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寵也認為時機已到,此前明軍還不占絕對優勢,張總督通過朝廷,擬從廣西征調的瓦氏兵、廣東狼土兵和永順、保靖之援兵,相對來說,比鬆散的官軍流兵、世兵都勇猛強悍,現已陸續到達,足可以橫掃倭寇了。
沈四維告訴李天寵,張經準備派參將盧鏜正麵誘敵,另命總兵俞大猷督設伏兵由泖湖趨平望,張網以待。
李天寵完全讚同,答應依張大人錦囊妙計行事,他這邊,將親率湯克寬舟師,由中路擊之,三路官軍會師於嘉興北的王江涇。倭寇一心圍城,王江涇是倭寇登陸巢穴,王江涇有失,倭寇必回師來救,正好甕中捉鱉,他絕對想不到我們斷其後路!
李天寵隨後又歎了口氣。沈四維問他,為何歎氣?
李天寵手指伸進茶盞蘸了一下,在茶桌上寫了個“趙”字。
沈四維立刻明白他所指了。她說:“不必管他,他根本不懂用兵,論官階,也沒我父親大。”
李天寵搖頭道:“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女呀!與你父親如出一轍。趙文華雖是個‘狗尿台’,可他長在金鑾殿上。這種人,做蜜不甜,做醋可是夠酸的。”
原來這趙文華是很有來頭的。他也是進士出身,初在國學,拜在內閣首輔嚴嵩門下,後來索性認了嚴嵩為義父,由此飛黃騰達,先是當通政使,不久因建議修築北京外城而加官工部右侍郎,在浙江倭寇猖獗的日子裏,他向嘉靖皇帝提出了一個荒唐的奏議,希望通過祭祀海神退倭寇,嘉靖皇帝本來迷信神鬼之道,居然準奏,他便以工部侍郎、欽差大臣身份來到浙江。他自恃有幹老子嚴嵩在背後撐腰,根本不把總督張經和巡撫李天寵放在眼中,頤指氣使、獨斷專行。偏偏張經又是個剛正不阿的骨鯁之士,不買趙文華的賬,對他嗤之以鼻。趙文華憋了一肚子氣,便事事掣肘,不斷地寫奏疏說張經和李天寵的壞話。李天寵深感憂慮,怕事情會壞到這個小人手裏,張經總是哈哈一笑,不當回事,說小泥鰍掀不起大浪。
今天,李天寵又讓沈四維多提醒她父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盡管沈四維不以為然,還是答應了,向李天寵一拱手,要告辭回去複命了。
李天寵留她,你急什麼?總不能餓著肚子上路啊!
沈四維不肯等,就讓世伯給她帶幾塊點心,邊走邊吃。
李天寵隻得依她。正好,他這有糕囡,是他孫女剛買來的,糕囡是台州有名的小吃,孫女李芳菲一頓能吃一斤。
沈四維笑了,世伯把孫女都帶上陣了?
李天寵說她是跑來玩,才十三歲,上什麼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