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譚蘭芳一拍即合,秦雅便在家裏頭整理剩下的田螺。
鯽魚早已經被她全部炸熟,放置在屋裏頭風幹,打算製成魚幹。
剩下的田螺也已經泡了有三天三夜了,泥沙什麼都清理的差不多了,是時候撈出來了。
把泡著田螺的鹽水倒掉,換成清水好好清洗了一番,又挨個用剪刀剪去田螺尾部,全部倒在鍋中,添柴火煮開。
煮了約莫了三四個時辰,等螺肉都從殼子裏頭脫落後,秦雅把肉和殼子分開,徹底把肉單挑出來放在一旁的碗裏。
挑完這些螺肉費了不少時辰,有好幾十斤田螺,肉挑了滿滿五大碗。
帶著殼子費勁,這裏的人也未必會懂得怎麼吃,秦雅想了想,不如索性將肉挑出來,估摸著這裏的人也沒見過田螺肉,定然以為是珍饈佳肴。
做完這些,她去隔壁找了譚蘭芳。
譚蘭芳也早就準備好了,就等著秦雅過來喊自己了。
兩個人用瓷罐將田螺肉裝著,又采了不少野果子,以及譚蘭芳家裏頭的幹辣椒,準備好原材料,一起往鎮子上的集市裏頭去了。
秦雅自打穿越過來,還沒出過村子呢,全靠譚蘭芳帶路。
二人走了一截子土路,就到了一條河邊。
譚蘭芳解釋道:“去鎮子上有兩條路,一條是土路,估摸著要做兩三個時辰的驢車,這條水路比較近,就是要掏船錢,驢車坐一次也就五文錢,坐一次擺渡船需要二十文,但畢竟路程近,耽擱的時間少。”
村子裏的人去鎮子上,大多都是坐驢車的。
秦雅也是第一次知道還能走水路。
不多時,擺渡的人就載滿了一船客,除了譚蘭芳和秦雅是雲頂村的,剩下的都是附近其餘村子裏的有錢人。
擺渡的叫李三,家裏祖祖輩輩都是漁民,靠打魚為生。
最近休漁期,他便撐了船出來,來往附近的村子和鎮子上,擺渡賺點銀錢,補貼家用。
李三為人熱絡,與眾人都是自來熟。
不多時就和秦雅開始搭話:“兩位大姐這是去鎮上賣東西嗎,看你們提著籃子,裏麵裝不了多少吧。”
秦雅也很是中意這個的船夫,心裏頭也有著自己的一番小計較。
她笑著回道:“是去賣東西,但是目前還不確定能賣多少,就隻裝了一籃子。”
“啥子東西呦?”
鄉下人樸實,也沒想過是啥不得了的玩意兒,自然而然就問了出來。
見他問了,秦雅也不瞞著。
“是一些田螺肉,我製成幾道菜,也勉強算個小吃食,給你來點?”
李三做漁民這麼久了,還第一次聽說田螺能吃呢。
他好奇的把頭湊過來,去看秦雅的籃子。
裏頭一排排,整齊的用大碗盛放著一些小拇指打小的肉粒。
“大姐你可別逗我了,這哪裏是田螺,田螺堅硬著呢,河裏頭一大堆,你定然是不曉得我是做什麼的,這麼框我。”
“我才沒框你呢。”
秦雅說著,遞給他一把螺肉,“你嚐嚐。”
李三不疑有他,接過去給嘴裏頭遞了一顆。
原本抱著嚐試的心態,卻沒想到一口下去,頓時覺得口中酸辣鮮香,十分開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