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李清照
這首《武陵春》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創作於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年)避亂世居金華的時候。這首詞描述了作者在暮春時節的所見以及由此產生的感受,抒發了她因國破、家亡、夫逝、漂泊無依等種種苦楚而產生的消除不掉的思緒。
這首詞有著高超的寫法,從外到內,由表及裏,層層深入,步步開掘,上半部分側重於外形,下半部分多偏重於內心。“風住塵香花已盡”一句已達至境:不僅寫出了之前風吹雨打、落紅成陣的情景,還描繪出一種雨過天晴、落花為塵的韻味;既寫出了作者在下雨天不能夠出外的苦悶,又寫出了她憐春憂傷的感慨,真算得上是意味深長。“日晚倦梳頭”、“欲語淚先流”這兩句是對人物的外部動作和神態的刻畫。此處所寫的“日晚倦梳頭”,又是另外的一種心境。在這個時候她因金人南下,經多次喪亂,自己深愛的丈夫趙明誠已經去世,自己孤身一人流落金華,麵對著一年一度的春色,怎能不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心生悲涼,感到萬事皆休,無窮索寞。所以她日高方起,不屑梳理。“欲語淚先流”,是鮮明而又深刻的寫照。李清照在這裏的淚,先用“欲語”來做鋪墊,接著才是讓淚流滿麵,簡單五個字,看似平易,卻有著很深的用意,心中那種難以控製的憂愁一下子發泄出來了,感人肺腑、動人心弦。
詞的後半部分重點寫內心的感情。她一開始連用了“聞說”、“也擬”、“隻恐”三個虛詞,來作為起伏轉折的契機,一波三折,非常感人。第一句“聞說雙溪春尚好”詞調轉起,詞人剛才還以淚洗麵,一聽到金華郊外的雙溪春光明媚、遊人如織,這個平日喜歡遊覽的人再也控製不住自己的興致了,“也擬泛輕舟”了。“春尚好”、“泛輕舟”這些輕鬆的措詞,節奏明快,恰如其分地表達了詞人那一瞬間的歡喜心情。而“泛輕舟”之前著“也擬”二字,在這裏也顯得婉轉曲回,說明作者之前根本沒有出遊的興致,隻是一時興起,且沒有多麼強烈。“輕舟”一詞是對下文愁重所做的鋪墊,至“隻恐”以下二句,則是做足鋪墊之後來一個猛烈的跌宕,讓感情顯得無比深沉。上半部分所說的“日晚倦梳頭”、“欲語淚先流”的原因,我們也從這裏找到了答案。
這首詞在藝術表現上有著鮮明的特點,那就是多種修辭手法的組合運用,尤其是比喻。比喻在詩歌中是比較常見的手法,但是要用得新穎、恰如其分,卻並非易事。比喻用得好能夠把精神化為物質,把抽象的感情化為具體的形象,饒有新意,各具特色。在這首詞裏,李清照說:“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也是用誇張的比喻手法來形容“愁”,但是她自鑄新辭,而且用得分外自然妥帖、不著痕跡。讀者說它自然妥帖,是因為它承上句“輕舟”而來,而“輕舟”又是承“雙溪”而來,寓情於景,渾然天成,構成了完整的意境。
李清照不僅有超群的才華、高深的知識,而且還有崇高的理想和豪邁的抱負。她在古代文學領域裏取得了多方麵、深層次的成就。她的作品在當時高標一幟、卓爾不凡。其中最成功、影響最大的當屬她的詞。她的詞作可以說在藝術上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傲立詞壇,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藝術風格——“易安體”。她不講求華麗的辭藻,而是提煉富有表現力的“尋常語度八音律”,使用近乎白描的手法來表現對眼前景物的敏銳感觸,通過細膩的刻畫、微妙的心理活動,表達豐富的感情體驗,塑造生動鮮明的藝術形象。在她的詞作中,都是真摯的情感與完美的形式相互交融,渾然天成。她把 “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的婉約風格發揮到了極致,以至於摘得了婉約派詞人“宗主”的桂冠,成為婉約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時,在她的詞作中筆力橫放、鋪敘渾成的豪放風格,又使她在宋代詞壇上獨樹一幟,從而深刻影響了後來的詞人們。她高超的藝術成就博得了後世文人的高度讚揚,贏得了“千古第一才女”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