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一
從北京奔喪回來,戚繼光大病一場,也像突然間蒼老了許多。
兒子在床前喂他藥,問道,爹,你是常勝將軍嗎?
戚繼光反問,誰說的?
祚國說是登州的娘說的。
戚繼光淡然道,世上哪有常勝將軍,勝敗乃兵家常事呀。
這時王升和進來,問他今天感到好些嗎?
戚繼光說,好多了。叫舅舅惦記著。
王升和說你這是內感外傷,養幾天就好了。譚大人是多好的人啊,可惜,好人無好壽啊!
戚繼光歎口氣,問他什麼時候回登州?
王升和說他早該走了。可他左右為難。他不能一個人回去呀!不帶祚國回去,夫人能饒了他嗎?來時講好的,一定把祚國一根汗毛不少地帶回去。她追幾封信過來了,一個勁催呢。
戚繼光問祚國,你願意跟舅爺回山東老家嗎?
祚國搖頭,絕不再回登州去,他說要跟爹當將軍。
王升和說,你這個小沒良心的,你變得可真快!你娘白疼你了。
戚繼光勸舅舅,該走就走吧。他做主,孩子留下了。
王升和很為難,他倒不是怕回去落埋怨,王夫人也挺孤單的,早已和祚國相依為命了,這不是要她命嗎?
這是沒法兩全的,如今再離開祚國,不同樣是要沈四維的命嗎?況且沈四維是個誌趣高雅的人,戚繼光更願意選擇她來課子。見王升和還想嘮叨,戚繼光早扭過頭去,沒再說什麼。
王升和走後沒幾個,這天,戚繼光正在公事房裏整理自己的詩集《橫槊稿》,沈四維進來說,相府公差送來一封加急信。
說罷遞上信,戚繼光拆開火漆封口,看後茫然半晌。
沈四維問是怎麼了?
戚繼光呆了一下,原來是張居正老父過世了。
沈四維鬆了口氣,她拿過信,邊看邊說,生老病死,世所難免,這還值得你這麼傷感嗎?咱們該上禮就上禮吧。
這哪是傷不傷感、隨不隨禮的事呀。戚繼光為什麼心裏不落體?這其實是關乎天下社稷的大事呀。原來按明王朝定製,自聞喪日起,不計閏,喪父母之官員必須辭官回家守製二十七個月,其間不得保奏奪情起複!
沈四維也覺得不簡單了,張居正是國之柱石,皇帝還小,他是國家須臾不可離開的人啊,他一旦回鄉盡孝,那朝中還不得出亂子呀。
戚繼光說,幸而兩宮太後對他破例“奪情”了,隻給他三個月假,回江陵葬父。就這三個月,也夠漫長了,誰知道那些怨恨張居正的人會不會利用這機會朋比為奸,對他落井下石,形成倒張浪潮?
是啊,沈四維也深感朝廷離不開他呀,皇上沒成人,兩宮太後是女流,國家大事都得由他拿主意呀。好在“奪情”了,三個月裏,張居正隻要悉心控製,當不會有大亂子。
戚繼光想得更遠,“奪情”對天下可能有利,這對張居正並非好事。
沈四維不明白這是為什麼?
守製二十七個月,這是本朝規矩,盡管守製長短有別,卻是曆代相沿如此。孝為先嘛。所以戚繼光認為,盡管有“奪情”先例,很容易成為別人攻擊的口實。
沈四維問,說他戀權?
可不是!張居正的治績,日後史家會有褒貶不一的評論,一些史家曆來視儒法為截然不同的兩家。
沈四維問,那張居正一定是法家了?
戚繼光分析,諸葛亮是“外儒內法”,王安石變法,被史家譏諷為“急功近利”,張居正是大權獨攬,敢作敢為,他是有明以來最有作為的首輔,但朝野隱藏的仇怨也是顯而易見的。戚繼光看不透將來史家會給他寫上怎樣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