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月黃昏庭院,
語密翻教醉淺。
知否那人心?
舊恨新歡相半。
誰見?誰見?
珊枕淚痕紅泫。
《如夢令·纖月黃昏庭院》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年),字容若,原名成德,為避太子保成的名諱而改成性德,號楞伽山人。屬滿洲正黃旗,中堂明珠的長子,生長在北京。小時候特別好學,是書便窺,深諳傳統學術文化,特別喜歡填詞。於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進士,被授予乾清門三等侍衛,隨後升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經出行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入侵我國東北情況。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患急病去世,年僅31歲,葬於北京海澱區上莊皂甲屯。
納蘭性德雖然隻活了31歲,但卻留下了豐富的著作:《通誌堂集》二十卷(含賦一卷、詩詞各四卷、經解序三卷、文二卷、《淥水亭雜識》四卷)、《詞韻正略》;輯《大易集儀粹言》八十卷、《陳氏禮記說補正》三十八卷;編選《近詞初集》、《名家絕句鈔》、《全唐詩選》等書。而且,這些多是其公幹之餘完成,具有驚人的筆力。
詞作是納蘭性德的主要成就。現存納蘭詞共348首,刊印為《側帽》、《飲水》集,後稱為《納蘭詞》,風格清新雋秀,哀感頑豔,有南唐後主的風格。
納蘭性德在這首詞中毫不吝惜自己的感情,綿綿情意慢慢變得磅礴起來,終於在最後“誰見?誰見?珊枕淚痕紅泫”這幾句中徹底釋放出來。驚歎這個男子竟是那麼易感的人,甚至是太過細膩。但正是這種別的男子所不具備的溫柔,才讓納蘭詞更加魅力無限,兼有男人的直率和女人的柔媚,所有這些都化成了其作品獨特的美。
在《飲水詞》中,納蘭性德寫的是與他的戀人歡聚一起的情景,裏麵有很多“黃昏”、“燈影”、“深夜”等詞語。仿佛隻有晚上才能與戀人相見,隻有晚上的印象在他的記憶裏非常鮮明深刻。大概是那些富貴人家原本就有遲眠晏起,俾晝作夜的習慣,況且納蘭性德是個公子,白天要在書房讀書,要學習騎射,放學歸內時,差不多天色已晚,因此所寫詩詞以“夜景”居多。這首《如夢令》也是這樣。
這首詞的前兩句是對往日感情的回憶。那個時候,正好是黃昏,一輪新月籠罩整個庭院,雖然沒有落霞孤鶩,卻有長天秋水。詞人十有八九是因為心有牽絆,所以就借酒消愁。但是戀人卻翩然而來,悅然相伴,說著綿綿的情話,情意真是纏綿,原本濃濃的醉意都被這些纏綿給驅散到九霄雲外了。這回憶的甜美,如飲醇醪。
後麵一句“知否那人心”把詞人從美好的回憶裏帶到了殘酷的現實中。真不知道離別後,戀人心裏怎麼想,說不定早就把自己忘了,雖說“舊恨新歡相半”,事實上很有可能迷上新歡,而忘記舊恨。這裏仿佛句句都是埋怨的語氣,聲聲都是質問了。有道是多情自古空餘恨,埋怨也沒有什麼用處,所以詞人隻好幽獨孤單,相思彷徨,以淚洗麵而不能入睡。詞人寫到這裏,肯定是想起了南宋詩人陸遊和他的妻子唐琬的愛情悲劇。陸遊和唐琬成親伊始,琴瑟和諧,感情彌篤,但是他母親不悅,終致兩個人分離。幾年過後,在一個暮春時節,重遊沈園時,兩人又邂逅,陸遊心中無限惆悵,唐琬為他敬酒,陸遊追憶往昔,忍不住賦詞一首,題為《釵頭鳳》。這首《釵頭鳳》裏這樣寫道:“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鮫綃透”。這句“淚痕紅■鮫綃透”,事實上就是納蘭的 “珊枕淚痕紅泫”一句的出處,謂因為流了過多的淚,臉上的紅脂粉和著淚浸透了手帕,可見有多麼傷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