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夏天,央視乘拍攝《大國崛起》的餘威,拍攝了紀錄片《公司的力量》,中國公眾第一次領略了公司在一個國家經濟建設、全球經濟一體化中的特殊作用、特殊地位。當然,影片也形象而生動地展現了公司特別是超大公司的兩麵性:既是國家進步的利器,也經常是妨礙社會進步、公正的惡魔。
而說到妨礙社會進步、妨礙公正的惡魔,就不能不提洛克菲勒與他的標準石油公司。公司這個怪物,不是洛克菲勒的發明,但要說起現代公司,尤其是美國版的現代公司,鼻祖還真的是洛克菲勒。美國第一家100萬美元注冊資本金的公司,法人是洛克菲勒的;第一家注冊資本金200萬美元的公司,法人是洛克菲勒的;美國第一家300萬美元注冊資本金的公司,法人還是洛克菲勒;美國第一家注冊資本金500萬美元的公司,法人還是洛克菲勒。請注意,這裏的美國與世界,是可以互換劃等號的。在洛克菲勒之前,世界上沒有注冊資本達到100萬美元的公司。
一個人創下這麼多的吉尼斯紀錄,當然是牛人了,不過,當時還沒有吉尼斯紀錄這個東東。而低調的洛克菲勒,從來也沒有把打破什麼紀錄作為人生奮鬥目標。
壟斷的大鱷
公司集約化程度越高,越有可能降低價格,從而令各方受益,這是洛克菲勒的發現。僅有發現還不夠,洛克菲勒以特有的執著,將這一信條運用到標準石油公司的實際運營中。於是,商業史上最有效率也最恐怖的商業形式——托拉斯誕生了。結果,標準石油公司生產的煤油,售價比所有公司都要低,居然利潤比價格高的公司還要高。這種大公司運營模式,後來成了美國商業繁榮,美國富強的重要手段。這也是商業史大師錢德勒的重要發現。
跨國公司是全球一體化的產物,也隨著全球一體化成為主宰世界上的主要商業力量,其巨大的政治、外交作用自然無法回避。而開創跨國公司模式的,就是洛克菲勒。當標準石油公司剛一成立,洛克菲勒就派自己的弟弟威廉先是到紐約開辦分公司,並在時機還不成熟時就在倫敦等地開創國際市場。在電燈沒有出現前,中國人點煤油燈。煤油就是標準石油公司拓展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的產物。在那個時候,我們中國人將非常好的一個名字,送給了這個給中國人帶來光明的使者:美孚。即使到了今天,中文語言中還習慣將埃克森石油公司(標準石油公司被拆分分的一個)稱為美孚埃克森。
不過,當標準石油公司規模達到想當程度之後,失控現象也就誕生了。標準石油公司成了不正當價格扮演者,為了壟斷利益不惜收買情報、監控競爭對手。於是,洛克菲勒和他的標準石油公司,以托拉斯之名,行壟斷之實,以任何手段摧毀可能阻擋自己獲得商業成功的任何力量。洛克菲勒與標準石油公司為了自己的利益,無形中成了商業進步的敵人。
當然,盡管這樣,洛克菲勒的遠見卓識至今還是讓人歎服。何以一個小貿易商人,怎麼就一腳踏進了石油行業呢?在成千上萬的石油淘金者中,為什麼他能夠成功?是什麼力量促使他不懼與整個行業為敵,以近乎偏執的意誌力,將美國石油江山統一並產業化、標準化,成為美國外貿的最大收入,並因此帶動了世界石油的開采浪潮?要知道,即使到今天,世界500大公司中,前十名中過半是石油公司,說明石油對世界政經的巨大影響。而這種影響的淵藪,是洛克菲勒與他的標準石油公司。事實上,1911年標準石油公司被肢解後,原來的標準石油搖身一變為多家石油公司,今天大多仍是世界最大、最重要的公司。
真正的慈善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