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橫侵蘸暈霞,湘川風靜吐寒花。遠林屋散尚啼鴉。

夢到故園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裏照平沙。

《浣溪沙·山色橫侵蘸暈霞》蘇軾

蘇軾的這首詞大約寫於宋朝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蘇軾於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考中進士,不久母親就病逝了,蘇軾回家料理母親的喪事,事情辦妥之後從家鄉返京,這首詞就是作於回京的路上。

近處蒼翠的山色畫麵巍峨相連,遠處的天空布滿了絢麗多彩的晚霞,與眼前的山色相互輝映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古荊州地區已經到處充斥著涼寂的秋風,即便是多麼微小的塵土也不沾染,菊花異常地嬌媚,用盡渾身的力氣努力開放著。在遠方,一片片的樹林掩映著處處村落,還來不及仔細端詳,這一畫卷似乎已經被傳來的烏鴉的啼鳴所打破。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在,中國人安土重遷、背土思鄉的情懷一直都是非常濃重的。在現實與理想麵前,青年人追求使命的過程似乎並不是單一的,它往往已被埋下了背井離鄉的種子。在一代代宦海沉浮、縱橫商海的人群中,有多少子弟誤把他鄉當作故鄉?人們總是共同向往著葉落歸根。無論是誰,當他背起行囊,奮鬥他鄉的時候,他的心無時無刻不是朝著家的方向的。特別是在親人病故的時候,或是親朋有疾的時候,這種思家的情緒就顯得非常強烈。這正如蘇軾作品中的“回到故鄉”、“倚窗南望”,盡管如此,殘酷的現實隻給他“多少路”、“隔天涯”、“明月千裏照平沙”。低頭抬首之間全是無盡悲涼,大街小巷之處不見任何知音,實在是悲涼至極。生命就是這樣,歲月長流,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