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裏,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蘇軾
相傳這首詞還有一個不一般的來曆:蘇軾的朋友章質夫曾經寫了一首詠頌楊花詞《水龍吟》,在當時口碑極好。為了和朋友的詞,蘇軾在保留原韻的基礎上寫了這首詞並寄給了他的朋友。
通過豐富的想象和獨特的藝術構思以及運用擬人化手法,詞作者將詠物和寫人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即物即人,兩不能別”。整首詞寫得聲韻諧婉,纏綿動人,充分說明蘇軾也可以將手中的詞寫得很婉約。
上闋第一句“似花還似非花 ”使人眼前一亮,多了許多玩味。看上去一方麵像是在詠物象,一方麵又像是言情,靈活地寫出了楊花那種“似花非花”的奇妙姿態:說它“非花”,可是它的名字卻叫楊花,和其他的花朵一樣,一起在春天開放,然後在秋季凋零,說它“似花 ”,隻因為它沒有花的芬芳,而且形態十分嬌小可人,隻是暗暗地隱藏在枝頭,並不為人所重。
第二句寫道“也無人惜從教墜”。一個“墜”字深刻地體現出楊花飄落的情景,而一個“惜”字,則表明作者對它的喜愛和珍惜,而無人惜,是說天下雖然有很多喜愛花朵的人,可真正疼惜楊花的人自古以來就很少。
“拋家傍路 ,思量卻是 ,無情有思”三句承接第二句中的“墜”字,寫楊花墜落滿地的宏大場景,楊花掉落不叫掉落,卻說成是“拋家”,看起來這是一種無情的表現,但其實背地裏卻有一股常人難以尋覓的心思,就像杜甫所寫的“落絮遊絲亦有情”。從這裏可以看出,蘇軾是用擬人的手法來讚頌和描寫楊花的,這和下文的主旨更是一致。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這句起著十分明顯的轉折作用,從楊花跳到了柳樹身上,並且將柳樹想象成一個思婦,可謂匠心獨具、想象奇特。
緊接著,下麵這句話借楊花的飄舞來寫一個女子思念丈夫,從而所展現出的那種不安定的神態、動作等,詠物生動逼真,充滿真情實感,可謂緣物生情,以情映物,最終達到情景交融。
下闋開頭“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以落紅陪襯楊花,由衷表現出作者十分疼惜楊花的情懷和筆觸。
繼之以“曉來雨過”,寫的是下過一場大雨後,這些飄落在地的楊花最終去了哪裏呢?然後給出他的答案,原來是“一池萍碎”,最後全部都落到了池塘裏。
以下“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這裏是借用一組數字展現出作者惜花的感情。楊花的最終歸宿和詞人的滿腔憐惜水乳交融,將詠物的感情升華到頂點。
篇末“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總收上文,既給了這首詞一個恰如其分的結尾,也給人留下了無盡的思索和懸念。
眼前的流水並不是真的流水,此時已經化作思婦的淚水;然後又將這因思念之情而升起的相思想象成一朵朵的楊花,可謂是虛實相間,妙趣橫生。
讀完這首詩,我仿佛看到一個麵容姣好的婦人,此時正端坐在窗台前,望著窗外正隨風飄舞的楊花發呆,她或許是想到了那個已經離家三年的丈夫,現在窗外春色正好,不知道丈夫走到了哪個地方,不知道此時此刻是否和自己一樣,正飽受相思的煎熬。
她或許是有些後悔的,後悔當初丈夫在收拾行李的時候,沒能一把將他攔下,讓他從此留在自己的身邊。
忽然想到那個不知愁苦的閨中少婦,“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是啊,外麵春光大好,到處都是生機一片,外麵的天地廣闊,出了家門的男人,還願意為自己管住他的那一雙桃花眼嗎?
如果他有幸考中了,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夢想,那自然是件好事,可是如果因此,他忽然嫌棄自己隻是一個鬥字不識的鄉村少婦,一心想要尋覓一個門當戶對的愛人,自己可該怎麼辦呢?
一想到這裏,她的心裏一瞬間又充滿了懊悔。
女人,你的名字叫脆弱,為什麼總將主宰命運的繩索輕易就放到別人的手裏呢?這首詞裏的楊花一般的女子是這樣,蘇軾為她們感到惋惜和可憐,所以才會寫楊花,用楊花比喻女人。由此可見,這首詞的主旨是這樣的:天底下疼惜女子的男子自然有很多,可是有誰是真的肯疼惜楊花一般的女子呢?
笑問楊花花不語,點點都是離人淚。
正是這樣的眼淚,賦予蘇軾哀愁,但也正是這位詞人尖銳、鋒利的筆鋒,使得人們意識到楊花以及如它一般的女子的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