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愁絕,楊柳花飄雪。終日行人爭攀折,橋下水流嗚咽。
上馬爭勸離觴,南浦鶯聲斷腸。愁殺平原年少,回首揮淚千行。
《清平樂·洛陽愁絕》溫庭筠
進入這首詞,首先進入的是一種風景。這首詞,帶人們來到美好的春暮時分——當時正值洛陽城楊花柳絮紛飛,詞人置身其中,備感惆悵。這是為何呢?一切皆因古人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折柳枝,以贈送遠行人。
這首詞寫的正是平原少年,遠行惜別。隻是乍看這一首,不管是在遣詞或是意境的勾勒上,都比之前的溫詞有了本質上的改變:溫庭筠寫詞向來綺怨柔弱,但這首詞通篇卻透露著一股深沉的悲壯,算是他的作品中少有的展現男兒悲壯情懷的詞作。
“洛陽愁絕,楊柳花飄雪。”在這個隨處飄灑著楊柳花的時節,我在洛陽城裏,與親愛的友人送別。按照古人的風俗,送別友人需折柳枝相贈,所以我折斷了橋頭低垂到眼前的這一段,將飽含著不舍深情的柳枝親手遞到友人手中。橋下,此時此刻,仿佛流水也像讀懂了我依依惜別的心思,竟不知不覺傷心地嗚咽起來。溫庭筠將自己對友人的一片赤誠之情,巧妙地融於岸邊的垂柳、橋下的水流,借描寫身邊的景物來抒發自己對友人不舍的心情,實乃生動、形象,勾畫出一幅惜別的友情圖,栩栩如生,盡現眼前。
“送君千裏,終須一別。”柳枝也送了,臨別的囑托也已道盡,終於到了不得不分別的時刻。此時,朋友們圍著那將要上馬啟程的人,紛紛勸告飲盡杯中酒。少年於是痛飲一杯,跨身上馬,然而正是在那一刻,忽然感覺到,別離滋味又一次湧上心頭:一旦離開洛陽,自此與各位好朋友分別,此去天涯海角,當是何等地牽腸掛肚。想到這裏,忽然聽到一陣清脆的黃鶯啼叫,叫聲淒厲,似聲聲勸人留下,直聽得肝腸寸斷,不忍真的離去。於是便唯有“回首揮淚千行”。隻見他離愁萬種,獨自騎在馬上,步步回首,頻頻揮淚。淚光中,橋邊友人們的臉漸漸模糊,那時那刻,誰知他心中真實的痛楚?眼淚是擦不幹的,友情是這般難以割舍,但終須離去,帶著這剪不斷的情感,決絕離去。溫庭筠隻用幾個簡單的場景,為我們演繹出了一副難舍難分的悲壯情懷。
因這首詞通體毫無脂粉之氣,曾有人稱讚其“悲壯而有風骨”,因此推測這是詞人在仕途不順、被貶之時所作。世人皆知溫庭筠寫詞“婉雅清麗”,然而這首詞卻是個例外。
通過一係列具象的事物,諸如“花飄雪”、“水流嗚咽”、“鶯聲斷腸”、“揮淚千行”等,將友人之間那種難舍難分的情境真實地再現,感人至深。特別是當平原少年無可奈何地揮手淚千行時,全篇的悲壯之情達到一個高潮,正如前人所評說的:“悲壯而有風骨。”
燕趙之地,地傑人靈。自古以來多出慷慨悲歌、熱血尚義的正義之士。其中尤以趙國的平原君名氣最大,他為人耿直不屈,好仗義疏財、救人於危難困苦,與齊國孟嚐君田文、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合稱“戰國四公子”。
燕趙之民講氣節,重承諾,輕生死,質樸厚道。好酒、好歌、好結拜,燕趙之風就是一杯烈酒,一曲豪歌,一群生死之交,一副錚錚鐵骨。
然而有著再深厚感情的朋友,也終有分別的一天,正所謂“天下無不散之筵席”,歡樂趣,離別苦,多情自古傷離別,這是人之常情。同樣寫離別主題的還有唐人鄭穀,他在《淮上與友人別》中寫道:“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意寫友人江畔臨別,楊柳生愁,風笛數聲,讀來別有一股訴說不盡的傷感,又有一種決絕斬斷愁緒的男兒性情。
“愁殺平原年少,回首揮淚千行”一句被稱賞為“洵情至語也”。由此可見,溫庭筠也不全是一個輕薄的浪子。雖然他生平喜好追逐管弦之音,喜歡寫綺豔之詞,但他也有慷慨悲壯的一麵,也有不足與外人道的蒼涼心境,也有流水鶯聲愁斷腸的悲傷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