言,當年高帝禦駕親征胡人,帶領幾十萬人,你也在隊伍之列,差點連高帝也丟了性命,怎麼今天給你十萬兵馬就能取勝?你是要把漢朝再引向戰火啊。要平息胡漢之爭,我勸太後先殺了此人。”
太後生氣地說:“既不能攻打胡人,難道任其汙辱不成,那不讓他們覺得我堂堂大漢朝太好欺負了嗎?”
季布說:“北人與牛羊同居,還是很不開化的民族,我們作為文明之幫,聽到他們說好話,不要高興,聽到他們說壞話,也不要生氣,隻當是被狗咬了一口,難道人還要咬狗一口不成?”
樊噲被季布幾句搶白,羞得臉通紅,說了幾個“你……你……”下麵的話沒有說出來。
太後看滿殿大臣中沒有一個敢保證對匈奴一戰而勝的,她本身對打仗又是外行,也想在朝廷內維持住統治地位了事,不想輕易挑起事端,陰沉著臉說:“季將軍所言有理,北方民族向來粗獷,大可不必為他們一句話就氣得要死,既然他們以言語相挑,就和他們打打口水戰吧。回書一封,可以這樣說:單於小兒,蒙你記得漢朝,送來書信,甚感欣慰。你信中提出要和我結為婚姻,這是好事,但我已是老婦人,發稀齒落,走路顫顫巍巍,見了麵恐怕會讓你很失望。論輩份我應是你的爺娘輩,人豈有和自己的嶽母結為夫妻的?你還是打消這個禽獸一般的想法吧。你信中還說,如不同意,將用武力說話。漢朝沒有得罪你,你還是客氣一點吧。如能同意,我先送你兩輛車八匹馬,供你日常使用,再選一個好的宗室女子嫁給你。如不同意,漢朝現有一百萬軍隊,願在邊境等候你的到來!”
冒頓單於上一次和漢朝打仗,是因為劉邦好大喜功,中了匈奴的圈套,因此讓他們僥幸獲勝。這一次收到太後的回信,說有一百萬軍隊在邊境嚴陣以待,冒頓被嚇住了,收下禮物,後來又娶了漢室送來的美女,在整個太後當政期間,再沒有來騷擾。
太後幾句大話,讓國家穩定了許多年。這給她一個啟發,國家要安定,不受外來的歁負,必須有雄厚的實力作保障。
陳平擔任丞相後,對朝政管理做了幾項改革,其中有一項就是裁軍。通過匈奴這件事,太後對裁軍的思路進行了調整,撤銷各郡國的軍隊,保留王室衛隊。加強朝廷的軍隊,增加邊境駐軍的數量,讓周勃的兒子周勝之任將軍駐守霸上。
隨著情況的變化,陳平做出的其他幾項改革越來越暴露出弊端。高帝在封劉姓子孫為王時,派了很多的老臣輔佐他們。太後讓呂姓子孫取代原來的一些王侯後,郡國的事務多由原來的老臣把持,特別是有的新王不能到任,這些地方人財物的管理隻能任由小國的丞相擺布。朝廷因為隻管到丞相這一級,實際上對很多郡國的管理處於失控狀態。有的擅養軍隊,有的隨意加大百姓的稅賦,有的該遞解的稅收不能及時足額遞解上來。太後了解到這個情況後,認為過去在對諸侯王國的管理上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遂把三公九卿召到一起,讓他們分頭下去或微服私訪,或直接考查政權的運轉情況,然後根據調查上來的情況,采取了一係列加強中央集權的做法。
首先把對諸侯王國職位俸祿二千石以上官員的任免權收回朝廷,同時建立監察禦史製,對朝廷管轄的官員的從政行為進行監督,考核的內容涉及九個方麵,包括斷案審訟是否公平,打擊盜賊是否有力,有沒有參與鑄造假錢,處理罪犯是否公正,攤派徭役稅賦是否存在過重或不公平的地方,所管理的官吏廉潔情況,有無對百姓苛刻之處,生活是否奢侈,有沒有做過自己不該做的事。經過考核,這些方麵都做得好的,即使過去沒有軍功,也照樣賜以一定的爵位,調動了官員勤政廉政的積極性。
一方麵對官員進行約束,一方麵開展評選模範百姓的活動,規定凡孝敬父母,愛護兄弟姊妹,種田種得好的,可評為模範百姓,給予免除本人終身徭役的待遇。這對民風的改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百姓對女人治國從不接受到漸漸佩服起來。
王陵掛冠而去,在長安留下了一片大房產。左丞相審食其和梁王呂產同時看中了這片地方,都想搬進去住。審食其先找到太後,說自己住的地方太差了,與現在所擔當的職務不相稱,請太後允許把王丞相讓出的房子作為他的相府。太後對財富的概念一向如劉邦的態度,都是作為籠略人心的工具,自己的老情人向她提出這麼一個要求,當然不會打壩,張口就同意了。
過了沒幾天,呂產也來找太後要房子。太後說:“我已給了審食其。”
呂產說:“姑姑怎麼把這麼好的地方給了外人?我現在做了南軍首領,仆婦雜役侍從護衛一大幫,加上家裏的人,少說也有上百口子,過去住的地方根本盛不下,隻好分了幾個地方住,正需要一個大地方。自從您當家,已給審食其換了幾次住房,也算對得起他了。這次說什麼不能再依著他。”
“可他是丞相,你隻是將軍嘛。”太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