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3 / 3)

離開商業與石油,如果談到慈善與公益事業,可能更離不開洛克菲勒。

了解慈善、公益曆史的人可能都知道,即使在美國這樣曆史短暫的國家,即使是做慈善、公益的事情,也都是以近乎血腥方式開始的。開創美國慈善事業的,是鋼鐵大王卡內基。這位鋼鐵大王生前在美國建立了無數圖書館。但很少人知道,卡內基為了捐建圖書館,與無數地方官員進行了幾乎是殊死的搏鬥,並為此毀壞了健康。如果不是投身慈善事業,卡內基可能還能多活幾年。另外一位慈善家可能大家更熟悉,那就是石油大亨洛克菲勒。不過,很少人知道,為了處理雪片般的慈善捐贈要求,洛克菲勒在56歲時險些喪失性命。而為了黑人捐建學校,洛克菲勒甚至收到過子彈禮物。為了按照洛克菲勒的慈善理想成立基金會,洛克菲勒父子甚至與管理部門溝通十幾年而不得。因此,美國今天的輝煌慈善事業,是慈善事業的鼻祖們,用生命代價換來的,是多方利益博弈多年的結果。

今天一說起慈善,一般都會想起卡內基,因為這位鋼鐵大王在1897年率先發表文章,認為將財富帶進墳墓是一種悲哀。但很少人注意到,在那之前,洛克菲勒已經形成了慈善專家隊伍,芝加哥大學、醫學研究所等後來澤被後世的機構,都已經創立並。洛克菲勒醫學研究所除了解決了N多醫學難題外,至少還創造了兩個記錄:第一個諾貝爾醫學獎誕生在這裏,至少有20人次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我們中國的協和醫學院,就是受惠於洛克菲勒的慈善資金,中國的整個西醫體係,就是在協和的基礎上成長壯大的。到底有多少中國人是被洛克菲勒間接救活的,已經無從考察了。

後來,因為卡內基、摩根、福特等商業巨頭的加入,富人捐助財富,回饋社會才成為美國的偉大傳統,才有比爾蓋茨、巴菲特等世界富人的慈善舉措。2010年6月,巴菲特與比爾蓋茨聯袂向富人發出慈善捐贈號召,率先響應的40位富豪中,就有洛克菲勒後人。此前十年,當小布什總統2001年提出要逐步取消遺產稅史,洛克菲勒家族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

說起來也怪,很多企業家盡管心中很崇敬洛克菲勒,但像比爾蓋茨那樣公開地說最崇敬的人是洛克菲勒的,還真不多。據說,蓋茨當年麵臨全世界的反壟斷官司時,心靈上的唯一慰籍就是洛克菲勒。

當然,真正讓人不得不懷念洛克菲勒的,恐怕還是美國的影響力。隻要美國的霸權在,世界活動的風風雨雨就要必須會有美國的聲音、行動,而一旦美國有動作,作為美國第一家族,洛克菲勒家族總會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形象發揮作用。1972年尼克鬆訪問中國後,周恩來總理見的唯一一個美國人是誰?洛克菲勒的孫子,大通銀行董事長,大衛·洛克菲勒。想想看,那是什麼時候?再想想看,9·11恐怖事件襲擊對象的世貿雙塔,是誰建的?那可是洛克菲勒的兒子的傑作。如果不是一場不合時宜的離婚,美國很有可能會有一個名為洛克菲勒的總統。結果,美國隻出現了一個叫納爾遜·洛克菲勒的副總統。

中國人的信條是富不過三代,不過,時至今日,洛克菲勒已經走進第七代,洛克菲勒基金會還是美國最有代表性的慈善機構之一,洛克菲勒中心仍然是美國文化的象征之一,洛克菲勒的後人還是富人。

這不禁讓人啞然,上帝為什麼這麼眷顧這個家族?這個家族到底有什麼不垮基因?難道這個家族沒有經過劫難?

順著這樣的思路,重溫一下世界第一家族的成長經曆,既是一次有價值的商業與財富旅行,更是一次慈善旅行。

當然,如果那位能夠體會到一顆大心髒在跳動,甚至試圖解密其跳動頻率、供血方式等,可能會另有一番大心得。