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二(1 / 1)

第八十一章 二

放了董狐狸後,各鎮總兵議論紛紛,無形中給戚繼光很大壓力,譚綸也如啞了一樣,有過一次見麵,他居然什麼都沒說。是禍躲不過,戚繼光問心無愧,索性不去想。不久,張居正派專差持名帖飛奔薊州,請戚繼光到京一見。

戚繼光猜想可能是這件事“犯了”,他倒不覺忐忑,他不貪不占,不結黨營私,上可對天,下可對蒼生黎庶,他並不惶恐。

進了相府書房,張居正坐了上座,戚繼光看見譚綸早坐在那裏,正有滋有味地品著茶。

張居正開門見山問戚繼光,知道叫他進京幹什麼嗎?

戚繼光看了譚綸一眼,答說不知道。

張居正板起麵孔,以居高臨下的口氣訓斥道,你好大的膽子,不經奏報、恩準,就敢自作主張,把朵顏王爺董狐狸放了?

果然為此事。戚繼光毫無懼色,據理而言,他說,我以為,這是懷柔之道,利於國家,國家所求,邊境久安,而不在乎幾顆人頭,攻城略地易,征服人心難。

張居正說,你還振振有詞!我聽了都替你捏了一把汗。我現在可以告訴你,有兩個禦史、三個給事中參你,兩宮太後都震怒了,你真敢冒險啊!

戚繼光早想好了,既做了,就不後悔。況且,如果朝廷連這樣做的好處也不明白,那真太……

譚綸插話道,這不是你一個人的事。你險些把首輔都牽進去。

戚繼光隻好道歉,如是這樣,那太對不住首輔了。

張居正忽又哈哈大笑,他說,人家說你是張居正黨,你承認嗎?古有訓,曰君子不黨,我張居正還有黨了!

看他的神色,這事並未帶來多麼嚴重的後果,戚繼光就奓著膽子詢問,這事平息了嗎?

譚綸說,不平息,你也就不能坐在這兒了。

這話有理,事情鬧大,也許戚繼光得在刑部大牢裏與譚綸會麵了。

張居正告訴戚繼光,他放的韃靼王真給他長臉,就在朝中對戚繼光一片攻擊、譴責時,董狐狸帶人來京進貢了,而且保證永不犯疆。

戚繼光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譚綸說,好險啊,其實即使放人,你也應奏準朝廷。有過,也不是你的事了,你沒必要擔這個風險。

張居正反倒特別欣賞戚繼光的膽識,若那麼四平八穩,也就不是他戚繼光了!

戚繼光內心為有這樣的知己而慶幸,如無恩相這樣庇護,他很難逃過這一劫的。

張居正嘿嘿一笑道,庇護?你也未必買賬啊!不是一邊喝酒一邊罵我中庸嗎?

戚繼光目視譚綸開玩笑地說,好啊,你把我賣了。

三人不禁撫掌大笑。

張居正告訴戚繼光,這次在後麵興風作浪的,北邊九鎮總兵裏就有四個,但卻沒有大同、宣府的兩位,為什麼?明知他們冒功,你不究其過,人家也總得有個報答呀!

一聽這話,戚繼光一時不知該怎樣回答,這樣的“中庸”看來也需要了。

譚綸破解道,有些事,要旗幟鮮明,有些事,不妨糊塗些。

張居正自有他一套為人處世哲學,切不要以為你會讓所有的人說你好。風氣好,好人多,風氣壞,好人少。用人也一樣,所以掌政以來,張居正用人隻用其所長,短處若與所任職無關,可不去計較。

聽了這話,戚繼光有頓開茅塞之感,這需要心胸,真是宰相肚裏能行船啊。

張居正現在身居首輔高位,聽到的都是褒獎、頌揚,可張居正明白,官位越高,得罪人的機會越多,想升官的升不成,怕丟官的丟了官,在所難免。有時他想,等他死後會怎麼樣?不挖墳掘墓、鞭屍三百就算不錯了。

他竟說得如此悲觀!戚繼光根本不信,這怎麼會?

張居正說世事難料,翻翻史書就明白了。

史書戚繼光沒少看,這樣的例子也綿綿不絕,但能在高位時就看得如此透徹的,怕就沒有幾人了。戚繼光不得不由衷地欽佩張居正,想不到,坐在宰相椅子上的人還有這種隱憂意識和清醒頭腦。

張居正不想說這些了。他不勝酒,也從不留人喝酒,今天卻要破個例,要陪他二人喝幾杯。看起來,他是高興的,無疑,戚繼光是他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