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看著兩顆滴血的人頭,對陳玄禮說:“總該有個法度,怎麼可以這樣幹!”陳玄禮惟惟答應,向那幾名士兵喝了一聲,他們微微後退,長竿也放了下來。
高力士轉身想回驛亭,聽到動靜的玄宗已走了出來妃本來想跟出來,被玄宗擋住,站在門內聽著。身旁有一名宮女和一名內侍遮掩。
圍驟的人數仍在增加,等玄宗出來時,大約已有六七百人了。
玄宗聽了高力士的奏報,回頭對躬身而立的陳玄禮說:“好吧,可以宜布辜相的罪狀,現在讓大家先歸隊然後再行賞賜。”陳玄禮沒有作聲,他手下的軍官和士兵也沒有任何反應。
高力士催促陳玄禮執行皇帝命令。
陳玄禮仍不作聲,軍士又開始騷動,慢慢向前靠攏。
高力士用身體護住玄宗,狠狠地瞪著陳玄禮。
陳玄禮頭上又冒出汗珠、他努力使自己鎮靜,向玄宗奏報說:“將土們以為楊國忠已經正法,貴妃不宜留在陛下身旁,請陛下割愛。”猶如晴天篇靂,猶如萬雷轟頂,玄宗全身一顫,搖晃一下,差點倒地。
他實在無法回答陳大將軍的要求。
士兵們又在騷動,陳玄禮再次啟奏:“請陛下割愛正法!”玄宗沒有正麵回答陳玄禮,隻是說了一聲:“讓我自己處理吧!”就轉身進人驛內。
高力士委婉地對陳玄禮他們說:“玄禮,各位將軍,士兵們的要求完全在情理之中,隻是不要太得急迫,給陛下一點時間吧。”玄禮很堅決地說:“今眾怒難犯,將士不達目的,絕不會歸隊的。”高力士讓大家稍等,他招呼韋愕一同進去。
他們的身後又傳來呼喊聲和兵器敲擊聲。
皇帝在驛內,倚杖俯首而立,他驚恐、憤怒、悲哀,一時說不出話來。
“皇上,”貴妃悲切地叫著,她完全聽見了外麵的對話,知道自己不能免死,不忍見皇帝如此難過,主動說出,“讓我去吧!”玄宗一把抓住貴妃的手,淚流滿麵,一個曾叱吒風雲的人物,一個把大唐帝國統治推向巔峰的風雲人物,一個手握大權40多年的太平天子,如今竟是這樣的軟弱無力,連自己心愛的女人都保護不住,還不如老百姓的匹失匹婦,他把貴妃擁到懷裏,想最後再看她幾眼。
外麵的喊聲又響起來了,麵且聲音又近了許多,可能是逼到台階跟前了。
“陛下,我以死謝罪!”貴妃自知不免,再次悲淒地說口“玉環,看來你我都將不免。”玄宗說罷又嗚咽起來。
高力士和韋愕進來,見狀連忙跪下,口中說道:“陛下、貴妃,老奴今天實在是無能為力了。”說罷,眼淚也流了出來。
韋愕則比較冷靜,向玄宗請求說:“安危就在眼前,請陛下割愛。”玄宗說:“貴妃在深宮,不預政事,楊國忠謀反,與貴妃何幹?”韋愕說道:“貴妃固然無罪,但軍士已誅國忠,貴妃在皇上身邊,軍心不安。軍士安則陛下安,望陛下割愛。”玄宗仍低頭沒有回答。
外麵的喊聲更大了,陳玄禮和兩位龍武將軍跨了進來,頭上血跡斑斑的韋見素也進來了。
力士不再等玄宗說話,大聲說道:“請陛下賜死貴妃,以慰軍士!”貴妃也急叫著:“陛下,讓我去吧!”韋愕看到三位武將已到亭門,時間緊迫,來不及思考,脫口而出:“諸將士已誅宰相,貴妃不宜供奉左右。”“貴妃無罪啊!”玄宗突然大喊一聲,聲音淒厲,悲憤,聽之如萬箭穿心。
