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冬日裏,物價飛速上漲,他買了一錢的白菜回來,約莫有二十顆左右,整整齊齊的排列著,放到了廚房裏頭。
這下子,兩個人身上都是一文錢都沒有了。
但到底是把過冬要用的東西備齊了,這個冬日結束前,也不必再操心家裏頭的生計了。
秦雅讓李承顧將那半扇野豬肉洗好去了毛發,切成大小均勻的小塊,約莫二兩左右。
做好了這些,她特地找了個大瓦罐,給底下都墊滿了鹽巴,給肉塊也抹上鹽,塞進裝著鹽巴的罐子裏,又給封口上也鋪了一層鹽。
就這樣在罐子裏用鹽醃製了一個晚上,到第二天一早,秦雅和李承顧就起來,用繩子穿過每塊肉,吊掛在了大廳的屋簷下,就這樣讓風每天吹著,不出一個月的時間,臘肉就會製成。
“這下子,一罐新買的鹽就要見底了。”
李承顧笑著打趣她。
秦雅說道:“你別隻心疼鹽,再過段時間,大冬天的我們家裏頭就能每頓都有肉吃了,到時候有你美的。”
李承顧笑著望她,從部隊裏回來,一轉眼已經兩個月了。
這條腿雖說不大有幾率能好起來了,但是他收獲了一個勤勞樸實的妻子,也算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了。
李陶這幾天也勉強都翻個身了,雖說還得一直在床上躺著,但到底是眼見著活過來了。
新房子的地基已經打了起來,現在都開始壘牆壁了,按照預計,到了次月也該完工了,眾人就能搬進新屋子。
日子眼看著蒸蒸日上,越過越好。
與此同時,不速之客卻又再次降臨。
張氏跟著老大家的那口子又鬧了起來,事情越鬧越大,老大一家子居然被張氏從屋子裏趕了出來。
聽說是查清了老宅著火的原因,原本是老大家的李楠兒在屋子裏頭玩火,一時興起把屋子裏的椅子給燒了,卻沒想到椅子連著柱子,把這火給燒到了柱子上。
霎時間,屋子裏頭起了大火。
眾人還尚未來得及反應過來,當時黃氏和朱翠華不在家裏頭,而李承明則去地裏頭幹活了。
等回去,發現火勢已經蔓延開來,老子李陶和兒子李楠兒都在屋子裏頭沒出來,這才把事情鬧這麼大的。
張家的女兒本身就不太能看得起李家人,這下子得知有人縱火,非得揪著這個名頭,說是李楠兒是故意放的火,是縱火犯,如果收留在自己家裏,怕把自己家也給燒了,說什麼都不肯再讓李承明一家在張家住下去。
李承明一家眼看著在張家待不下去,黃氏也是個精明的,本身就因著上次的事情和老大家的憋著一股子氣。
這次說什麼也不跟老大家走了,而是直接選擇留在張家,跟三兒子一起生活。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張家說起來畢竟是有些家境的,黃氏在三兒子那裏吃香的喝辣的,受慣了好日子,自然不肯跟著老大一家子出去流浪乞討,有了上頓沒下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