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秦雅拿著今天分得的五兩銀子回家。
李承顧早已做好了晚飯,等她回來,先給李陶喂了些吃食後,三個人才開始吃今天的飯。
飯後,李承顧說了一下他今天的日程,先是在秦雅出去後把野豬殺了,剁了半扇賣給了鎮子上的一家酒樓,賺了約莫二錢銀子。
回來的時候找了泥瓦匠過來,商量了一下建房子的具體事宜,敲定了一些基本的流程,打算明個兒開始籌建新房。
秦雅聽得津津有味,等他說完後,拿出了懷裏的五兩銀子,合著之前他給她的十五兩,一共二十兩給了李承顧。
“這五兩銀子是我今天把做田螺的方子賣了出去,賺到的,加上之前的十五兩,我們剛好有二十兩了,這下子可以蓋一座二進的院落了。”
一想到即將擁有的二進小院子,秦雅欣喜不已。
隻是想到這二十兩自己辛辛苦苦攢了那麼久,這下子全部花出去,手裏頭又沒錢使了,即將過冬,李承顧打獵也不方便,還得籌備一些過冬用的菜肴和米麵糧食。
過冬的菜肴……
一想到這裏,秦雅的兩眼又開始冒光了。
她怎麼忘記了呢,原本李承顧的意思是,把這半扇豬肉燉了,一家人好好吃幾頓有油水的。
但是秦雅現在有了新打算。
古代農村裏,一到了冬天,就開始進入窮人家的苦日子了,吃不飽穿不暖,就連過冬的糧食都籌不下,何況說肉菜?
基本上都是幾顆大白菜塞進雪裏凍著,一天煮兩片,熬些小米白菜粥吃。
“承顧,家裏頭的鹽還有多少?”
李承顧想了想,回道:“還剩下半罐吧,怎麼了?”
“半罐啊……”
秦雅琢磨了一番:“半罐可能不夠,你明天出去拿著這二錢銀子再買一罐鹽回來吧,還有家裏的過冬的米麵油都儲備上,二錢銀子應該是夠用的。”
夠用是夠用,隻怕這樣花的話,用完就沒幾個錢了。
李承顧在心裏想著,嘴上卻沒說出來。
第二天一大早,李承顧就趕著驢車去鎮上置辦過冬用的物什。
而秦雅則在家裏照顧李陶和信兒。
到了上午時分,院子裏來了人,是昨天李承顧約好的泥瓦匠,來和主人家商討屋子的模樣了。
因為即將要入冬了,一切從簡,秦雅的意思是趕在入冬前把屋子蓋起來,一家人可以在冬天來臨時住進暖和的新房子。
和泥瓦匠大概溝通了一些想法,去掉一下多餘的裝飾品,秦雅又要求給屋子地下通一排排管,暫時沒說用處。
泥瓦匠們心裏有了雛形,就開始準備幹活。
先是把籬笆院牆拆了,臨著老房子偏右一些,準備打地基蓋新屋子,新屋子趕工比較急,秦雅也就不吝嗇價格了,壓著二十兩的預算,給工人的工錢都是隻多不少。
有了錢拿,大家就都賣力起來了,幹活肯出勁,各個都幹勁十足。
到了下午時分,李承顧從鎮子上回來了,帶回來一袋米,一袋麵,一瓦罐的油,還有一瓦罐的鹽,這些一共花了一錢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