高力士又重複了韋愕的話:“貴妃誠無罪,將士心不安啊!將士安則陛下安啊!”貴妃再次讓內侍張光韜傳諭:“願以死殉國,請皇上下旨。”高力士趕快來到門口,對著兵士們喊道:“皇上準許將士們奏請,即賜死貴妃!”韋愕也來到異亭門口,對仍在喧嘩的兵士喊道:“皇帝體察將士心情,立即賜貴妃死!”陳玄禮和兩位將軍也齊聲喊道:“皇帝賜貴妃死!”高力士對陳玄禮急促地說:“大將軍,皇帝已下旨了,將士應呼萬歲!”說著他高聲呼起來,陳玄禮和另外兩位將軍也呼起來,士兵中間也有人呼了起來釋亭裏麵,玄宗衝人內室,不顧一切地抱住貴妃,泣不成聲自知死不可免,貴妃反而鎮靜一些了,她抑製住自己的悲哀,從容安慰玄宗說:“陛下,形勢如此不可太傷心,你亦當自重,力求得免。”“玉環,我枉為五十年太平天子,竟不能保全你!”玄宗幾乎是號陶痛哭了。
“三郎,不要說了,我知道,你珍重。你還記著,七月七日之事嗎?”“我怎麼不記得?可是眼下”“你記得我就膜目了!”貴妃淒然一笑,滿臉珠淚,如帶雨梨花。
高力士過來,急切地說:“時機難得,貴妃,陛下力不能及,請貴妃自便。”貴妃脫開皇帝懷抱,肝腸寸斷,依禮跪別皇上,說道:“陛下珍重,臣妾長辭了!”玄宗已勵不欲生,身體站立不住,兩名內侍盡力扶持,不讓皇帝倒下去。
高力士對貴妃跪下,請道:“時間已到,請貴妃人佛堂。”貴妃無限淒涼地看了高力士一眼,想到16年前他把她從壽王身邊接來,送到玄宗身邊。今天他又將把她從玄宗身邊領走,送到另一個永不複返的世界。“備帛,為貴妃送行!”時勢緊急,高力士又代替玄宗發布命令。
內侍們忍痛攙扶貴妃向佛堂走去,屋內玄宗又發出淒厲的叫聲:“玉環,玉環,等我,好像被人拉了回去。”貴妃聽到這絕望的喊聲,她沒有回頭,她不忍回頭,也不能回頭,隻是木然地任內侍攙扶著向佛堂走去她腦中浮現出許多熟悉而遙遠的幻影:蜀中山水、東都風情;養父母慈祥的而龐、壽土年輕俊美的身影;驪山宮中的初次歡會,長生殿裏的竊竊私情。楊貴妃—這個美豔殊態、歌舞絕佳的曠世佳人,帶著對生活的無盡遺憾,對生命的無限留戀和說不清道不明的滿腹孤疑,無言地離開了喧囂的塵世。
一個美的生命在普渡眾生的佛堂裏消失了。
這一天是天寶十五載六月十四日,是她剛過完38歲生日的第13天。高力士把貴妃的屍體裝進轎子,運進驛站庭院,請陳玄禮等人驗明,然後用錦被裹了,葬在離驛亭不遠的山坡上。
高力士剛剛做完這一切,南方給貴妃送荔枝的傳到了,玄宗看見滴著露珠的荔枝,悲痛欲絕,讓高力上趕快拿去祭奠貴妃。
陳亥禮等人整頓軍隊,護送玄宗,繼續向西進行。
玄宗臨行時,回頭遙望貴妃葬處,哨然長歎道“玉環,永訣!我抱恨終天了!”虢國大人和他的兒子裴微、楊國忠之妻裴柔和國忠幼子楊稀等人逃到陳倉(今陝西省寶雞市東),縣令薛景仙帶人追捕,虢國夫人自殺未遂,被投進監獄,她呼吸急促地問:“你們是官還是賊?”獄吏回答:“兩者兼有。”夫人血卡咽喉而死。
至此,楊氏家族全被誅死。
大唐帝國曆史上顯赫一時的風流人物,就此煙消雲散了。
楊貴妃是在大唐帝國走向強盛的主旋律聲中登上曆史舞台,又在大唐王朝內亂迭起、國力衰微之時離去的,她的一生和大唐王朝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國人中有人說:楊貴妃是導致唐王朝衰落的罪魁禍首,是典型的“禍水”賊根。
有人說:楊貴妃是無辜的,她是封建王朝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日本人則悄悄地把她從天朝接往日本,讓她繼續活躍在東該的舞台上。
總之,楊貴妃是中華民族曆史上一個無與倫比的美麗女性,一個引人注目的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