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二(1 / 1)

第八十二章 二

戚繼光抱病弱之軀帶兵巡邏。陪他的是胡守仁。衛兵都在後邊遠遠地跟隨。

因為這是戚繼光他們倆一同巡邊的最後一次了。戚繼光格外感到傷感。此前胡守仁已接到兵部調他升遷的勘合,戚繼光本不該拉著他再來巡邊。他問胡守仁,你不怪我吧?

胡守仁說,恩師說遠了。這麼多年,從南到北,能跟戚繼光到底的,隻有胡守仁了,王如龍、陳大成、楊文、張元勳、朱鈺都陸續從他身邊調走了。胡守仁說自己是最幸運的,他多想跟他到致仕呀。

戚繼光說,傻話,有我壓在你頭上,那你什麼時候能當上總兵啊。

兩人信步走著,戚繼光顯得很傷感,他隻想跟胡守仁多說說話,真舍不得他走。前幾天接到凶信,王如龍也去世了,在他之前,丁邦彥、朱鈺也先他而去,湯克寬在炒蠻犯邊時,戰死在遼東,一個個都走了……想起在浙江的日子,怎不令人傷懷!

胡守仁安慰他,恩師應保重自己,生死有命,富貴在天,這都不是人力可強求的。

戚繼光豈不知這個常識?他覺得自己老了,本應再為朝廷盡些力。可是……

胡守仁勸他,就別難為自己了。戚繼光在南邊,掃平了浙、閩、粵猖獗一時的倭寇,到北邊,四戰韃靼,使他們徹底畏服,老老實實稱臣納貢,人都說他是靖邊的福將,是當今的衛青、霍去病呢。其實,衛青、霍去病也不能跟戚繼光比,戚繼光的幾大本兵書,是要流芳百世的呀!

戚繼光矚目莽莽荒原,心馳如奔馬。按他的意思,要帶十萬大兵深入大漠,徹底擊垮他們,大明北邊才是真正的一勞永逸。可惜,連張居正都不支持他,朝中還有誰是他的倚靠?壯誌難酬,怎能不苦悶。

胡守仁勸他不必為此煩惱,戚繼光對自己太苛求了,換了別人,沒戰事才好,樂得清閑自在。朝廷有朝廷的難處,咱們當臣子的盡力就行了。

他們不覺來到了小河畔,肖隆墓就在前邊,但見墓上青草萋萋,有人在墳前新栽了一棵鬆樹,樹下圍了堰,好像剛澆過水,泥土還是濕的。

戚繼光下馬,走到墳前默立,他仰頭想想,哦,昨天是肖隆的忌日。這一定是戚嫻來栽的樹。

胡守仁指著墳前一堆紙灰說,是,紙灰還在。

戚繼光喃喃地說,肖隆是自己最對不住的人,深深地傷害過他。他可能在泉下也記恨自己。

胡守仁說不會。最終不是接納了他嗎?

戚繼光卻不肯寬恕自己,不,你不懂,劃在心口上的刀痕,是一輩子不能平複的。戚嫻說得對,我那時怕他和妹妹結合,就是怕牽連自己,怕大風刮走了自己的烏紗帽啊!

他的自省,讓胡守仁很感動,一時不知該怎樣安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