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51 重要線索(2 / 2)

剛才驚人的爆炸聲已經驚動了附近的居民,不過這對於讚布羅人來說習以為常,不少人駐足停留,圍觀的人群中,有一個其貌不揚的長袍男子。他眼睛很大,胡須茂盛,看起來像是北非來的客旅,實際上是一個錫克人。

他在警戒線外不斷來回走動,不時地踮起腳查看裏麵的情況。十幾分鍾後,他回到一輛貼著黑色貼膜的豐田陸地巡洋艦裏,升起車窗後他拿出了衛星電話,衛星電話撥出了一個號碼,將訊號傳到了萬裏之外的中亞一個山區的房子裏。

電話那頭“嗯”了一聲,表明通話已經連接。他表情悲痛地訴說了這一切,“謝赫(一種尊稱),行動失敗了,所有人都去見了真主,包括拉希德。”

電話那頭久久未能作聲,拿著衛星電話的手不由得垂了下來。

這個留著濃密胡須的男子就是馬卡耶夫,那個被機炮攔腰斬斷的絡腮胡子是他唯一的兒子拉希德。

多年的戰鬥生涯讓他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但老年喪子還是如同一把利刃紮到了他的心上。

許久,他隻是淡淡回了一句:“把他帶回來吧,血債必須用血償還!”

掛完電話後,馬卡耶夫走了出門,東方一片泛紅,天已經快亮了,。

這幾天他並不在非洲,而是來到了中亞,那個他曾經生長並戰鬥的地方。他所屬的瓦哈比教派以最高禮儀接待了他,他們邀請他來,是要同他合謀一件大事。

自從本·拉丹被擊斃後,該地區的極端分子們一度覺得“群龍無首”,幾個有威望的部族決定幹幾次轟動的襲擊,進而提高影響力。

馬卡耶夫在中亞地區名聲不小,以睿智和果敢著稱,也正因為此,瓦哈比教派等群體特意邀請了他,並推舉他為新的領導者。

當然,這個領導者隻是名義上的,實際上他們還是各自為政,沒有人會甘願把自己的槍杆子交到別人的手裏,受他人的驅使。

但這種“虛名”卻至關重要,連續多天的會談進行的非常順利,多方約定將合作進入中亞多國腹地發展壯大。

這天會談結束,他本應該在沉寂在喜悅之中,但這一天他卻一直隱隱感到不安,他總覺得像是有什麼不好的事情要發生,沒想到就等來了這個消息。

兒子拉希德還是太年輕,他應該在對方襲擊之前就離開,或者他應該找一群孩子在自己身邊,那樣對方就很有可能投鼠忌器。思來想去,他覺得這件事他自己的責任最大,他輕視了那些非洲土著。

“不!戰爭總會有流血,但要學會在流血之後成長。”馬卡耶夫這樣對自己安慰道。緩和了一下情緒後,他皺起眉頭,那張幹瘦爬滿胡須的臉擰成一團,他發誓,要讓那個非洲小國付出慘痛的代價。

他從毯子上站了起來,抻了抻自己的長袍,緩緩地走到門口,負責警衛幾個黑頭巾立刻聚攏了過來。

馬卡耶夫把一張紙遞給了其中的一個黑頭巾道:“把他們都召集過來,我們該商量一下複仇的計劃了。”

馬卡耶夫手下有四個得力的助手,分別負責行動、財務、宣傳和教義四個方麵的內容,但有時也並非完全區分那麼清楚,他們有時候也會介入其他人的“業務”,不過為了安全起見,馬卡耶夫很少將這四人召集在一起。

但這一次不一樣,他卻讓四個人在中東的一處秘密基地等著他,他現在要趕過去,同他們會麵。

毫無疑問,馬卡耶夫要發起一次大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