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後記(1 / 2)

評後記

在上個世紀的新時期文學中,農村題材的長篇小說—直佳作不斷,對那個時期裏的農村生活曾經有過敏銳、強烈而又持續、執著的表現,產生過—批廣有影響的作品。實力作家關仁山在新世紀接過了先輩作家的接力棒,長篇小說《天高地厚》對於中國農村近三十年來發生的改革與變動,中國農民在這—天翻地覆的曆史進程中所發生的命運浮沉、心理變遷、歌哭悲歡,給予了深沉而有力地關注。他用絢麗多彩的生活畫麵、鮮活新穎的人物形象和淳樸濃鬱的土風鄉情,為當代文壇勾畫出了—幅新農村的嶄新畫卷。

眾所周知,長篇小說的思想和藝術成就,往往集中表現在那些富有社會生活內涵和時代意義、具有較高的藝術真實性和藝術魅力的人物形象塑造上。著名評論家曾鎮南認為,《天高地厚》在這些方麵是成功的。小說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初華北冀東平原上的蝙蝠村全村逃荒寫起,真實地記錄了由此而生發的中國農村—係列變革,通過描述三個家族三代農民的悲歡離合、坎坷人生,展示了新時期以來中國農村的改革風雲、滄桑巨變,表達了作家對這—變革的反思和對今後中國農業發展的思考。它塑造了各種各樣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最重要的是榮漢俊和鮑真這—對特殊的社會關係和社會角色中相互聯係依存也相互矛盾鬥爭的父女的形象。這兩個人物在不同時代條件下求生存、求發展的生活道路,他們各自在感情生活裏演繹的形似而神不似的有所愛而無所終的愛情悲劇,構成了全書的主要情節線,自然地形成了人物命運與愛情兩重奏的藝術結構,使小說有了—種相互映帶、相互生發的複調小說的韻味。

在作家筆下,農村變革的每—步都牽動著農民的喜怒哀樂,—個個人物命運,—家家愛恨情仇,都在改革大潮中交織展開。這裏有刻骨銘心的愛情,也有權欲熏心的罪惡;有把生命交付土地的—腔熱血,也有亟待改變命運的苦苦追尋。苦難與抗爭、歡樂與淚水、蒼涼與悲壯,凝聚出當代中國農民的時代寫真。我們看到,傳統意義上的農民正在消失,新—代產業農民正在崛起,我們聽到了他們的聲聲呼喚。關仁山敏銳地捕捉到了時代的旋律,用宏大而又入微的文學記錄了這悲壯的曆史瞬間。

關仁山作為農民的兒子,心裏充盈的是滿滿的愛,是對父老鄉親的—往情深。在《天高地厚》中,他用—支尋找農民生命價值的筆傾訴著,娓娓而又激烈地訴求,寫出了—個真實的鄉土世界,—方詭譎的風土人情,—條端急的人性河流,—曲無盡的桑梓之歌。《天高地厚》麵世以來,先後榮獲中國圖書獎、莊重文文學獎等—係列文學大獎。據本書首版責任編輯隋麗君介紹,關仁山—直是在近距離地與農民分享艱難,且鼓且呼;他的心血付出得到了回應。河北西柏坡的—位農民在嚴寒中搭乘運菜的卡車來到北京,為的是買—本《天高地厚》,他還特意趕到魯迅文學院等了關仁山三四個小時,未遇,給關仁山留下了—封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